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shù)宗師葉問家族:北宋時期曾經(jīng)“一門八進士”
說起葉氏家族,不得不提到一代宗師——葉問,他品格高尚,打擊日寇,已成為耳熟能詳?shù)膫髌嫒宋?;葉準、葉正子承父業(yè),也是當代中國一代詠春大師。在葉氏武術(shù)世家和其徒弟們的傳承下,詠春“種子”已經(jīng)散布世界。
葉姓,在佛山并不算大姓,然而,提起葉氏,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遠至北宋丞相葉颙、葉颙的7位進士兒子,近至一代宗師葉問、葉準、葉正……他們是佛山的驕傲,書寫著佛山葉氏的傳奇。
在佛山得名以來1000多年的發(fā)展史上,除土著居民外,更多的是以外地遷來定居的居民。外地遷來的人都喜歡聚族而居,豪門望族的住地,更是多以姓氏冠以街巷名稱,并形成莊園式的建筑群。佛山葉氏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族,葉問家族的桑園葉家莊曾名噪一時。公元1176年,北宋丞相葉颙辭官歸隱南海,定居大輔堡,開村名顏峰村,并開始繁衍佛山的葉姓子孫。葉颙是出自佛山為數(shù)不多的丞相之一,25歲考取進士,次年被委任南??h主簿。他與他的七個進士兒子至今流傳著“一門八進士”傳奇,此后幾百年無人能出其右。佛山葉氏除了文人墨士,“武將”也不少。近代的一代武術(shù)宗師葉問,從南海譚頭村搬來,也是佛山大戶,家里有大片田地,當時的佛山桑園(今佛山蓮花廣場),有五分之四的土地屬于葉家。于是,葉家便筑起圍墻,建起一排連綿達數(shù)條街巷的大屋,當?shù)厝朔Q桑園葉家莊。那時,葉家大門左側(cè)為佛山著名的茶樓“桃園居”,隔壁為全佛山最著名的餅食店“公興隆”,桑園葉家莊也就廣為人知。武術(shù)造詣高深、品格高尚,一心推廣詠春,打擊日寇的葉問成為佛山耳熟能詳?shù)膫髌嫒宋铩H~準、葉正子承父業(yè),如今也是中國一代詠春大師。在葉氏武術(shù)世家和其徒弟們的傳承下,詠春“種子”已經(jīng)散布世界。
家族名人
葉問
葉問(1893-1972),原名葉繼問,佛山南海譚頭村人,生于桑園葉家莊。六歲時師從陳華順,后定居香港,練武強身御敵,打擊日寇,致力鉆研、推廣詠春拳,使詠春拳成為世界知名拳術(shù)之一。他習武先立品、重節(jié)而輕利的品德深受武林人士敬重,被稱為一代宗師。葉氏三十一代后人。這位詠春拳的宗師,心懷愛國之情,盛氣之下踢飛“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牌子;他一邊授武一邊除暴安良、打擊日寇;他身高不過1米63,卻在一分鐘內(nèi)把日本武術(shù)高手打得心服口服;他把詠春帶向世界,教出了名揚天下的弟子李小龍、梁挺等。他是一個武者,也是一個武魂,更是一代宗師;他發(fā)揚的是一個武種,承載的卻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凜然正氣文化。
張永成
葉問之妻,伯父為光緒期間駐美國、日斯巴尼亞(今譯為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名門閨秀,終生相夫教子,支持葉問教授詠春打擊日寇。
葉準
葉問長子,1924年生,他在父親去世后繼承父業(yè),致力向海外推廣詠春拳術(shù)。他在香港詠春體育會、沙田大會堂、香港城市大學、科技大學、佛山科技學院設(shè)點授徒。86歲時在電影《葉問前傳》中飾演梁璧,獲得當年上海電影節(jié)最佳男配角獎,堪稱史上年紀最大的男配角。葉氏三十二代后人。
葉正
葉問次子,1936年出生,如今與葉準一起繼承父業(yè),推廣詠春拳。葉氏三十二代后人。
葉問軼事
七十高齡教訓劫匪
七十歲的葉問,其功力并不遜色于青壯年時代。當時是香港黑社會搶劫之風最盛時期,因此葉問常在夜間四處巡視維護地區(qū)治安,一旦見到有劫匪出刀意圖搶劫路人,往往只見黑影一現(xiàn),葉問就以疾風式的蹬踢踢向劫匪,霎見劫匪被踢出十數(shù)尺之外倒地不起。利達街也因此成為香港唯一安寧的地方。葉問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得到“優(yōu)秀市民”的稱號。
常被誤為私塾先生
葉問武功高強,但不像一般的習武之人大大咧咧、不在乎外在形象,相反,因為是世家子弟出身,葉問很注重儀容清潔,從不留胡須,舉止斯文大方;他喜穿深色長衫,在夏天也身著深色中式短裝。常被外人當作當鋪“掌柜先生”或是“私塾老師”,絕對想不到原來是武林宗師葉問。
喜歡給徒弟取外號
葉問十分斯文,為人和氣,性格隨和。他平時不讓弟子叫他師傅,而是喜歡徒弟叫他“問叔”。葉問還喜歡為徒弟起外號,師徒關(guān)系十分融洽。平時有人來挑戰(zhàn)或者切磋武藝,他也是點到即止,十分溫和。無論是在佛山還是香港,都很容易在茶樓看到“問叔”與弟子飲茶閑談,甚至還和弟子一起參觀斗蟋蟀、斗狗。年老時,大家尊敬地稱他為“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