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什么讓包養(yǎng)情人的張道藩執(zhí)掌立法院?
臺灣的選舉由下到上,幾乎都栽蘿卜式選舉,在黨組織內(nèi)是如此,在政府和議會也是如此。當基層參議院選舉逐漸完成的時候,基層的代表選舉出來后,最高層的“立法院”的“立法委員”的任期問題就第三次被提了出來。
在構(gòu)筑“中華民國”政權(quán)機構(gòu)的五院當中,數(shù)“立法院”最讓蔣介石和陳誠棘手和頭痛。
這倒不是“立法委員”如何的講法和不講法,而完全是“立法”之外的問題。
1952年初,蔣介石就為“立法院”的危機而親自出面協(xié)調(diào)解決事端。
當時“立法院”的危機不是一重,而是至少兩重大危機,一是“院長”缺位的危機,一是“立法委員”任期即將屆滿的危機。
事實上,這兩個危機于1951年底就已提到了蔣介石的案頭。
“院長危機”源自于上次蔣介石強推就位的“立法院”院長劉健群的行為“不檢點”。
1950年夏秋之際,蔣介石攆走陳立夫去美國后,12月,劉健群如期當選院長。但是,事情還真如當初CC系當初強烈反對的那樣,復興社特務(wù)頭目出身的劉健群主持“立法院”,并不得力,駕馭不了院里的“大炮”們不說,并且他本人還在臺灣和“立法院”如此艱難的時期大肆貪污,中飽私囊,于是終于自己把自己攆到下臺的懸崖邊緣了。
二陳的CC系殘余勢力立即毫不客氣地出手了。
由于蔣介石親自打壓,陳立夫和陳果夫兄弟一走一亡,使得CC系陷于崩潰邊緣。原來那些金剛級的骨干們有的見風轉(zhuǎn)舵,另投明主;有的意志消沉,不問政治;但也有的不甘心就此沉淪,暗中積蓄著東山再起的力量。因此,從表面上看,CC派從組織到勢力一落千丈,但作為一個當初全國性的派系組織,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不僅人數(shù)龐雜,而且勢力仍然不可小覷,甚至仍然強大。在國民黨改造運動中,CC系黨棍被甩到了一邊,但精明的張道藩、谷正綱等人還是被蔣介石不得不保留,并且安排要職。
CC系龐大人員像陳立夫本人那樣,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極力維護國民黨統(tǒng)治,但被政壇邊緣化后,便開始扮演“忠誠反對派”角色。在政治磁場的引力下,在大陸時極為保守的CC派(曾堅決反對國共和談),在區(qū)區(qū)一年時間內(nèi),就轉(zhuǎn)變?yōu)檎伍_明派。這批人的主要代表有,“立法委員”梁肅戎、齊世英、吳廷環(huán)、張子揚、胡秋原、費希平等,監(jiān)察委員于振洲、陶百川、曹德宣、曹文名等;張道藩、谷正鼎、方治、蕭諍、洪蘭友、余井塘、程天放、田昆山、白云梯等元老則或公開或暗中支持他們。因此,CC系雖然因陳立夫出走而減弱,但猶如百足之蟲仍然在政壇中活躍著,勢力不可小覷。尤其在“立法院”,雖然劉健群在蔣、陳支持下當上院長,但CC系“立法委員”仍占據(jù)多數(shù)。周宏濤當初建議蔣介石聯(lián)絡(luò)200票的高招,事實上即使陳立夫離開了臺灣也沒有達成目的,嚴格地說,蔣介石仍不能完全控制“立法院”的每一次表決。
1951年8月25日,陳果夫在臺灣去世,更加激起了CC系的激憤。聞訊陳果夫過世,CC分子如喪考妣,于是亟謀將劉健群趕走,迎陳立夫回臺灣任“立院院長”,繼續(xù)領(lǐng)導CC系。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串通,他們聯(lián)合對劉健群提出“浪費公款案”。針對劉健群當院長這幾個月內(nèi)“院務(wù)人事經(jīng)費處理”“諸多失當”進行揭露,并準備進行彈劾。隨后,“立法院”還組織了院務(wù)調(diào)查委員會。沒過多久,該委員會便提出長達四萬言的調(diào)查報告,將劉健群院長期間利用職權(quán)化公為私的種種劣跡挖了出來。
劉健群手腳確實不干凈,不可辯駁。在鐵的證據(jù)面前,為避免被彈劾,他不得不以退為進,決定辭職。10月19日,他在“立法院”獲準辭去院長之職,由院長改為委員,由副院長黃國書代理主持院務(wù)。
