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五大傳奇后妃 顛覆整個王朝

        2016-11-25 15:30:3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女人是歷史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后宮又是這些故事的發(fā)源地,它產(chǎn)生了十五位離奇的后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滿族,

        女人是歷史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后宮又是這些故事的發(fā)源地,它產(chǎn)生了十五位離奇的后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滿族,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死后清朝上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總共25字,為有史以來皇后生后哀榮之最。是清朝政府腐敗、軟弱、無能、殘暴的代表。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后抬入鑲黃旗)。咸豐二年(1852年)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后冊封懿嬪。咸豐六年(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崩逝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又稱西太后,上徽號曰慈禧皇太后,后聯(lián)合恭親王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除八大臣。

        同治帝即位后,首度垂簾聽政。自光緒年間,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908年,光緒帝崩逝后,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定東陵,上謚。謚曰: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簡稱即“孝欽顯皇后”,謚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兩位正宮,為清代及中國歷代皇后之最。

        2、武則天

        先是唐太宗嬪妃,后做尼姑,又做了太宗兒子唐高宗的貴妃、皇后,后來自立為女皇帝,最后被軟禁,還是遺囑自稱皇后了。

        對于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并且儒家正統(tǒng)觀念還沒完全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所以當(dāng)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yán)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xué)在中國思想上占據(jù)了主導(dǎo)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

        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chuàng)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wěn)當(dāng)、兵略妥善、文化復(fù)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fēng)”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chǔ),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3、蕭皇后

        隋煬帝的皇后。本是南陳的貴族之女,嫁給當(dāng)時還是皇子的楊廣。后來楊廣登基,獸性展現(xiàn)無余,但對皇后還不錯,也算享盡人間繁華。宇文化及殺楊廣,并霸占蕭皇后。再后來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所殺,皇后又歸了竇建德。竇建德敗亡,皇后被突厥人擄走。過了幾年,李世民大敗突厥,突厥獻出蕭皇后,李世民好生供養(yǎng)了她,但也有臨幸的記錄。評書《隋唐演義》里,蕭皇后叫“蕭美娘”,本是太子楊勇的妻子,后來被楊廣霸占還有蕭美娘調(diào)戲李世民,私通李密的故事。

        父西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后。蕭后生于二月,江南風(fēng)俗以為不吉,遂輾轉(zhuǎn)由叔、舅收養(yǎng)。隋文帝立隋后,選其為愛子晉王楊廣妃。蕭后婉順聰慧、知書達禮,深得文帝夫婦歡心和丈夫楊廣寵愛,誕有三子一女,并為夫奪嫡立下汗馬功勞。

        隋煬帝即位后,蕭后雖年過四十,仍得到其寵愛和敬重。煬帝之后多有失德,蕭后婉諫無果。江都之變煬帝遇害后,五十多歲的蕭后帶著幼孫和皇室諸女,先后流落于叛軍宇文化及、竇建德,后義成公主迎其至東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煬帝孫楊政道為主,蕭后與其居定襄。

        唐貞觀四年李靖滅東突厥,蕭后等歸長安,居長安城興道里。唐貞觀二十一年去世,以皇后禮與煬帝合葬揚州,謚曰愍。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廣為流傳的蕭后迷倒六位帝王之說法,完全扭曲歷史,純屬好事者對歷史人物之意淫污蔑。

        4、趙姬

        趙姬,是秦始皇的生母,趙國邯鄲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與其夫莊襄王(子楚)合葬于茝陽(芷陽,今陜西西安市東)。她本是呂不韋的姬妾,后成為秦莊襄王的王后,其子嬴政即位為秦王以后,她又成了王太后,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追尊她為帝太后。她的真實姓氏已失載,“趙姬”一詞始于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故史家也稱她為趙姬。

        “趙姬”這個稱呼,確切理解應(yīng)該是“趙國女子”之意。趙姬的身世即使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一卷中,前后記載也自相矛盾,先說“呂不韋娶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這句話分明表示趙姬只不過是個社會地位底下的舞女而已,后面又說“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边@里趙姬又成了趙國大戶人家的女兒。

