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為何要囚禁蘇武與張騫?為什么不殺了他們
張騫,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作為東西方文化的紐帶,匈奴曾經(jīng)扣押他很久??垩浩陂g他曾出逃,但是逮到他之后匈奴單于并沒有殺他,原因一起來揭秘:
為瓦解張騫斗志 對其施美人計
歷史學(xué)者告訴我們的是,張騫帶了一百多名士兵進入匈奴境內(nèi),并且想去聯(lián)合匈奴的仇敵月氏人,徹底打敗匈奴。
但匈奴人沒有殺他,只把他扣留在匈奴境內(nèi),還讓他娶了貌美的匈奴貴族女子為妻。這在現(xiàn)在的一些人看來,是匈奴人對張騫實施美人計,為了瓦解他的斗志。
歷史真是這樣的嗎?更令人不解的是,十多年后張騫逃出,終于去了月氏,返回時又被匈奴捉住,這一次還沒有殺他,讓他再次逃出,回到漢朝,成為開通絲綢之路、傳播中華文明的第一位使者。
神劇中 編劇們臆想的歷史
解讀歷史有很多種方式,一種是相信專家學(xué)者的描述,不假思索,全部接受;一種是對專家學(xué)者的描述產(chǎn)生質(zhì)疑,開動自己的腦筋,想些問題。
還有一種,是影視歷史劇編劇們的專利,根據(jù)需要想象出當(dāng)時的歷史并且表現(xiàn)出來。實際上,他們確實在作品里寫到了匈奴人兩次不殺張騫的事情。
看過長篇電視劇《漢武大帝》的人,會接受其中的一段情節(jié):匈奴人首次捉獲張騫時要殺他,張騫口中大喊,“我是通商使者,殺我冤枉”。這是編劇們的歷史臆造。不要說匈奴單于不相信,就是相信了不殺他,按漢律張騫回國后也會被以“辱使命,喪國格” 處斬。因為像張騫那樣大呼小叫,會成為讓單于譏笑漢王朝的外交丑聞。
在另一部影視劇中,有匈奴人第二次捉住張騫卻沒有殺他的一段對話。單于說,“寡人完全應(yīng)當(dāng)將你斬首?!睆堯q急忙跪伏在地:“兩國交戰(zhàn),不斬來使,請大王開恩?!眴斡诳人粤藘陕?,氣喘吁吁地道,“我老了,活不了幾天了,這輩子殺人太多,現(xiàn)在不會輕易殺人了。念你臨去西域前還能給寡人留書謝罪,的確是個忠厚老實、誠實有信之人,朕今免你一死?!?/p>
這當(dāng)然也是編劇們臆造的歷史,還大膽編造出張騫第一次逃走時“留書謝罪”的故事,用第一個謊言彌補第二個謊言。好在現(xiàn)在的影視劇觀眾,有了許多年觀劇經(jīng)驗,再也不會相信那些歷史神劇的情節(jié)了。
問題是,對于“匈奴人為什么不殺張騫”,歷史書籍不予記載,歷史學(xué)者不去研究,歷史影視劇不可相信,大家又有什么辦法理解這件事情,作出正確解讀,哪怕僅僅是接近了正確?只要想,辦法還是有的。
單于大怒 也沒敢殺他
第一種辦法,我們來看看,匈奴都?xì)⑦^哪些漢朝文武官員?這樣我們或許可以知道,張騫是不是在應(yīng)該被匈奴殺掉的名單里。
匈奴第一次捉獲張騫是在公元前139年。此前歷史中,文獻中還沒有見到匈奴殺死被俘獲漢朝文官武將的記載。直到公元前110年,漢武帝陳兵十八萬,夸耀于匈奴邊境。使者郭吉進入匈奴,有匈奴官員為其指引,讓他見了單于。見面后,郭吉用刺激性的言語羞辱單于,單于大怒,將主管引見的匈奴官員殺掉,但也沒敢殺死漢朝使臣,只是把他扣留了,不放他回來。
匈奴人確實殺死過一名漢朝使臣,已經(jīng)是捉獲張騫九十多年后的事情了,那時候匈奴分裂為南北兩支,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郅支單于逃到很遠(yuǎn)的地方,斬殺了漢朝使節(jié)谷吉。后來,駐守邊境的漢朝將領(lǐng)陳湯和甘延壽,沒等奏請皇帝批準(zhǔn)就發(fā)動攻擊,長途奔襲,殺死郅支單于,滅了北匈奴。他們給朝廷的捷報上寫有“明犯強漢者,雖遠(yuǎn)必誅!”一句,后來作為表現(xiàn)漢民族氣勢的豪言壯語,廣為流傳。
張勝參加密謀 蘇武、常惠被扣押
第二種辦法,我們來看看,匈奴對他們捉獲的那些漢朝文武官員都怎樣處置,這樣我們或許可以知道,張騫沒有被匈奴殺掉,是不是屬于偶然和僥幸?
