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二妃兩國公 大明王朝最為顯赫的世家大族
在小說《紅樓夢》中描述了四個世家大族:賈、王、史、薛,其中以有兩個世襲爵位、出了皇妃的賈家最為顯赫。但賈家的繁盛只是一時的,僅僅持續(xù)了四代人,最終四大家族在復雜政治斗爭中全部凋零沒落。曹雪芹是清朝人,以賈家影射自己的家族命運。而在清朝之前的明朝有這么一個家族,自1368年朱元璋建國,至1644年明朝滅亡,繁盛了整整276年,貫徹整個大明王朝的歷史。
這個家族不僅出了兩個世襲罔替的國公(國公是明朝大臣中最高的爵位),還出了一位皇后,兩位王妃,子孫繁盛,官居顯位,是名副其實的大明王朝的第一世家,這就是大明開國功臣徐達的家族。
(徐達畫像)
徐達字天德,1332年出生,鳳陽府鳳陽縣人,家里世代為農。22歲徐達加入比他年長4歲的朱元璋的義軍,從此他的人生發(fā)生轉折。此后徐達成為一代名將,率軍南征北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為大明王朝的開創(chuà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可以說他是大明開國武將功臣之首。1
370年朱元璋論功行賞,封徐達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征虜大將軍、魏國公,歲祿五千石。朱元璋每次設宴款待徐達時,均以兄弟相稱,而且將自己稱王是所居的府?。ń裉炷暇┑恼皥@)賜給徐達。
1385年2月27日時年54歲的徐達病死(關于徐達的死,本文不做討論),朱元璋十分悲痛,下詔追封其為中山王,謚武寧,其祖上三代全部追封為王爵,并賜葬于鐘山的北面(今南京太平門外板倉村)。此外將徐達“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徐達一生有4子4女。長子徐輝祖、次子徐添福(早卒)、三子徐膺緒、四子徐增壽,名字均為朱元璋所賜。四女中長女嫁給了皇四子、燕王朱棣,后來朱棣靖難稱帝,徐氏被立為皇后,以賢德著稱于世;次女嫁給了皇十三子、代王朱桂;三女嫁給了皇二十二子、安王朱楹;小女兒可能夭折,未見記載。
徐輝祖本名徐允恭,后朱元璋以避皇太孫諱,賜名輝祖。徐達死后,徐輝祖承襲魏國公的爵位,執(zhí)掌中軍都督府。建文帝即位后,徐輝祖積極支持建文帝的削藩政策。當時朱棣的第二子朱高煦被留在南京,后偷竊徐輝祖的好馬逃跑。徐輝祖不顧甥舅之情,第一時間派人追擊,并上奏建文帝,雖然沒有追上,但建文帝對他十分信任。
此后大明皇室之間發(fā)生分歧,徐家內部也發(fā)生了分歧。徐達的幼子徐增壽堅決支持姐夫朱棣,一次建文帝因懷疑朱棣造反,便向徐增壽詢問。徐增壽以頭觸地,言道:“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朱棣正式起兵后,徐輝祖曾率兵在山東齊眉山擊敗燕軍,而徐增壽則將朝中虛實動靜一一密報于朱棣。
1402年6月朱棣大軍渡過長江,兵臨南京城下。建文帝才想得知徐增壽是個內奸,震怒之下將徐增壽押入宮中。建文帝在自焚前,親手用劍將徐增壽斬殺于右順門廡下。沒過多久南京城門大開,燕軍擁入城中,宮中燃起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入宮后,找到了這位對自己有莫大功勛的小舅子后,撫尸痛哭。幾天后朱棣即位,他下令追封徐增壽為武陽侯,謚忠愍。朱棣覺得這太輕了,不久又進封其為定國公,祿二千五百石,賜予丹書鐵券,由徐增壽之子徐景昌繼承。
說完了徐增壽,再說徐輝祖。朱棣入城后,百官奉迎,唯有“輝祖獨守父祠”,沒有去迎接。朱棣非常生氣,下令將徐輝祖下獄拿問,命其供出罪狀。畢竟朱棣是自己的姐夫,關系在哪里擺著呢,如果徐輝祖低聲下氣認個錯,應該也就沒啥事了,但徐輝祖不是那樣的人。面對訊問,他在供狀只寫其父徐達開國功勛以及”免死鐵券”中的免死語(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
徐輝祖的行為讓極愛面子的朱棣十分生氣,但他于公于私都無法下令處死徐輝祖,于是他只能將徐輝祖“削爵幽之私第”,但不久徐輝祖被捕下獄,不屈而死。徐輝祖的姐姐、朱棣的妻子徐皇后十分為難,但她一直到臨終前都不敢為弟弟求情,1407年姐弟兩先后逝去。
沒有多久朱棣對亡妻思念不已,同時加上自己的岳父是開國第一功臣,再說常言道“沒有隔代仇”,于是朱棣下詔命徐輝祖的長子徐欽承襲魏國公的爵位,恢復俸祿。至此徐達家族同時出現兩位國公。朱棣遷都北京后,定國公系隨之北上,魏國公系留守南京,子孫分居兩京。
除了上述兩人,徐達還有一子,名曰徐膺緒,他應該為庶出,曾擔任尚寶司卿,后升至中軍都督僉事,世襲指揮使。此外徐達的孫子徐茂先迎娶了朱元璋的孫女蘭陽郡主(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女兒)。
徐達后代子孫中雖然良莠不齊,總體而言魏國公一脈比較賢德,但都保住了祖上傳下來的榮勛,得以享盡富貴。魏國公系、定國公系的爵位繼承關系如下所示:
魏國公世系:
徐輝祖——徐欽——徐顯宗——徐承宗——徐俌——徐鵬舉——徐邦瑞——徐維志——徐弘基——徐文爵
定國公世系:
徐增壽(追封)——徐景昌——徐顯忠——徐永寧——徐光祚——徐延德——徐文璧——徐?!煸实?/p>
此后隨著大明王朝日薄西山,徐家的榮耀也走到了盡頭。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身居北京的末代定國公徐允禎投降。關于徐允禎的最終結局有兩法,其一在起義軍追贓助餉時被打死,其二清軍入關后,被亂軍所殺。雖然魏國公的宅邸在南京,這一脈得以暫時幸免,但隨著明王朝的覆滅,這個二百年望族的最終命運已經注定。
1645年豫親王多鐸統(tǒng)屬清軍南下,破揚州,渡長江,兵臨南京城下。還擁有數十萬軍隊的南明的文武被清軍在揚州的暴行嚇破了膽,他們放棄抵抗,開城投降。清朝廢除了明朝勛臣的爵位,末代魏國公徐文爵也在其中。與北京的定國公一脈相比,較為幸運的是魏國公一脈沒有遭到屠戮。至此這個與大明王朝同呼吸、共命運達276年的世家大族徹底走向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