        提起趙姬我們還得從公元前361年說起,秦獻公薨,秦始皇的上高祖父秦孝公即位。當(dāng)時一些小國逐漸被大國吞并,只剩下齊、楚、燕、韓、魏、趙、秦七個勢均力敵的大國,也就是戰(zhàn)國七雄。而秦國地處西陲,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都較其他位處中原的六國落后,秦孝公為了振興西秦重用商鞅,實行變法,國力逐漸強盛,勢力開始向東擴張,擊敗了六國合縱的戰(zhàn)略部署,一步步成為七國中的頭等強國。

        5、韋太后

        就是趙構(gòu)的母親。她和姐姐都是北宋原來一個宰相的俾女,后來送給宋英宗,英宗又把他賜給宋徽宗,生下趙構(gòu)。靖康大難,韋貴妃成了上萬俘虜中的一個被送到黑龍江。因為趙構(gòu)逃脫了,金人狠狠折磨他的母親,并編寫“穢書”在中原流傳。十幾年后,被金放回,已經(jīng)是60多歲的老太太了,居然安然活到80多歲!韋太后生存和鉆營能力極其強,和趙構(gòu)真的很相似!

        韋氏與喬氏原是鄭皇后宮中的普通侍女,結(jié)為姊妹,相約其中一人富貴時,不能忘記對方。后來喬氏得到寵幸,封為貴妃,向徽宗推薦韋氏,韋氏因而受到臨幸。崇寧末,封平昌郡君。大觀初年,進為婕妤,后又升為婉容,但并不受寵。金人索取徽宗之子赴金為人質(zhì)時,由于康王趙構(gòu)自愿前往,徽宗遂封韋婉容為龍德宮賢妃。

        1126年靖康之難時,與徽、欽二宗及六宮后妃、皇族等人同時被金人遷往北方,“被掠者日以淚洗面,虜酋皆擁婦女,恣酒肉,弄管弦,喜樂無極。”。宋欽宗的朱慎妃在中途解手時,遭千戶國祿的調(diào)戲[2]。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宗室貴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婦女三千四百余人”,“自青城國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婦女一千九百余人。”[3]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抵上京(今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韋賢妃以下300余人入浣衣院(官妓院),欽宗的朱皇后不堪受辱,投水而死,史載“婦女分入大家,不顧名節(jié),猶有生理,分給謀克以下,十人九娼,名節(jié)既喪,身命亦亡”[4]。不久趙構(gòu)在南京登基為帝,韋賢妃又轉(zhuǎn)送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與徽宗關(guān)押在了一起。宋高宗趙構(gòu)即位后,韋賢妃被遙尊為“宣和皇后”。

        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宋徽宗病死于五國城。

        天眷三年(1140年),金主戰(zhàn)派完顏宗弼(兀術(shù))率領(lǐng)金國軍隊南侵,先在開封正南(偏東)的順昌敗于劉锜所部的“八字軍”,再于開封西南的郾城和穎昌,在金國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于岳飛的岳家軍,只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zhàn)勝了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富平之戰(zhàn), 張俊的十八萬宋軍全軍覆沒)。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完顏宗弼開始轉(zhuǎn)向接受議和。

        宋朝為金國的子國。靖康之變, 金國掠走北宋皇帝宋欽宗, 太上皇宋徽宗, 幾乎全部皇族, 后宮, 大批朝臣及十余萬北宋首都平民為奴。宋高宗趙構(gòu)向金帝稱臣,自稱臣構(gòu)。

