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察舉制在魏晉南北朝是如何最終衰落的?

        2017-03-10 15:20:04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漢代之后是魏晉南北朝,從公元220年到581年,長達300多年。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分裂紛爭,政權交錯。這時的選官制度,針對東漢后期大族名士主

        漢代之后是魏晉南北朝,從公元220年到581年,長達300多年。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分裂紛爭,政權交錯。這時的選官制度,針對東漢后期大族名士主持鄉(xiāng)閭評議及控制選舉過程的流弊,改行「九品中正制」。但察舉選士的辦法仍在實行,不過退居次要地位。九品中正與察舉本質上代表著兩種選官導向。由于以九品中正為主,所以察舉受到它的制約:由察舉入仕者,也須經過中正品第,而且,入仕者的成分、升遷、地位等也受到相當的限制。這時期的察舉制,仍以舉薦為中心環(huán)節(jié),而當中有所變化:

        (一) 除歲科和常見的特科,如:孝廉、茂才、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等繼續(xù)延設外,其特科的設置更為靈活,范圍擴大,增加了許多特詔科目。

        (二)察舉的對象,由原來的儒生、文吏兩途,融合為一,儒生成為主體人選。這改變是從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開始的,規(guī)定「貢士以經學為先」。

        (三) 考試范圍擴大、黜落程度加深。東漢時僅對孝廉一科的考試、黜落較嚴,西晉時擴大到秀才科。

        (四)門第限制較寬松。魏晉南北朝時,下層人士通過察舉入仕者,占了接近一半,在漢代僅占四分之一。至于高官子弟入仕,另有途徑,不再通過察舉了??傊?,察舉制的門第因素,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呈下降趨勢的。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