劉健群當院長10個月,還差3天,就被CC系趕了下來,亦可見CC系力量的強大。
但是,蔣介石并不愿意看到CC系勢力繼續(xù)膨脹,因此堅決不同意陳立夫返回臺灣。CC系攆走了劉健群,在迎回陳立夫之事上并不能如愿。獲益的,只是副院長黃國書。
但是,蔣介石也不愿意黃國書執(zhí)掌“立法院”。一則他當院長資歷不夠,在大陸時期最高職務(wù)不過副軍長,難以在“立法院”服眾;二則他是臺灣新竹北埔客家人,本地意識強烈,執(zhí)掌“立法院”不利于中央集權(quán);三則他大陸時期在軍界馳騁,雖然戰(zhàn)功赫赫,但對立法諸事,知之并不深。因此,蔣介石只能另選他人。
在眾人之中,蔣介石經(jīng)過仔細考慮,決定啟用張道藩。
張道藩既是CC系元老,又與陳誠、蔣經(jīng)國關(guān)系密切,大陸時期出任過交通部、內(nèi)政部、教育部次長,會寫能畫,還能編戲劇,有蔣介石的“文藝斗士”之稱。他現(xiàn)在是中央改造委員,且兼任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中華日報》董事長數(shù)要職,負責文化領(lǐng)導工作。選用張道藩當“立法院”院長,則是蔣介石的一種折衷辦法,他的“兩邊親”的處事風格可以緩和CC系與陳誠系的矛盾,在兩者之間取得一種平衡。
12月,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秘書長張其昀按照蔣介石的授意,找到張道藩,悄悄透露這個好消息,說:“總統(tǒng)希望你去接任立法院長?!?/p>
他本是事先報告喜訊且探探對方口風的,誰知張道藩反應十分激烈:“不成不成,我絕對不能當!”
他為什么不當?張其昀知道他就是典型的CC系,以為他不迎陳立夫回國,自己接任院長,怕遭到眾人的反對,特意強調(diào)告訴他說:“總統(tǒng)堅持要你去出任?!?/p>
“不成不成,我絕對不能當!”說罷,張道藩還補一句說,“就是總統(tǒng)本人來找我,我也不會當?shù)?,此事絕對不行!”
為了避免蔣介石親自找他談話,月底,張道藩未雨綢繆,搶先致函內(nèi)政部,要求自行辭去“立法委員”職務(wù)。
他辭去“立法委員”的目的,就是要徹底脫離“立法院”,避免被推舉為院長人選。
其實,張道藩也不是什么絕對的不當官之輩,否則,他也不會上到如此高位。然而,這次他為何如此決絕?除了這次驅(qū)趕劉健群本意是迎回陳立夫的原因外,張道潘本人也有劉健群這樣那樣的可能被“立法委員”趕下臺的“潛在毛病”。他最大的毛病不是劉健群那樣的“貪”,而是“好色”。
張道藩年輕時留學英法學習美術(shù),后來才“學畫不以畫為業(yè)”,一腳邁進了政壇,為蔣介石負責領(lǐng)導文化工作。自古文人多風流,張道藩也不例外。學畫的時候,他就支持劉海粟的裸體藝術(shù)。在重慶時期,他把好友、著名詩人徐悲鴻的妻子蔣碧薇魔法般變成自己的情人,直接導致1945年12月徐蔣離婚。而張道藩本人一直有法國籍妻子素珊和孩子,卻過著包養(yǎng)蔣碧薇的金屋藏嬌生活?,F(xiàn)在,素珊和孩子被張道藩送到千里之外的澳洲法屬新克利多利亞島,他表面上一個人在臺北當裸官,其實住在臺北溫州街96巷6號他為蔣碧薇置辦的家里。這是一座日式平房獨院,入院后正房三間,右邊門牌掛著“張道藩寓”,左邊掛著“蔣碧薇寓”,兩人公開同居一院,再次成為臺灣媒體熱衷的緋聞?!傲⒎ㄔ骸崩铩按笈凇逼娑?,說不定哪日哪位“大炮”拿這事“開炮”,他張道藩吃不了就得兜著走,“立法院長”肯定干不下去。古話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因此,張道藩決定現(xiàn)在不去沾“立法院”院長這腥兒,免得屆時身敗名裂。
但是,他給內(nèi)政部的信函送去后,石沉大海,一直沒有下落。
孰不知,他的這個堅決拒絕姿態(tài),反倒讓蔣介石很喜歡。因為這表明他張道藩沒有政治野心,無意追權(quán)奪利啊。蔣介石更加不放他了,先后兩次召見談話,不準他推辭。但是,在情場上如履薄冰的張道藩還是堅辭不就,被蔣介石逼急了,脫口而出:“我這是去飛蛾撲火??!”