        皇統(tǒng)元年(1141年) 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guān)系,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xiàn)封為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5]。同時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锜、楊沂中等大將的兵權(quán),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zhǔn)備。十一月間,宋、金為《紹興和議》達成書面協(xié)議。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南宋朝廷殺岳飛,據(jù)《宋史》載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議和所設(shè)前提。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xù)。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離行時,宋欽宗披頭散發(fā)死命的挽住她座下的車輪,請她轉(zhuǎn)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當(dāng)個太乙宮主就滿足了。韋賢妃哭著說,如果你不回來,我寧愿眼睛瞎掉算了。同年八月十余輛牛車到達臨安,十月,南宋將徽宗暫葬于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名曰永固陵。韋氏知道兒子對皇位的隱憂(高宗已絕后,欽宗回來必繼承其帝位),再不敢重提當(dāng)日對欽宗的許諾。晚年患有目疾,應(yīng)是白內(nèi)障,道士皇甫坦以針灸為韋太后治好了一只眼睛。韋氏后來又多活了十七年,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去世,享年八十歲。也有記載為90歲終,當(dāng)時民間謠言太后在金國嫁人生子,高宗為降低謠言把太后年齡增長10歲。

        6、孝莊太后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于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后,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最終謚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yǎng)、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布木布泰生于萬歷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天命十年(1625年),年僅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此前,皇太極已經(jīng)娶她的姑姑哲哲為正室。第二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天聰三年(1629年)布木布泰生長女雅圖,即固倫雍穆公主。六年生次女阿圖,即固倫淑慧公主,七年生三女,即固倫端獻公主。天聰八年(1634年),她的姐姐海蘭珠再嫁皇太極,形成姑侄三人同嫁一夫的婚姻。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布木布泰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臨。

        崇德八年,皇太極逝世,生前未指定太子。多爾袞擁立布木布泰之子福臨即位,年號順治。尊布木布泰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號為昭圣慈壽皇太后。八月加上尊號昭圣慈壽恭簡皇太后。順治十一年,追封皇太后的父親寨桑為和碩忠親王,母親為賢妃。十三年十二月加尊號為昭圣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死后,第三子玄燁即位(年號康熙),尊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號為昭圣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為昭圣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為昭圣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為昭圣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為昭圣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去世,享年75歲。病危時,布木布泰對康熙帝說:“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dāng)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于是康熙帝將布木布泰靈柩暫安于父親順治帝葬所孝陵附近。二十七年十月上謚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翊天啟圣文皇后。三年十二月,雍正帝在布木布泰靈柩暫安之處就地起陵,是為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上謚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

        7、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沉魚,春秋末期的浙江諸暨一帶人氏,又稱西子,是家喻戶曉的美人。與楊玉環(huán)、貂蟬、王昭君并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實,這四個姑娘,既未留下照片,也未留下畫家寫真,別說她們美到什么程度,連鼻子眼睛嘴巴是啥樣兒,都沒誰見過。咱們對這幾位美女的認識,全靠后世文人墨客的文字描寫,或一些畫家憑借自己的想象所作的四美肖像。西施等人之美,其實已經(jīng)成為一個符號,成為一個中國人公認的美的名牌。

        西施只因吳國終被越國所滅,而且西施是被越國派往吳國的,她肩負著讓吳王夫差荒淫腐敗沉湎色欲與刺探吳國政治軍事機密的光榮使命,因此,被后世贊之為巾幗英雄、愛國女杰……然而,若勾踐復(fù)仇并未成功,吳國乃為晉、齊、魯、楚等國所滅,西施恐怕就不會有上述美名,而很可能被正統(tǒng)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打入“禍水”的行列。

        西施入?yún)呛螅虿畋凰缘蒙窕觐嵉?,春秋宿姑蘇臺,冬夏宿館娃宮,整天與西施玩花賞月,鳴琴賦詩。靈巖山上有一眼清泉,夫差常讓西施對泉水梳妝,他親為美人梳理秀發(fā),想那為西施梳理秀發(fā)的鏡頭,恐怕與周潤發(fā)、劉德華做的“百年潤發(fā)”洗發(fā)膏的廣告相似。他又與西施泛舟采蓮,或乘畫船出游,或騎馬打獵,總之沉醉于美色,以姑蘇臺、館娃宮為家,把國家大事丟在腦后。伍子胥求見,往往被拒之門外,惟太宰伯嚭常侍左右。因此他所能聽到的,皆阿諛奉承之聲。無數(shù)史例證明,大家伙一旦到此地步,也就離垮臺不遠矣。

