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最便宜的后唐王朝 商人囤積土地會被處死
書上說南北朝時,南齊的王琨在廣州買房,花了銅錢30萬;梁朝的宋季雅在兗州買房,花了銅錢100萬;百年之后,唐朝又有個馬周在長安買房,花了銅錢200萬。假如這三位買的房子面積相等,質(zhì)量相同,而且都能代表當時房價的平均水平,那么很容易得出一個結(jié)論:時間越靠后,房價越高。這個結(jié)論將會被炒家和地產(chǎn)商們所看好——地產(chǎn)大腕任志強先生早就說過,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房價永遠是上漲的。
再把歷史的指針往后撥,讓我們來到后唐。按照前面得出的結(jié)論,由于后唐在時間上更靠后,所以這時的房價肯定會更高。然而歷史總是喜歡開玩笑,就在后唐明宗長興二年,后唐首都洛陽的房子,連田連宅,獨門獨院,每套還不超過7000錢。時間是靠后了,房價不升反降,親愛的朋友們,您說這是為什么呢?
咱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尋找答案。譬如說,先有安史之亂,后有朱溫和李克用的爭雄,都使洛陽飽受兵災之苦,于是人民逃亡,人口下降,所以房價跳水;再譬如說,可能后唐時期的商品房沒有王琨、宋季雅和馬周他們的豪華,也沒有他們的面積大,所以很便宜;您還可以從貨幣本身找答案,設想南北朝和唐朝的銅錢貶值,而后來銅錢又升值了,長興二年的7000銅錢相當于原來的幾百萬。
在沒有經(jīng)過詳細考證之前,上述解釋可能對,也可能不對。而我有一個絕對合理的解釋,那就是政策原因,是后唐的住房政策打壓了房價。后唐莊宗李存勖頒布過一道敕令:“其空閑有主之地,仍限半年,本主須自修蓋,如過限不見屋宇,亦許他人占射。”(《全唐文》卷104)意思是嚴禁土地閑置,哪怕某塊地皮已經(jīng)被人購買,只要超過半年未經(jīng)開發(fā),就自動成為公共土地,任何人都有權申請占有。
后唐明宗李嗣源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諸色人等置到田地,并限三個月內(nèi)修筑蓋造,須見次第?!?《唐文拾遺》卷58)除此之外,后唐還嚴禁繁華地段的居民占有多套住房,如長興二年六月詔令:“京城應天街內(nèi)人戶,現(xiàn)蓋造得屋宇外,此后并不得更有蓋造。”并從土地源頭上進行控制:“諸色人等置到田地,仍不得兩處收買?!?《五代會要》卷26)很顯然,這類政策實施以后,將促使城區(qū)土地得以充分開發(fā),從而縮減供需缺口,平衡土地分配,抑制地價和房價的上漲。
在今天看來,后唐的招數(shù)并不新鮮。以嚴禁土地閑置為例,現(xiàn)在也有征收土地閑置費的規(guī)定;至于限制城市居民占有多套住房,即將開征的物業(yè)稅就是奔這個來的。也就是說,后唐時期的住房政策并不比今天更先進??墒呛芷婀?,后唐的房價降了,咱們的房價卻在繼續(xù)狂漲。再找原因的話,恐怕就是政策執(zhí)行力度的問題了。
據(jù)說后唐明宗天成四年,有人在洛陽囤積土地,巡城御史奏報上去,那批示就一個字——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