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頤和園的一塊巨石如何會被稱為敗家石?

        2017-03-11 12:13:2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在市政府今年的工作安排中,專門提到了要加強對“三山五園”的保護。頤和園作為五園之首,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一直是最受歡迎的景點。到過

        在市政府今年的工作安排中,專門提到了要加強對“三山五園”的保護。頤和園作為五園之首,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一直是最受歡迎的景點。到過頤和園的游客,在樂壽堂前(慈禧寢宮)的庭院里,會看到一塊橫臥在漢白玉石座上的巨石,上有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青芝岫”三字。在此石圍欄外的標注牌上,赫然寫著它的俗稱——“敗家石”。一塊石頭為何有如此俗稱?

        “敗家石”之稱來源于明朝著名書畫家米萬鐘。米萬鐘平時喜歡收藏奇石,一日,米萬鐘在房山發(fā)現了一塊巨石,他準備將其運往他在海淀的私家園林:勺園。因為石塊太大,米萬鐘運到良鄉(xiāng)時幾乎已經傾家蕩產,恰在此時,魏忠賢執(zhí)掌朝廷,米萬鐘遭陷害。米萬鐘只好將石頭放在良鄉(xiāng),因為米萬鐘的曲折經歷,后人將此石稱為“敗家石”。后來清朝乾隆皇帝發(fā)現了這塊巨石,并將它挪到了頤和園。

        米萬鐘生于1570年,他是明朝著名的詩人和書畫家,出任過太仆少卿、江西按察使,著有《澄澹堂文集》、《澄澹堂詩集》、《篆隸考偽》等書。他有個祖先更為有名,那就是北宋書畫家米芾。米萬鐘的書法繼承了米芾的神韻,被稱為“萬鐘行草得南宮家法”。他的書法既有米芾書意,而盤曲迂回、沉著飛翥、以縱取勢的筆態(tài),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成就與同時代的著名書法家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米”之譽。

        在“南董北米”的年代,米萬鐘不僅僅以書畫聞名,當時還有“米家有四奇”的說法:米家園、米家石、米家燈、米家童。而“敗家石”是米萬鐘收藏的眾多奇石中的一塊,只不過這塊巨石的經歷頗為奇特,稱得上歷經滄桑。

        “敗家石”是米萬鐘在房山發(fā)現的一塊巨型奇石。米萬鐘在《石出山記》中記載:“房山有石,長三丈,廣七尺,色青而潤,欲致之勺園,僅達良鄉(xiāng),工力竭而止。”米萬鐘在房山巖麓發(fā)現了這塊奇石,此石“首仰而俯,足跂而斂,濯之則青而潤,叩之則聲清而越”。他決心將這塊石頭運回他在海淀的私家園林——勺園,于是,他打制了多輪大車,用四十匹駿馬、上百名夫役拖拽拉扯,費了七天時間才將巨石拖出深山,再驅車五日到達了良鄉(xiāng)。這時,米萬鐘幾乎將家財耗盡,再無余力將巨石運回勺園了。此外,米萬鐘因不肯附逆,遭魏忠賢陷害罷官,更無力運回巨石。但他并不死心,他為大石蓋起一間草房,將其嚴實地保護起來,又雇人在此看守,以待來日再運。他還寫了一篇《石出山記》,記載此事始末。米萬鐘與巨石的故事傳遍京城,因為這些曲折的經歷,巨石遂被世人稱為“敗家石”。他的好友薛岡以大石的口吻寫了一篇《戲代石報書》,而米萬鐘回復了一篇《答石見報書》,韻味深長,一時傳為佳話。

        明末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蘇州)詩人葛一龍(字震甫)還專程到良鄉(xiāng)去觀賞這塊“敗家石”,并寫下了一首《觀米仲詔勺園所移奇石歌》:塔青村北野草荒,草間突兀孤云蒼。欲行不行氣若郁,將雨未雨天無光。云是米家鑿山出,百步千人移數日。到此躊躇不肯前,秦鞭無計楚力詘?;鹉究v橫倒一林,相為枕藉歲年深。或需天手妙神用,或眷山祗萌故心。我與之言匕之起,幾時得渡渾河水。嶺岈空洞宿陰霆,鯨背鰲簪立奇鬼。主人好禮尊石公,神物亦豈甘牢籠。不如就此樹高閣,居處日對飛來峰。

        “敗家石”在良鄉(xiāng)沉睡了一百多年以后,被前往西陵祭祖的清朝乾隆帝發(fā)現了。他見這塊巨石突兀雄偉,頓生喜愛之心,也贊嘆米萬鐘眼力超群,便降旨將巨石運回正在修建的清漪園樂壽堂前。那時,樂壽堂正門“水木自親”剛剛建好,便拆墻破門,將巨石放置在樓前庭院南部正中,就好像門前的一堵影壁。乾隆皇帝將此石命名“青芝岫”,并吟詩御題鐫刻于巨石上,兩旁又題刻“蓮秀”和“玉英”四字。乾隆皇帝還命協辦大學士汪由敦和近臣蔣溥、錢陳群等也題詩鐫書,使這塊靈秀巨石具有皇家氣派。

        這塊由米萬鐘發(fā)現、乾隆運回海淀的房山巨石,如今還完好地橫臥在頤和園樂壽堂院中的海浪紋石座上,供千百萬人觀摩欣賞。它已成為當代中國最著名的奇石之一。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米萬鐘在房山發(fā)現和搬運“青芝岫”時,還發(fā)現一塊稍小的巨石,重約二十噸,玲瓏通透,也是一塊奇石。由于相同的原因,也被擱在良鄉(xiāng)。清朝乾隆皇帝將青芝岫運到清漪園的同時,也將另一巨石運到圓明園,安放在福海東南隅“別有洞天”(即秀清村)河北岸時賞齋前,御題命名為“青云片”石,稱青芝岫為“大青”,青云片為“小青”。

        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后,青云片石安然無恙。1927年春,青云片石被運往中山公園。當時,用車運青云片巨石時,人們將三輛運料車捆在一起,用三十二頭騾加上三十多位壯漢拖拉才得以運走,幾十里的路走了七晝夜,后來,青云片石被安放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前方。如今這塊青云片石仍然端置于原處,只是石上鐫刻的詩句,經過二百多年風化,有些模糊不清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tr id="vvroo"><tt id="vvroo"></tt></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