        西施既然與夫差形影不離,對于吳國的政治斗爭、軍事機密,也就無所不知,且伺機向越國傳遞她所得到的情報,以致被今天一些精于考證的史學(xué)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的頭號色情間諜。她挑撥吳國的君臣關(guān)系,特別是夫差與伍子胥的關(guān)系,只要稍微吹一吹枕頭風(fēng),殺傷力比伯嚭說上一大堆讒言譖語不知大上多少倍。夫差賜劍令伍子胥自殺,恐怕也少不了她一份功勞。勾踐的大軍能長驅(qū)直入,直抵吳國都城,讓夫差無還手之力,與西施小姐把夫差迷得暈頭轉(zhuǎn)向荒廢軍政密切相關(guān)。因此可以說,西施是勾踐滅吳雪恥的功臣之一。明代西施祠有楹聯(lián)云:“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北闶菍ξ魇┰谠絿鴾鐓侵械墓诘目隙?。

        8、趙飛燕

        趙飛燕,原名馮宜主,出身卑微。趙飛燕和她的孿生妹妹趙合德,母親是姑蘇郡主,父親是趙府舍人馮萬金。她們的母親與馮萬金暗中私通而生下二女原只不過是宮中的一名婢女,平日干些端茶送水、掃庭灑戶的雜活,并不起眼。也許是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被陽阿公主選去學(xué)歌舞(一說她是江都王的孫女、姑蘇郡主的私生女,流落民間,后進入陽阿公主府中成為舞姬)。

        她不僅姿容俏麗千嬌百媚,而且身段裊娜多姿,嬌俏可愛,和楊貴妃的豐腴相比,她則纖弱嬌小,楚楚動人,因此有環(huán)肥燕瘦的成語。趙飛燕的走路姿態(tài)尤其撩人,仿佛是天生的貓步,如弱柳扶風(fēng),又如燕飛翩躚,萬種風(fēng)情,故名飛燕。再加上歌舞雙絕,就是現(xiàn)在也會成為眾人矚目的明星。

        1909年在甘肅發(fā)現(xiàn)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9、甄氏

        甄氏 文昭皇后,魏文帝曹丕之妻。她的名字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但因傳說之故,人們又稱她為甄宓或甄洛。甄氏為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之后。父親官至上蔡令

        甄氏三歲失父,九歲喜書,視字輒識。經(jīng)常用兄筆硯, 并表示要知書學(xué)理,認識前世成敗得失。后來時逢天下兵亂,百姓們皆賣金銀珠玉寶物,可她家里儲存了不少谷物寶貝。當(dāng)時年僅十余歲的她對母親說:“當(dāng)今天下大亂,我們留著這些寶貝不僅無用,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還不如把它們拿出來分給鄰里鄉(xiāng)親,廣為恩惠。”舉家稱善,便聽從了她的意見。

        建安初年,甄氏初嫁與袁紹次子袁熙,袁熙帶兵出外征戰(zhàn),留下甄氏獨身照顧婆婆,袁氏敗亡后,曹操之子曹丕見其美艷動人,便納為己有。甄氏生魏明帝及東鄉(xiāng)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甄氏留在鄴城。黃初元年十月,曹丕滅漢。漢亡之后,漢獻帝奉二女以嬪于魏,郭后(郭女王)、李貴人、陰貴人并愛幸,甄后從此失意,有怨言。魏文帝曹丕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于鄴。

        10、楊貴妃

        楊玉環(huán)(719年-756年),字太真,祖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生于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她先為壽王李瑁的王妃,后為公爹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她與西施、王昭君、貂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羞花”,說的就是楊貴妃。

        《舊唐書·楊貴妃傳》、《新唐書·楊貴妃傳》、《舊唐書》、《新唐書》有關(guān)楊玉環(huán)出生地說法不一。歷史其中最詳細的說法是:皇家冊貴妃文告上稱楊玉環(huán)生于蜀郡(成都)。父楊玄琰,官蜀州司戶,為七品下的刺史衙吏。