蘇武牧羊的傳說流傳了兩千多年,并且比較可信。
據(jù)說,漢朝與匈奴雙方都多次派使節(jié)互相偵察。匈奴扣留了十余批漢朝使節(jié),漢朝也扣留匈奴使節(jié)作為回報。但在公元前100年,新一任單于即位,送還了之前扣押的漢使。漢武帝也派人送還被扣留的匈奴使者,蘇武、張勝與?;菥褪且宦纷o送的漢朝使臣。
正當(dāng)他們完成使命準(zhǔn)備歸國之際,匈奴國內(nèi)發(fā)生了密謀綁架單于母親前往漢朝的謀反事件。由于張勝積極參與了密謀,蘇武、?;菥捅恍倥垩?。后來,又有漢朝使臣到達,?;萸那囊娏藵h使,還編了一個故事,說漢朝射得一只大雁,腳上系有帛書,上面寫著蘇武等人被放逐北方湖澤之中,讓漢使以此責(zé)問單于。這樣一來,蘇武和?;萁K于在被扣押十九年后回到故國。
最初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護了幾句就被施以宮刑那件事,他寧可忍受宮刑也要寫完《史記》,寧可受到宮刑也要替李陵仗義執(zhí)言,這其中會有什么樣的歷史真相?
深入匈奴境內(nèi) 李陵被俘
李陵有勇有謀,率領(lǐng)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境內(nèi),大戰(zhàn)單于主力部隊。在單于被打得狼狽不堪,正想率軍撤退之前,有漢軍叛變士兵說出李陵即將弓箭用盡,軍糧斷絕的內(nèi)情,于是單于又將李陵官兵層層圍困起來。后來,李陵殺了他的戰(zhàn)馬,把馬肉分給四百多個士兵,讓他們突圍,自己帶十幾個人從相反方向引開敵軍。再后來,那十幾個人大部分戰(zhàn)死,李陵被俘。
那時候,匈奴與漢朝的關(guān)系比較奇妙,交戰(zhàn)雙方的被俘者一般不會殺掉。有了機會,被俘的人還會逃回故國,再被俘也不殺掉,還有再次逃回的機會。即使是投降受到重用的雙方將官,已經(jīng)得到對方重用,也有以后逃回的。當(dāng)年說李陵投降的消息傳到朝廷,與李陵沒見過面的司馬遷,從李陵先前為人稱頌的個人品質(zhì),推斷出一點,即使李陵投降,也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
但李陵的命運很慘,一直到二十多年后死去,不能回到故國。這有幾個原因,一是耽誤了為他運送糧食和弓箭的趙廣利是皇帝的大舅哥,不能承擔(dān)罪責(zé);二是有人故意造謠李陵投降匈奴,還說他訓(xùn)練匈奴軍隊與漢朝打仗;三是漢朝皇帝因為以上兩個原因,殺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兒子,李陵已經(jīng)無國可返,無家可歸。
唱別歌 李陵、蘇武頭發(fā)已白
算起來,李陵兵敗被俘的前一年,蘇武扣押于匈奴,他們都娶了匈奴女子為妻,嫁給李陵的是單于的女兒。李陵沒有蘇武那樣餐風(fēng)宿露的辛苦,但一直講究民族氣節(jié),不肯為匈奴訓(xùn)練軍隊,也不肯帶兵進犯漢朝。蘇武被扣押十九年后就要回國了,李陵為蘇武置酒餞行時,唱了一首《別歌》,“徑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頹。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他與蘇武的頭發(fā)都已經(jīng)白了,唱了以后就一齊流淚。
這樣看來,又有了一個問題:匈奴對他們捉獲的那些漢朝文武官員,不管是否投降都沒有殺掉,最嚴(yán)重的就是扣押,怎么會殺掉張騫呢?
答案很簡單,簡單得超出我們的意料。張騫被匈奴捉獲的公元前139年,漢王朝與匈奴國仍然是友邦關(guān)系,雙方實行和親政策,互通關(guān)市,互派使者,維持著至少表面上友好的局面。所以,匈奴人根本就不會殺掉張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