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西漢初年文景之治 漢朝延續(xù)四百年歷史的基礎(chǔ)

        2017-03-08 11:46:0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在呂后稱制的八年時間里,前后有兩個漢朝皇帝(前少帝、后少帝),都是冒牌貨。原來漢惠帝早夭后,并沒有留下兒子,可是呂后又不甘心把皇位讓

        在呂后稱制的八年時間里,前后有兩個漢朝皇帝(前少帝、后少帝),都是冒牌貨。原來漢惠帝早夭后,并沒有留下兒子,可是呂后又不甘心把皇位讓給劉邦其他的兒子,于是便收羅一批民間的男孩,把他們的母親殺掉,偷偷送入宮中,詐稱是惠帝的兒子。呂后執(zhí)政期間的兩個漢朝傀儡皇帝,其實只是冒牌貨,非劉氏皇族血統(tǒng)。平定呂氏集團后,文武大臣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從劉邦的子孫中,挑選一位德才兼?zhèn)湔?,來繼承大統(tǒng)。經(jīng)過慎重選擇,大家一致認為,劉邦的兒子、代王劉桓仁孝寬厚,是皇帝的最佳人選。

        劉桓就這樣陰差陽錯同時又是幸運地成為帝國的皇帝,是為漢文帝。

        對于飛來的帝位,劉桓?初并沒有感到幸運,反倒憂心忡忡。因為他久居代國,在京城里根基不深,特別是京城里的這些官,個個都是在殘酷的戰(zhàn)場中殺出來的武將謀臣,機心難測,自己會不會是羊入虎口呢?劉桓征求他的親信張武、宋昌的看法。

        張武認為,這些大臣們以迎立為名,恐怕有詐,況且現(xiàn)在屠殺諸呂,京城一片腥風血雨,他建議代王劉桓以生病為由,拒絕前往。宋昌則認為諸呂的迅速覆滅,證明劉氏的影響力深入人心,況且代王劉桓是漢高帝兒子中年齡最長,且又以仁孝著稱,理所當然是皇帝是最佳人選。

        劉桓仍然小心翼翼,他動身前往長安城,并派宋昌先入城內(nèi),打探虛實。宋昌至渭水橋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大大小小官員全部親自出城迎接。代王劉桓這才稍稍安心,放心前行。行至渭水橋,諸大臣紛紛拜謁新皇帝。

        太尉周勃是平定諸呂的英雄,他可能想顯示一下威風吧,上前說:“我想單獨向皇帝稟報?!彼尾鹊溃骸叭绻枪拢埬闭f。如果是私事,對不起,王者不受理私事?!敝懿隽艘槐亲踊?,只好跪拜呈獻上天子璽符。劉桓接過皇帝玉璽,此時他終于確信,自己果真是成為天子了。

        漢文帝的上臺,周勃是第一功臣。丞相陳平很知趣,他向新皇帝說:“高帝在世時,周勃的功勞不及我?誅殺諸呂,我的功勞不及周勃。因此我打算把右丞相讓給周勃?!睗h初尚右,右丞相官職比左丞相大。陳平對這位新皇帝的底細也不十分清楚,他選擇了謹慎,把功勞推給周勃,表面上是謙讓,實際上是明哲保身。

        周勃成為右丞相,陳平屈居左丞相,大將軍灌嬰升任太尉。

        在漢初開國勛臣中,周勃并非出類拔萃。當初韓信被降為淮陰侯時,他看不起周勃,為自己與之同列而深感恥辱。像彭越、英布、蕭何、張良、曹參、陳平等人的功勛也都在周勃之上,現(xiàn)在這些謀臣勇將多已去世,周勃的身價自然水漲船高,況且誅殺諸呂、再造漢室,這是何等偉?的功勛。周勃自己也有點飄飄然,找不到北了。他自矜其功,本想在迎接皇帝時,有一次可以單獨接見的機會,不料碰了顆軟釘子。但很快他就把不愉快拋之腦后,因為他現(xiàn)在成為帝國的首席宰相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漢文帝表面上寬厚仁孝,像是忠厚長者,其實他頗諳統(tǒng)御之術(shù),綿里藏針。他深知自己雖然得到大臣們的擁護而成為皇帝,但以周勃為代表的這些大臣實則居功自傲,他得不露聲色地刺痛周勃一下,讓這位帝國丞相出出丑。