        二叔楊玄珪,所在不詳;三叔楊玄璬,官為河南府士曹參軍,從七品下的衙吏,官職卑微,輔掌津梁、舟車、舍宅、百工眾藝之事。據(jù)說楊玉環(huán)有三個姐姐,一親兄,一從兄,還有一個不是直系的從祖兄楊釗,即后來的楊國忠,年齡至少比楊玉環(huán)大20歲。

        11、韋后

        唐中宗皇后韋氏(?-710年),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中宗李顯之妻,生懿德太子李重潤、永泰公主李仙蕙、永壽公主、長寧公主和安樂公主李裹兒。神龍元年(705年)中宗復(fù)位,韋氏勾結(jié)武三思等專擅朝政,以其從兄韋溫掌握實權(quán)。縱容女兒安樂公主賣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廟道觀。景龍四年(710年)中宗暴卒,立溫王李重茂為帝,臨朝稱制。不久李隆基發(fā)動政變,擁其父相王李旦復(fù)位。被殺于宮中,并被追貶為庶人,稱韋庶人。

        唐中宗李顯后,毒殺親夫,淫亂后宮,心狠手辣。天下有女人如此,也虧得有個“好丈夫”!

        北齊本較北周強大,由于北齊后主寵愛馮小憐,而使朝政紊亂,民不聊生,臨事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坐失戰(zhàn)勝的契機,終至一蹶不振,而遭亡國之痛,北齊自高洋開園到高緯被擒,才僅只二十八年的時間,誰能低估女人的作用呢?

        12、胡充華

        北魏宣武帝元恪后,薄情寡義的權(quán)力女人。

        胡太后,名胡充華(公元?——528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的貴嬪、孝明帝元詡的生母,后被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執(zhí)政13年。執(zhí)政期間,其荒淫殘暴,肆意揮霍,沉重剝削壓迫人民,是歷代后妃執(zhí)政中所少有的。

        胡充華出身低微,入宮,不過緣于她有一個做尼姑的姑媽,經(jīng)常來皇宮打秋風(fēng),順便引薦了她。胡氏進了宮,很快就被封為世婦。北魏開國君主定下規(guī)矩,立太子后,則殺太子的生母。因有這個恐怖的規(guī)矩,嬪妃們都寧愿生公主,而不是太子,唯胡充華偏不信這個邪,為宣武帝元恪生了個兒子,取名元詡,三年后被立為太子,元恪為了感謝胡充華,下令革除殺太子生母的舊制,并且封胡充華為貴嬪。

        北魏宣武帝元恪病逝后,其子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年僅六歲。元詡登基后,尊高皇后為皇太后,生母胡貴嬪為胡太妃。高太后非常忌恨胡太妃,就想趁皇帝年幼,依舊制處死胡太妃。中給事劉騰和侯剛、侍中領(lǐng)軍于忠等聞訊后,將胡太妃移居別處,派兵嚴(yán)加保護,才使她得以幸免。后來,以皇帝年幼為由,由胡太后臨朝聽政。她執(zhí)政之初,曾想有一番作為,但是不久,她一旦擁有不受約束的最大權(quán)力,其天性中追求奢靡的陰暗面很快就暴露無遺。

        胡太后大肆崇佛,深信佛法能減輕罪孽。臨朝后,崇尚佛事,廣鑿石窟,為歷代第一。

        13、小周后

        姐姐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姐姐早逝后,順利接班。好容易和李后主溫存幾日,不幸被趙匡胤滅了國,俘了虜。軟禁期間,小周后時不時受趙光義的騷擾,加之一肚子憤懣的李后主被宋太宗下了黑手,小周后終于在精神和身體雙重的摧殘下,香消玉損了……

