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十位結(jié)局悲劇的古代名宰相 誰被五馬分尸?
政治是殘酷無情的,歷朝都演繹著此類故事,不講權(quán)謀或者自以為老謀深算都難逃厄運,以下列舉的十位都是古代著名的忠臣,皆對自己的主子衷心耿耿,也大多成就了非凡的事業(yè),然而他們的下場卻令人惻目唏噓。
一、比干(前1092—前1029)
比干是殷朝末帝商紂王的叔叔,官少師職,忠心輔佐侄兒治理國家。比干因商紂暴虐荒淫,冒死直言勸諫,竟被殘忍的紂王剖開心臟,查驗是否生有七竅。比干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以死諫君的忠臣,稱為“天下第一仁”,為后世的大臣視作模范,現(xiàn)在河南衛(wèi)輝市還有比干廟,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二、商鞅(前390—前338年)
商鞅是衛(wèi)國人,又名公孫鞅。他“少好刑名之學”,受李悝、吳起影響,專研以法治國。公元前359年被秦孝公所聘,開始實施變法,變法內(nèi)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zhàn)斗,實行連坐之法”,可謂“中國歷史上改革第一人”。商鞅變法使戰(zhàn)國中較弱的秦國一躍成為當時的強國,為秦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奠定了雄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但因其法嚴苛而積怨,秦孝公病逝后,被秦惠王處以他自己制定的處死叛國者謀反者的酷刑——“車裂”之刑,即五馬分尸。
三、伍子胥(?—前484)
伍子胥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命運多舛。伍子胥生為楚人,父兄被楚平王所殺,自己也一夜之間急白了頭。逃到吳國后,和孫子一起輔助吳王闔閭,使吳國稱霸于春秋,期間還曾攻入楚都,鞭尸楚平王一泄私仇。伍子胥遠見卓識,料定越王勾踐包藏滅吳之心,規(guī)勸夫差先除勾踐后北伐,卻反遭太宰伯嚭誣陷被逼自殺,死后僅十年,強吳終被弱越所滅亡,應其所言。
四、文種(?—前467)
浙江人杰地靈,名人輩出,可早在春秋之時,卻是荒蠻之地,當時的越國也鮮有人才。正是在外來的謀臣文種和范蠡的協(xié)助下,越王勾踐才最終打敗了吳王夫差。此時范蠡致信文種“高鳥散,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比徊宦爠瘢詈蠼K被勾踐所不容而賜劍自刎。勾踐還對他說:“你當初給我出了9條對付吳國的策略,我只用3條便打敗了吳國,剩下6條在你那里,你用這6條去地下,為寡人的先王去打敗吳國的先王吧!”,不得不佩服范蠡呀!
五、呂不韋(約前292—約前235)
呂不韋實為一名奸商,投機倒把擁有家產(chǎn)無數(shù),又將從商經(jīng)驗用到政治上,看中秦公子子產(chǎn)在趙國作人質(zhì)勢弱可以投機,以換取子產(chǎn)上臺后成其野心為條件,資助子產(chǎn)終于成為秦國的太子。公元前250年,子產(chǎn)成了秦莊襄王,呂不韋遂了心意為秦國丞相;三年后又被繼位的的嬴政尊為“亞父”。但客觀地說,呂不韋上臺的手法盡管不光明,但不失為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名相之一,他協(xié)助年幼的嬴政政績很大,特別是還組織編寫了一部巨著《呂氏春秋》,為中華文明作出了不小的貢獻。盡管如此,因在太后趙姬淫亂一事難咎其職,終于飲下毒酒而死。
六、李斯(公元前153—公元前208年)
秦始皇最終統(tǒng)一中國并稱帝,李斯作為其丞相起了很大的作用。秦統(tǒng)一中國后,他立郡縣,定法制,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治貢獻不小;但他又參與了焚書坑儒,迫害韓非子,殺扶蘇立胡亥等陰謀,可以說歷史評介是毀譽參半。就是這樣一位作風強硬的大臣,最后卻被太監(jiān)趙高所害,被處以殘酷的極刑——腰斬于市,并誅滅三族。
七、晁錯(前200—前154年)
嚴格地說,晁錯不是一位丞相,而只是漢景帝時最有名的大臣,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改革家,因此我仍然把他名列其中。晁錯建議漢景帝削藩加強中央集權(quán),重農(nóng)輕商發(fā)展經(jīng)濟,都被采納,對“文景之治”的形成與發(fā)展貢獻不小。吳、楚七國叛亂,他作為替死鬼被漢景帝錯殺,可謂“既用之策又殺之撫平諸侯“的政治犧牲品。
八、長孫無忌(?—659年)
唐太宗李世民作了皇帝后,曾經(jīng)列了輔助他的24位功臣,將他們的畫像刻于凌煙閣之上,而長孫無忌名列首位,可見其對“貞觀之治”的貢獻之大。而且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妻舅,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理應善終才對,但不幸遇到了更為厲害的武則天。他曾堅決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后,無奈這個他親自因其軟弱才特意推薦的外甥皇帝太過窩囊,反對不成的結(jié)果就是得罪了武則天,恰恰唐朝的皇帝加父兄相殘也不稀奇,甥舅關(guān)系更保不住他流放的結(jié)局,最后一代名相以自縊的方式作了自我了結(jié)。
九、李善長(1314—1390)
李善長本可以成為和蕭何、房玄齡、趙普一樣的開國名相,可惜一則壽命太長,二則碰到了心狠手辣且猜疑心極重的朱元璋,連他這個已經(jīng)退休的七十多歲老頭子也不肯放過。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fā),作為推薦者的李善長全家七十多口人全部被殺。
十、夏言
作為明嘉靖朝首輔的夏言,名氣不及以上九位也不如接其位的嚴嵩,只因明朝的能干宰相實在太多,世人難以記清他們的名字。實際上夏言當首輔時,真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威嚴極高的宰相。對下說一不二,嚴嵩曾經(jīng)匍伏在地求饒;對上連嘉靖帝的面子也經(jīng)常不給,以至連嘉靖也畏其三分。只因時日太長讓嘉靖帝漸生厭感,才使時刻想陷害他的老鄉(xiāng)嚴嵩有了進讒言的機會,終于讓曾經(jīng)放了嚴嵩一馬的夏言,成了寓言中的“東郭先生”,在已告老回鄉(xiāng)的途中,又被召回京城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