“這個工作非要你去干不可?!笔Y介石說,“今天國家到這樣地步,就是要你去犧牲,你也要去犧牲。我們就這樣定?!?/p>
張道藩沒辦法,只好答應了。
1952年2月,中央改造委員會正式內(nèi)定張道藩為“立法院長”候選人。隨后,蔣介石以“總統(tǒng)”身份提請“立法院”議決。
3月11日,“立法院”舉行大會。500多名“立法委員”聚集一堂進行投票,多數(shù)票支持張道藩。
張道藩當選“立法院長”后,黃國書交出“代院長”職務(wù),仍回任“副院長”。
這是CC派的一大勝利。
17日,張道藩走馬上任。
上午接事,行禮如儀。隨后,他沒有按以往慣例宴請“立法委員”們聚餐慶祝,再說一些感謝、希望配合的客套話,卻拉上大陸時期文化運動委員會時的老部下唐仁民徑直去了沅陵街,私自掏錢購置幾束鮮花,直奔泰山祭奠陳果夫去了。
張道藩正式上任后,接受前任劉健群的教訓,成立“立法院”經(jīng)費稽核委員會,由院會推選委員負責經(jīng)費審核。并且,他對外聲稱:“本人不問金錢,機關(guān)事務(wù)委托秘書代拆代行?!睖蕚渥鲆粋€超然的“三不管院長”?!傲⒎ㄔ骸钡腃C派同仁立即恭維說:“新張大慶,大道之行,破除藩籬?!?/p>
但是,陳雪屏聽到這把“張道藩”名字都嵌入其中的恭維話后,公開在媒體記者前批評張道藩道:“且樂且悲,亦文亦俠,多才多藝;非佛非仙,是莊是諧,不老不少。論品行私德,還不如席儒(劉健群)呢!”暗指張道藩那些見不得人的風流事。
孰不知陳雪屏維護的“席儒”,在抗戰(zhàn)時期因為失戀,也曾一度出家做和尚。因為前后兩任院長都是“愛情”上的風流人物,坊間便有人稱“立法院”為“風流院”。
這讓張道藩知道后很生氣。在“立法院”第一次院會上,他不得不澄清道:“中華民國是法治國家,立法院就是法制的淵藪,是由高尚人士組成,豈可與花柳妓院堪比!以后此類言論如果發(fā)現(xiàn),一定重究?!?/p>
張道藩當院長了,“立法院”開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他負責的文化領(lǐng)域“立法”。3月24日,“立法院”通過臺灣《出版法施行細則》。其中,第27條規(guī)定:“戰(zhàn)時各政府及直轄市政府為計劃供應出版品,及中央政府之命令所需之紙張及其他印刷原料,調(diào)解轄區(qū)內(nèi)新聞紙雜志數(shù)量?!备鶕?jù)這個規(guī)定,4月11日,“行政院”下令停止報紙登記,并限定原有報刊的張數(shù)和版面。這就使得新報紙無法誕生,老報紙無法擴展,從而開始了臺灣延續(xù)35年之久的“報禁”。
“報禁”的主因是《出版法施行細則》。在“立法院”討論這一法案時,CC系立委胡秋原、費希平和無黨籍立委成舍我,均慷慨陳詞,指出這一法案違背“憲法”及“自由言論”的原則,不能通過。后來此法雖獲通過,但費希平等仍不斷在“立法院”呼吁,要求廢除此法,稱這個退步。但由于張道藩等人的堅持,反對意見一概被排除之外。
CC系的張道藩成功當選“立法院長”,還讓陳誠土木系不舒服。他們再次反擊,在“行政院”出手,揭露CC系的內(nèi)政部部長余井塘、經(jīng)濟部部長鄭道儒的“失職”和“舞弊”行為。
4月24日,陳誠主持“行政院”院會,進行內(nèi)部人事調(diào)整。內(nèi)政部部長余井塘提出辭呈,辭去內(nèi)政部部長職,專任政務(wù)委員;其內(nèi)政部部長由政務(wù)委員黃季陸繼任;經(jīng)濟部部長鄭道儒提出辭呈,由前度激烈批評臺灣外匯制度弊端的財政部政務(wù)次長張茲闿繼任。
隨后,蔣介石明令對諸人進行任免。
陳誠對CC派的這個還擊,使得兩派再次達到平衡。就這樣,由去年10月份以來的院長危機總算過去了。
第二個危機就是“立法委員”的任期危機。
