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皇太極蹊蹺死因 原來太宗早有痼疾在身
皇太極為清朝第二任皇帝,也是為入關(guān)前的皇帝,他改女真為滿洲,改國號大金為大清,他為大清后來的局面奠定了深厚的基礎(chǔ)。但關(guān)于他的死因眾說紛紜,總覺得他死的蹊蹺。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皇太極的蹊蹺死因。
崇德八年八月,壯志未酬的清太宗皇太極駕崩。他的死,《清史稿·太宗本紀(jì)》寫得簡單:“庚午,上御崇德殿。是夕,亥時,無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這是根據(jù)《清太宗實錄》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條“是夜,上無疾,端坐而崩”撰寫的。
清代正史都說太宗無疾而終,說他忙碌了一天政務(wù)后,晚上九十點鐘端坐在清寧宮南炕上突然死去。但他死在中年,如同暴卒,確實很蹊蹺,故而留下了種種爭議:一是無疾而終,二是憂勞暴卒,三是痰疾致死,四是明朝遺老制造的多爾袞害死說。
最可信的該是憂傷引發(fā)的暴卒。太宗是一個情種,且很癡情,自娶了寡婦海蘭珠后,封關(guān)雎宮宸妃,獨寵后宮。宸妃命薄,生子有立儲之兆,但不滿周歲夭折。宸妃因喪子之痛而病亡。太宗正在松山前線指揮作戰(zhàn),聞宸妃病重,不惜丟下緊要軍務(wù),星夜兼程趕回盛京,但為時已晚,宸妃已逝。是時為崇德六年九月。
太宗困于情傷。健壯的皇帝忽而昏迷,忽而減食,常?!笆ス`和”?!肚逄趯嶄洝烦绲铝晔鲁醵沼涊d,他對諸王說:“山峻則崩,木高則折,年富則衰,此乃天特貽朕以憂也?!?/p>
《清史稿·太宗本紀(jì)》記載,雖然太宗說“天生朕為撫世安民,豈為一婦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譴也”,但還是悲痛不已,就是王公大臣陪他去外打獵散心,他經(jīng)過宸妃墓時,獨自去大哭一場。
這是太宗暴卒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清太宗實錄》記載,崇德五年始,太宗便多次“圣躬違和”,崇德五年七月到鞍山溫泉療養(yǎng)。若說這與因宸妃子幼殤、使其立儲失望有關(guān),但幼子已逝兩年半,自然有些勉強。六年,清軍發(fā)起對明戰(zhàn)爭,前線告急,皇太極原定八月十一日親征,卻因鼻衄推遲三天。七年,因“圣躬違和”,在大清門外大赦人犯。八年又“圣躬違和”,正月初一免了慶賀禮,再次大赦,并向各寺廟禱告,施白金。
太宗早有痼疾在身,宸妃之死激化,日益嚴(yán)重,而致突然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