        有一回,漢文帝故作不經(jīng)意地問周勃說:“全國一年判決案件有多少起呢?”周勃一直以來都是干武將的活?對刑獄之事哪懂呢?他聽了怔了一下,不知所措,只得向皇帝謝罪說:“這個臣不知?!睗h文帝臉色微微一變,又問道:“那么國庫一年錢與谷物的出入是多少呢?”周勃惶恐不安,再次謝罪道:“臣不知?!币贿呎f一邊汗流浹背。

        漢文帝轉(zhuǎn)頭問陳平同樣的問題,陳平不慌不忙地答道:“這些事,都有專門負責的人。陛下如果要問斷案的事情,可以詢問廷尉;要問錢谷的事情,可以詢問治粟內(nèi)史?!睗h文帝滿意地點點頭,繼續(xù)問:“這些事都有相關(guān)的負責人,那你又負責什么事呢?”陳平從容不迫地回答:“宰相的職責,上則輔佐天子,下則理順萬物,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nèi)則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自可勝任其職?!?/p>

        聽了陳平的一席話,漢文帝拍手稱好。這下子周勃更加狼狽不堪了。出了宮廷后,周勃遷怒陳平道:“你平常怎么不教我這些應對的話呢?”陳平哈哈笑道:“您身為宰相,卻不知道職責所在嗎?要是陛下問你長安城內(nèi)有多少盜賊,難道您也要勉為其難地回答嗎?”這下子周勃明白了,看來自己的政治才能,比起陳平來,要差得遠了。

        周勃的一些親信也告誡他,皇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雖然他有威震天下之功,但功高震主,什么下場有前車之鑒。周勃越聽越害怕,便稱生病為由,主動交?相印。漢文帝只問了區(qū)區(qū)兩句話,就令大權(quán)在握的周勃乖乖讓出了相印,可以說深得統(tǒng)御術(shù)之精髓了。

        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明君之一。他崇尚文治,作為皇帝,他有相當人性化的一面,這也使他的政治措施中,充滿人性的光輝。在冷漠的專制社會,文帝時代隱約浮現(xiàn)出一絲溫情。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歷史進步的軌跡,但是我們又發(fā)現(xiàn),歷史并不是一直在進步,他的很多開拓性的仁政措施,在后世又難覓蹤影了。

        公元前179年,是文帝元年。

        這一年,他廢除了連坐法。根據(jù)秦法,一人有罪,并坐其室家。漢初的律令沿用這條秦國法律,漢文帝一上臺,便下詔令,廢除此令,他認為:“法者,治之正也。”并對司法官員說:“如今犯法的人已經(jīng)治罪,卻還要牽連他們的父母、妻子、兒女,判刑或收為奴婢。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司法官員回答說:“法令是為杜絕人們做壞事,連坐法是為了約束犯罪,使他們心有牽掛。這種做法沿習已久,還是不要改變的好?!睗h文帝語重心長地說:“我聽說法律公正則民眾忠厚,量刑適當則百姓心服。官吏的責任是管理民眾并引導他們向善。如果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要以不公正的法律來懲戒,豈不是害了他們,又迫使他們暴力抗爭。如此一來,怎么杜絕犯罪行為呢?”

        漢文帝力排眾議,廢除連坐法,確可見其非凡的人道主義胸襟。

        仁政一直貫穿于漢文帝的政治生涯,從上臺開始,直到他去世。在中國兩千年的專制時代,漢文帝在歷代帝王中,其道德修養(yǎng)及其寬厚的政治主張是罕見的。這當然也得力于時代的因素,經(jīng)歷漢數(shù)十年激烈的政治動蕩,國家開始走入正軌,社會秩序晏然,這也給漢文帝施展仁政創(chuàng)造了空間。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他又廢除了誹謗罪與妖言罪。漢文帝以古代賢王為榜樣,認為法律中設(shè)誹謗罪、妖言罪,只能使官員們不敢斗膽直言,這就會使上級只聽到拍馬屁的?,卻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失。官吏們在執(zhí)法過程中,會濫用這種權(quán)利,致使百姓蒙冤,人人自危。漢文帝不以言罪人,從某種程度上說,極大消除了百姓禍從口出的恐懼感。

