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誰是唯一采訪列寧并最早向國人展示的中國記者

        2016-07-22 19:15:2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瞿獨伊1921年生于上海,浙江人,曾用名沈曉光,瞿秋白之女。1928年至1941年在蘇聯(lián)生活,隨母親回國被新疆軍閥盛世才囚禁,1946年經(jīng)營救獲釋

        瞿獨伊1921年生于上海,浙江人,曾用名沈曉光,瞿秋白之女。1928年至1941年在蘇聯(lián)生活,隨母親回國被新疆軍閥盛世才囚禁,1946年經(jīng)營救獲釋,并被分配到新華社工作。1982年離休。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這一天,報紙上登出這三個啟事的同時,秋白和母親在上海舉行了結(jié)婚儀式,沈劍龍還親臨祝賀。沈劍龍的父母親沒有參加他們的婚禮,認為丟了沈家的面子。其實母親跟我生父離婚的事情,爺爺還是同意的,因為生父當時對母親有點不忠吧。但秋白和我生父也成了好友,經(jīng)常書信來往,寫詩唱和。

        為了紀念他們的結(jié)合,秋白父親在一枚金別針上曾親自刻上“贈我生命的伴侶”七個字,送給母親。這一愛情的信物,后來一直伴隨著母親度過了風風雨雨的幾十年。

        他還專門刻圖章,父親對母親說:“我一定要把"秋白之華"、"秋之白華"和"白華之秋"刻成三枚圖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你無我,永不分離之意?!蹦赣H說:“倒不如刻"秋之華"和"華之秋"兩方更妥帖、簡便些。”后來,瞿秋白終于刻了一方“秋之白華”印章。

        父親和母親結(jié)婚后,我還不在母親身邊,沈家不讓她去看女兒,母親非常想念我。

        第一次見秋白父親大概就是1925年。他和母親一起到蕭山來接我??墒亲娓讣也豢戏盼易撸运麄儧]有接到我。秋白父親當時難過得流下了眼淚,母親當時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父親哭。

        過了不久,他倆商定再次去浙江鄉(xiāng)下接我。他們住在外婆家里,我終于被外婆從沈家“偷”出來送到了父母身邊。這段時間,母親忙于工運,無暇照料我。秋白父親對我十分慈愛,不管多忙,只要有一點空就到幼兒園接送我。在家時,他手把手地教我寫字、畫畫。

        在認識母親之前,早在1921年秋白父親就第一次去了蘇俄,他是最早直接向中國介紹蘇俄的人之一。

        那是在1920年下半年,北京《晨報》和上?!稌r事新報》為直接采訪和報道世界各國大勢,決定派出一批駐外記者,分赴英、美、法、德、俄諸國。父親作為北京《晨報》的特派記者前往莫斯科。

        1921年1月25日晚11時,父親一行抵達赤色的都城莫斯科雅洛斯拉夫車站。1920年10月16日從北京火車站出發(fā)到抵達莫斯科,耗時近4個月。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東方司司長楊松會見了他們,安排了他們的食宿和工作。隨后,他們會見了《真理報》的主筆美史赤略夸夫。在這期間,父親見到了他一生的朋友郭質(zhì)生,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東方司特地派郭質(zhì)生來給父親做翻譯。父親與郭質(zhì)生一見如故,成為了終生的知己。郭質(zhì)生和父親講了許多蘇俄革命中的奇聞逸事,實際生活中的革命過程。父親說,“考察從見郭質(zhì)生起?!?/p>

        父親還見了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詩人還送給他一本詩集《人》。他還前往克里姆林宮采訪了教育人民委員會委員長盧那察爾斯基。

        父親到莫斯科不久,就認識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蘇菲亞·托爾斯泰,還受邀瞻仰了托爾斯泰的故居陳列館。

        在父親的蘇俄報道中,也能看到這個國家真實的情形。雖然蘇俄革命熱情高漲,但是這個時候還是個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民眾沿街小便,戲院里吸煙室里煙灰火柴滿地,約人常常失信,這些都是弊端。

        1921年3月8日到16日,俄共第十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列寧作了關(guān)于用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報告。父親作為記者采訪了俄共第十次代表大會,在北京《晨報》從6月22日到9月23日連載了27次,新聞標題是《共產(chǎn)主義之人間化第十次全俄共產(chǎn)黨大會》,寫了長達三萬字的文章介紹了蘇俄的方方面面的情況。

        1921年6月22日,共產(chǎn)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父親采訪報道了這次大會的盛況。在7月6日,父親在安德萊廳看到了列寧。他在當日就興奮地寫下新聞報道,真實地記錄了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場面,并且最早向中國人描述了列寧的形象。

        他說,列寧出席發(fā)言三四次,德、法語非常流利,談吐沉著果斷,演說時絕沒有大學教授的態(tài)度,而是一種誠摯果毅的政治家姿態(tài)流露于自然之中。

        他說,每逢列寧演說,臺前擁擠不堪,椅上,桌上都站堆著人山。電氣照相燈開時,列寧頭影投射在共產(chǎn)國際“各地無產(chǎn)階級聯(lián)合起來”、俄羅斯社會主義聯(lián)邦蘇維埃共和國的標語題詞上。列寧的演說往往被霹靂般的鼓掌聲所吞沒。

        讓父親記憶深刻的是,他在會間的走廊里追上列寧要求采訪。列寧對父親并沒有揮手拒絕,而是停下來與他進行了簡短的交談。由于列寧這個時候會務實在太繁忙,他指給父親幾篇有關(guān)東方問題的材料讓他參考,然后說了幾句話,便道歉忙碌去了。雖然采訪很短暫,但是父親心里非常激動,這時他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此外,父親在會上還采訪了托洛茨基。

        父親除擔任新聞記者外,作為當時莫斯科僅有的翻譯,從1921年9月開始到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班擔任翻譯兼助教。瞿秋白在班中講授俄文,擔任政治理論課的翻譯,講授唯物辯證法、政治經(jīng)濟學等課。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