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后王喜姐:得不到皇帝寵愛卻穩(wěn)做42年皇后
作為一代皇后,明神宗原配夫人王氏,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大,以至于現(xiàn)存史籍中,很難找到她的名字,在《明史?后妃傳》中,只用了寥寥數(shù)語,就概括了她的一生。在余姚歷史名人錄里,才得知她的名字叫做王喜姐。然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女人,其「母儀天下」的時間,卻超過了歷朝歷代所有皇后。
王喜姐,生于京師,祖籍浙江余姚,永年伯王偉之女。明萬歷六年(1578年)二月,被冊封為皇后。儘管她容貌姣美,性情端謹,但因為不善迎合神宗,加上她身體多病,所以在生下皇長女后,一直被皇帝冷落,尤其是鄭貴妃極其得寵,其皇后地位更是岌岌可危,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王喜姐能夠穩(wěn)居中宮四十二年之久,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奇蹟。
面對現(xiàn)實,保持冷靜,不爭斗,是王喜姐以弱勝強的人生寶典,鄭貴妃雖然入宮稍晚,卻得到了神宗的百般寵愛,儼然后宮之主。身為皇后,王喜姐的待遇卻遠不如鄭貴妃。鄭貴妃爭寵,王喜姐自知敵不過,就有意採取不與之爭寵的策略,一方面,反映出了她對事物的超然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顯示自己作為皇后的寬大器度。
此外,王喜姐還特別尊長愛幼,李太后多年守寡,生活冷清,王喜姐總是給予無微不至的侍奉和照顧,三十多年如一日,從而得到了李太后的極力保護。皇長子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后,因為受到鄭貴妃的多次陷害,災難接踵而至,王喜姐總是設法營救,使朱常洛多次幸免于難,這些與鄭貴妃每每相反的做法,讓她贏得了宮內宮外的普遍讚頌。
「正位中宮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稱」,這是王喜姐一生的真實寫照。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王喜姐病逝,謚號「孝端」,太子朱常洛即位后,上尊謚為「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圣顯皇后」。同年十月,與神宗合葬于定陵。能夠在皇后寶座上巍然不倒,其實王喜姐才是那場持續(xù)了四十年的情場爭斗的最終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