        作一帝國專制者,他的法制思想不可避免有雙重標準。我們可以從一個事例來看。

        有一回,漢文帝出行,到了渭水橋時,皇帝的御車?橋上行駛,橋底下沒有戒嚴,有一個家伙在橋下走,被衛(wèi)兵發(fā)現(xiàn)了,以為是刺客,衛(wèi)隊出現(xiàn)一些慌亂,導致漢文帝御車上的馬匹受驚亂跑,把車上的漢文帝嚇出一身冷汗。他非常生氣,派衛(wèi)兵馬上把橋下這個倒霉的家伙抓起來,移交廷尉處置。

        廷尉張釋之,是個忠正耿直的人,他認為這個行人只是無意之失,按照法律,處予罰款的判決。這下子可把漢文帝氣壞了,驚嚇皇帝的坐騎,萬一出現(xiàn)意外,那可是謀殺罪行,怎么張釋之就判得這么輕呢?漢文帝怒氣沖沖地找來張釋之,責備他說:“這個人驚著了我的馬,幸好這匹馬性情柔和,要是換成其他馬匹,我就受傷了。廷尉你倒是輕松,才判罰款了事。”

        張釋之并不慌亂,他不急不徐地回答說:“法律是天下所共同遵守的,明明法律條文這樣規(guī)定,現(xiàn)在卻要因為個人原因加重判罰,這將使法律不能取信于民眾。如果事發(fā)時,陛下派人直截了當?shù)貧⒘怂俏乙矝]話說,不過現(xiàn)在這事已經(jīng)交由廷尉來審理。廷尉,乃是國家的一把天平,天平一旦有所傾斜,國家法律尺度的寬松就沒有準則,如此一來,老百姓豈不是手足無措了。希望陛下詳察?!?/p>

        漢文帝沉思良久,最后抬起頭來說:“廷尉你做得對?!?/p>

        縱觀中國歷史,皇帝的意志,是凌駕于法律之上的,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這是制度使然。法律能否得到公正地執(zhí)行,關(guān)鍵看統(tǒng)治者的個人修為與自我約束力。

        漢文帝基本也是“蕭規(guī)曹隨”,國家基本政策上并沒有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不過,在法制的改革上力度比較大,這也成為漢代政治最為修明的一段時期。

        到了公元前167年,漢文帝又廢除一項苛法:肉刑。肉刑是一種無人道的刑罰,在中國歷史上早已有之,而且歷代一直沿用。在漢之前,肉刑種類很多,包括黥刑(在犯人臉上刺字)、劓刑(割鼻子)、斷腳、斷趾等。

        這項人道主義改革的背后,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在封國齊國有一名官員,名淳于意,他有一回犯了法,被判處肉刑,押解到長安城。突如其來的橫禍,令家庭陷入災難之中,淳于意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他不禁嘆道:“遇到急事,這些女兒都不中用了?!彼男∨畠好麊揪熆M,聽到父親這么說,傷心得落淚了。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拯救父親,便陪同父親,從齊國到了長安城。

        雖然年紀輕輕,但緹縈很勇敢。為了拯救父親,她毅然給漢文帝寫了一封信。幸好緹縈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漢文帝時代言路暢通,使她的這封信有機會交到皇帝手中。在信中,她這樣寫道:“臣妾的父親在齊國為吏,當?shù)厝硕挤Q贊他公正廉潔,但是由于受到牽連,被判肉刑。人死了就不能復生,肉體遭到斷肢就無法復原,即便日后想要改過自新也沒有機會了。臣妾愿意為父親贖罪,入官府為奴為婢,沒有怨言?!?/p>

        漢文帝一直提倡“以孝治天下”,見到緹縈的上書后,為這個小女子的勇敢精神所感動,便下達一份詔令:“民眾犯有過失,還沒來得及教化,刑罰就加于身了,就算想改過自新也沒機會。朕深感憐憫。斷人肢體或刻字于肌膚,一輩子也改變不了,這種刑罰多么殘忍與不人道。朕作為民之父母,怎么能做這樣的事呢?特下詔廢除肉刑,用其他刑罰替代?!彼痉C構(gòu)經(jīng)過反復討論,最后在法律條文上做出重大修改:被判髡刑者,改判勞動改造,派去筑城、舂米;被判黥刑者,改判戴枷具勞動改造,同樣去筑城、舂米;劓刑者改判為笞三百;斬趾者改判笞五百。

        廢除肉刑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不過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能在鞭笞五百之下生存下來的囚犯,少而又少。本來漢文帝的本意是減輕刑罰,卻導致本不該判處死刑的人,在鞭笞之下送了性命。到了漢文帝去世后,漢景帝繼位時,下一道詔令,將笞五百改為笞三百,笞三百改為笞二百。