按照當初南京行憲時制成的憲法中立法委員任期三年的規(guī)定,1951年5月,第一屆立法委員任期已滿,依法應宣布“立法院”解散,并于解散前三個月內(nèi)選出第二屆“立法委員”。可“國民政府”只剩下一個臺灣省,但若真這么辦,則第二屆“立法委員”只能在臺灣選出。這樣,就無法具備全國代表性,國民黨的法統(tǒng)立告中斷,“中央政府”也就無“中央”可言。
這當然是一條走不得的死路。
對于這個由于“立法委員”的任期引起的法統(tǒng)危機,1950年12月,“行政院”就呈請蔣介石咨商“立法院”,議決同意由第一屆“立法委員”繼續(xù)行使立法權(quán),延期時間暫定為一年。而到1952年年5月,延期一年就到期了。雖然張道藩出任院長,“立法院”有了掌門人,但依照憲法,“立法院”卻在一個月后就要解散了,第一屆“立法委員”也要卸任散伙了。怎么辦,張道藩只好找蔣介石想辦法。
蔣介石哪有什么好辦法?只好照葫蘆畫瓢,再次違反民主程序,下令張道藩仿照前次辦法,繼續(xù)議決延期一年。
5月2日,張道藩召集院會,不費多少口舌,才令眾“大炮”同意蔣介石的咨商,決議本屆“立法委員”繼續(xù)行使“立法權(quán)”一年,使得張道藩的“院長”和立委身份又“合法”了。
然而,在臺灣地方選舉完成后,12月1日,張道藩又來到了“總統(tǒng)府”,向蔣介石再次提出說:“立法院第二次延期,明年5月份又到期了,必須早早作出準備。”
這年年延期,一延再延,致使“立法委員”和“立法院”的合法性廣受外界質(zhì)疑,李宗仁、毛邦初等人就是利用“延期”的不合法性,一次又一次地對蔣介石“總統(tǒng)”身份發(fā)難,像胡適這樣的人,也一再反對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做法。這種窘境,也使得張道藩和眾“立法委員”不敢細想自己的職位是否是正當,領(lǐng)著薪水和舉手表決時,總不是那么理直氣壯。有的委員干脆公開說:“再不從法統(tǒng)上落實,這宛如給人家當小三似的委員,不當也罷。”
為此,張道藩說:“必須采取一個根本的解決之道。”
張道藩故居
但是“國土”只剩下臺灣一省,這個選舉范圍比當初對日和約的適用范圍更難以解決。因為沒有大陸地區(qū)選舉出來的委員,就根本不可能代表大陸,“中華民國”就不是代表中國人民的合法政府。
蔣介石一時想不出好辦法,只好回復說:“盡快開會研討?!?/p>
隨后,陳誠提出一個建議,對《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進行“修法”,即把不利目前現(xiàn)狀的種種條款都進行修改,剔除,這樣一切難題都可以解決。
于是,蔣介石找來張道藩,下令他組織“立法院”修正《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以圖徹底改變這種年年延期、年年讓人指責的做法。張道藩本來就是御用文人的品性,受命后就回到“立法院”,找來副院長黃國書:“修法,修法!”
“修什么法?”黃國書莫名其妙地問。
“總統(tǒng)要求我們修正《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委員們采取年年延期的方法,得改變。”張道藩說,“因此,希望你請專家和委員們進行研討?!?/p>
年底,“立法院”召開院會,對修改兩部組織法進行討論。會上,“大炮”們各抒己見,吵不得不可開交。這給1953年的立委不需要延期之事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似乎修法的方法也不是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