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為何在侵華戰(zhàn)爭期間為軍閥張宗昌招魂?
939年1月,日寇二次侵占萊州后,日酋張宗援上演了一出為張宗昌揚幡招魂的鬧劇。他把張宗昌的姐夫和三姨太請到城里,又在東門外高搭靈堂,強迫城關八九家紙扎鋪、200多號工匠,日夜為張宗昌“建造”陰宅。半個月后,整座陰宅竣工了,圍墻、門樓、照壁,花壇、魚池、假山,應有盡有;五間正廳明柱飛檐,里面懸著張宗昌的巨幅畫像,下面擺滿了日寇、漢奸送來的花圈、挽聯(lián),兩邊分站著勤務兵和馬弁;字畫、條幅掛滿墻壁,桌椅、丫鬟扎滿客廳,東西兩廂護兵肅立……人物、器具全部著色涂漆,遠遠望去,足以亂真。
這還不夠,張宗援又從海南寺、臥佛寺、道士谷找來百余名和尚道士日夜念經(jīng),為張宗昌超度亡靈。前來祭奠的日寇、漢奸絡繹不絕,一時搞得烏煙瘴氣。這場鬧劇一直持續(xù)了五六天,最后才將陰宅付之一炬。
張宗昌于1932年9月2日被人刺殺在濟南火車站。那么,事過六年多后,日酋緣何要對其揚幡招魂呢?原來,這個張宗援,本名伊達順之助,祖上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仙臺藩的初代藩主伊達政宗。因為他刺死了一個大臣,便亡命中國,恰遇軍閥混戰(zhàn),當即充當了張宗昌的顧問,并與其“義結(jié)金蘭”,改名張宗援。1938年2月,他率軍侵人山東后,遂借“義威上將軍”的影響而招兵買馬,先后收編了張宗昌的舊部程國瑞、高玉璞和土匪劉桂堂、張步云等,改稱山東省自治軍,自任總司令。此次萊州駐防,他仍認為張宗昌“奇貨可居”,因為張宗昌手下共有13個軍,其中5個軍長是掖縣人,當旅團長的就更多了。
張宗昌一完蛋,“樹倒猢猻散”,這些人多半回到了原籍。日酋想把這些軍閥殘余都網(wǎng)羅到自己身邊,為帝國效勞,于是,便以祭奠把兄弟的名義,不惜大張旗鼓,興師動眾,欲以借此招兵買馬,攏絡人心。然而,其用心之險惡盡人皆知,到頭來落了個狗咬泡沫空歡喜。至二月中旬,日酋留下高玉璞駐守掖城,與劉桂堂率部同向招遠、黃縣大舉進攻。膠東軍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同仇敵愾,給予迎頭痛擊,到處都是抗日的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