清朝順治年間的“揚州十日”究竟死了多少人
揚州十日,指發(fā)生在明弘光元年四月(清順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南明弘光朝兵部尚書史可法督率揚州軍民抗御清軍圍攻的守衛(wèi)戰(zhàn)失敗以后,清軍對揚州城內(nèi)的人民展開的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xù)十日,故名“揚州十日”,揚州死難八十萬人。
揚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封刀,“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尸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后左右,處處焚灼”。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發(fā)生在清朝的多鐸攻破揚州城后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由于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對清軍的殊死抵抗,在夏歷(農(nóng)歷)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占揚州后,在揚州城內(nèi)進行了十天的大屠殺。
四月廿四日,清軍調(diào)集紅夷大炮轟擊揚州,史可法再次向南明求援,仍沒有回應。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劍自刎,為部下所阻。多鐸勸其投降,遭史可法嚴辭拒絕,多鐸遂下令在軍前將史可法處死。
史可法的部將劉肇基繼續(xù)率領殘部和城中居民與清軍展開巷戰(zhàn),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清軍才占領揚州。清軍攻占揚州后,當時大雨傾盆,多鐸宣布在揚州城內(nèi)進行血腥屠殺。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xù)十日,故名“揚州十日”,揚州死難八十萬人。
有關揚州十日的記載全部來自《揚州十日記》,這是一本僅八千字不到的小書,但此書長期被清廷禁止無法流通,導致250年來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有心人士將此書從日本印了帶回中國,“希望使忘卻的舊恨復活,助革命成功”(魯迅《雜記》),“揚州十日”事件才廣為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