        漢文帝致力于無為而治。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盡可能少變更政策法令,不搞大規(guī)模運動,節(jié)省民力,減少政府的擾民行為。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輕傜役、薄賦稅,這就要求政府要節(jié)省開支,特別是皇室要以身作則。

        在儉樸節(jié)約上,漢文帝的表現(xiàn)足以令人稱道。從他繼位到去世,在位時期長達二十三年。這段時間里,皇家宮殿、花苑以及專用的馬匹車輛及宮中所用的服飾,全部沒有新增數(shù)量。他的節(jié)儉,在歷代皇帝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有一回,他想在宮中新建一座露臺,便召來工匠,做了工程預算,大約需要一百金。他心里盤算一下,覺得太貴了,便說道:“這筆錢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的家產(chǎn)。我繼承了先帝留下來的宮殿,時常害怕自己德行不夠,令先帝蒙羞,看來是沒必要再修建露臺了?!?/p>

        還有很多事例可以證明文帝的樸素。他身為皇帝,也不穿著上品衣料,他最寵幸的慎夫人,裙子不拖地。我們在古代的繪畫中,可以看到古代女子服飾多是裙子很長,拖在地板上,這是古代的時尚,但漢文帝不許自己的妃子裙子拖地,羅帳也不準繡花紋,簡簡單單的。倒不是說漢文帝真的節(jié)約到這種程度,而是要以此來為天下作一個榜樣,皇帝尚儉,臣下應該不敢過分奢華吧。

        中國一直有厚葬的傳統(tǒng),帝王更是如此,歷史上保留下來的皇陵大多規(guī)模浩大,在這些大型地宮的背后,是勞民傷財與奢侈浪費。在諸多的帝陵中,漢文帝的霸陵格外樸實,沒有高大的墓冢,沒有金銀銅鐵作為陪葬品,只有一些廉價的瓦器。無論生前還是死后,漢文帝在儉樸上,一以貫之。

        漢文帝的時代,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好的時代。如果說漢高帝劉邦的事業(yè)是強兵,那么漢文帝的事業(yè)就是富民。民富則國富,漢文帝的德治開創(chuàng)了一個令人懷念的時代,其歷史影響是深遠的。他多次詔免農(nóng)民一半田租,以鼓勵農(nóng)桑,刺激經(jīng)濟生產(chǎn)。公元前167年(漢文帝十三年),更是下詔免除田租。對廣大農(nóng)民來說,這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漢文帝去世后,他的兒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

        漢景帝劉啟無論在人格修養(yǎng)上還是政治才干上,都不及漢文帝,不過他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父親遺留下來的仁政傳統(tǒng),使得西漢的黃金時代得到延續(xù),后世把文帝、景帝的時代稱為“文景之治”,成為二千年專制時代中最具人性化色彩的時代。

        肉刑被漢文帝廢除后,罪行較重者改為笞刑。前文說過,這種刑法也仍然存在問題,就是刑罰過重,經(jīng)常導致受刑者喪命。漢景帝在公元前156年與前144年,先后兩次降低刑罰的標準,笞五百最后降低到笞二百,笞三百則降為笞一百。即使如此,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笞刑溜用刑具標準不同,也會對犯人身體損壞造成不同的后果。如果只降低笞刑的次數(shù),而沒有統(tǒng)一刑具,仍然可能存在濫用權(quán)力的現(xiàn)象。因此,漢景帝又下令將刑具標準化,有一個細節(jié)也可以說明其人性化的考慮,由于刑具是用竹片制成,竹片上有突出的節(jié),一律必須削平。另一個人性化的措施,是受刑者的受刑部位,一律在臀部,不得笞背,執(zhí)刑過程中,不得中途換人,因為施刑者也有體力消耗,如果中途換人,那么囚犯的苦楚當然要增加了。

        從這些法律條文的細節(jié)處,可以看出漢景帝還是繼承父親寬厚、人性化的傳統(tǒng)。

        文帝、景帝在位時間約四十年,政治上的清明與經(jīng)濟上的發(fā)展,不僅使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也使得朝廷府庫充盈。文帝與景帝都沒有彪炳的武功,然而漢武帝時代的赫赫武功,并非無源之水。數(shù)十年的積累,使國家富強、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故而漢代之強盛,并不始于武帝,而是奠基于文景之治。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