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指鹿為馬是政變的開始 秦二世的最后時光
相信大家都知道"指鹿為馬"這個成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己亥,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shè)驗,持鹿獻(xiàn)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是言馬以阿順趙高?;蜓月?,高因陰中的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從這段記敘中能夠看得很清晰,趙高指鹿為馬的意圖是打聽群臣的情緒的??墒牵@打聽群臣僅僅指鹿為馬的一個意圖,還不是首要意圖。趙高指鹿為馬心懷叵測,那就是,調(diào)秦二世脫離宮廷,進(jìn)而殺之,政變奪權(quán)。
《史記·李斯列傳》中說"李斯已死,二世所拜趙高為中丞相,事無大小之輒決于高。高自知權(quán)重,乃獻(xiàn)鹿,謂之馬。二世問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馬也'。二世驚,自以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從這段記敘能夠看出,趙高是想把二世的腦筋弄模糊了,讓他"自以為惑",然后鉆入趙高等人事前設(shè)好的圈套。
《史記·李斯列傳》接下來說,占卦的人卻對二世說:"你如今呈現(xiàn)了連馬和鹿都分辯不清的缺點,是由于祭祀的時分沒有好好齋戒。"這樣,二世就上了當(dāng),脫離了皇宮,進(jìn)入上林苑從頭齋戒。上林苑正本就是"國家公園",二世這個人是忍不住引誘的,沒有好好地齋戒,他每日玩耍射獵。一天,有個行人是被二世誤射而死。其實,這個人是"趙高教其女婿咸陽令其閻樂劾不知何人賊殺人移上林"的。趙高馬上說:"皇帝平白無故殺了一個沒有罪行的人,上天會生氣的,必定會有災(zāi)禍來臨,應(yīng)該躲得再遠(yuǎn)點一些。"二世相信了他趙高的話,就給騙到了離咸陽更遠(yuǎn)的望夷宮去"躲災(zāi)"了。望夷宮遠(yuǎn)離了二世的衛(wèi)兵,滿是趙高安置的人馬。到了望夷宮,"留三日,趙高詐詔衛(wèi)兵,令士皆的素服持兵內(nèi)鄉(xiāng),入告二世曰:'山東群盜兵大至!'二世上觀而見之,驚駭,高即因劫令自殺。引璽而佩之,左右百官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秦二世胡亥就這樣渾渾噩噩地死了,趙高等人就這樣發(fā)起了政變。
指鹿為馬事在"八月己亥",據(jù)《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記:"八月,趙高殺二世",看來,從指鹿為馬到趙高殺胡亥發(fā)起政變,是發(fā)生在一個月之內(nèi)的接連事情??梢姡w高指鹿為馬的首要意圖是為了把二世引誘出宮,然后殺掉,為發(fā)起政變做準(zhǔn)備。
從《史記·李斯列傳》所記來看,趙高想要群臣都依從他的意圖并沒有真實到達(dá),順著他指鹿為馬的僅僅一小部分人,而大多數(shù)人在趙高政變的時分"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由于這樣,使得趙高殺二世取而代之的意圖不能達(dá)到目的,只好"召始皇弟,授之璽"??吹贸?,趙高是個很有心計的陰謀家,他曉得直接在咸陽發(fā)起政變是不可的,才使用二世胡亥既迷信又貪圖享樂的缺點,將二世騙出宮,在個人安置好的當(dāng)?shù)?,將其弄死,發(fā)起政變。也看得出,趙高政變的迫不及待。群臣"莫從",這是他預(yù)料到的,可是他不能等,仍是要政變??墒?,趙高的政變也是短壽的,子嬰十分明白趙高的險惡用心,怕自己成為傀儡,所以同自己的兩個兒子和貼身太監(jiān)制定殺趙高的計劃,沒有幾天,這小子就讓子嬰"夷其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