        小周后比娥皇小14歲,李煜與娥皇結(jié)婚時,小周后年僅5歲。隨著時光的流逝,當(dāng)年混沌未開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歲的婀娜少女。小周后天生活潑,美麗可愛,深受李煜母后的喜愛,時常派人接她到宮中小住。小周后酷似初入宮時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輕、更活潑。隨著接觸的增多,李煜對她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因后來也被封為皇后,人們便把她稱作小周后。

        開寶八年(975年)十二月,北宋大軍攻破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小周后與后宮群臣等四十五人,隨李煜被俘送到京師,宋太祖封李煜為違命侯,封小周后為鄭國夫人。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師,小周后悲哀不自勝,不久亦與世長辭。

        14、馮小憐

        北齊本較北周強大,由于北齊后主寵愛馮小憐,而使朝政紊亂,民不聊生,臨事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坐失戰(zhàn)勝的契機,終至一蹶不振,而遭亡國之痛,北齊自高洋開園到高緯被擒,才僅只二十八年的時間,誰能低估女人的作用呢?

        馮小憐,北齊后主高緯的嬪妃,原是高緯皇后穆邪利身邊的侍女,穆邪利失寵后,將馮小憐進獻給高緯,高緯封馮小憐為淑妃。馮小憐聰明靈巧,善彈琵琶,精于歌舞,深得高緯寵幸,與高緯坐時同席,出則同乘。

        高緯為馮小憐不顧晉州危急,陪她繼續(xù)打獵;又為馮小憐造橋觀戰(zhàn),對其寵愛至甚。后立馮小憐為左皇后。577年,北齊滅亡,馮小憐與高緯被周軍押解到長安。同年,高緯被殺,馮小憐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賜給代王宇文達,很受宇文達寵愛。宇文達妃李氏,與馮小憐爭寵,馮小憐中傷李氏,幾乎將李氏害死。隋文帝楊堅代周建隋后,又再賜給李氏的哥哥李詢,李詢的母親知道馮小憐曾迫害過自己的女兒,就令她自殺而死。

        15、鐘無艷

        鐘離春,又名鐘無鹽、無鹽女。史書記載,“復(fù)姓鐘離名無鹽(一說名春,字無鹽),她之所以叫無鹽是因為她是無鹽(今山東東平)人。她和武則天的母親一樣40后才嫁,但不同的是她雖然丑卻立志要當(dāng)皇后。

        歷來并沒有叫鐘無艷的說法,這是前些年戲劇中給她起的外號。齊宣王執(zhí)政初期,日日歌舞,夜夜歡聲,后無艷進言宣王,述先人開疆不易,歷數(shù)宣王之錯。宣王悔改,為表其悔改之心,散盡后宮,立無艷為后,彰其不貪美貌,自此勤政改革,齊國成為六國之佼佼者! ”鐘離春的故事最早見于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中的《辯通傳》。

        她是齊國無鹽縣人,姓鐘,所以又稱她為鐘無艷,她德才兼?zhèn)洹s容顏丑陋,年四十未嫁,許多古書里動不動就說“貌比無鹽”,跟“貌如西子”呼應(yīng)。丑到何種程度?書載她額頭、雙眼均下凹顯得黯淡發(fā)干,上下比例失調(diào),而且骨架很大,非常的壯,像男人一樣,鼻子朝天,脖子很肥粗,有喉結(jié),額頭像臼,就是中間下陷的。

        又沒有幾根頭發(fā),皮膚黑得像漆。要知道古代的后妃那都是“螓首蛾眉”,甚至像武則天“方額廣頤,龍睛鳳眼”的。鐘離春雖然長了一副讓人吃驚的模樣,也不會像其他的美女妃子那樣能歌善舞,而是一心只問政治。

        當(dāng)時執(zhí)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鐘離春冒死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條,并指出如再不懸崖勒馬,將會城破國亡。齊宣王大為感動,把鐘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寶鏡。其諫議為宣王所采納,立為王后,從此國大治。而中國也留下兩句成語“丑勝無鹽”和“自薦枕席”.幫助齊宣王重振朝綱。

        歷史少不了女人,不要小看她們,她們也可以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甚至顛覆整個王朝!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