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魏征的名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2016-11-19 13:46:47  來源:360常識(shí)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唐太宗問宰相魏征:“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huì)糊里糊涂,常常會(huì)作出錯(cuò)

        唐太宗問宰相魏征:“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huì)糊里糊涂,常常會(huì)作出錯(cuò)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采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p>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說不諫言,鼓勵(lì)大臣直言進(jìn)諫。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gè)朝代為什么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 ?/p>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征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這個(gè)成語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huì)不了解真相,得出錯(cuò)誤的結(jié)論。告誡人們辦事要廣泛聽取意見,不要聽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辦好。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shí)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原是魏征的話,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話告誡眾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這句話的含義就是把一個(gè)政權(quán)看作“舟”,而百姓“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不知道大大小小官吏們能不能讀懂這八個(gè)字的意義?如果不能,最好一個(gè)個(gè)都去從幼兒園開始直到小學(xué)二年級(jí)讓阿姨、老師們教一教!也不知道現(xiàn)在的中國民心是被狗(貪官污吏)吃了?還是被河蟹啃了?甚至是統(tǒng)統(tǒng)讓達(dá)官貴人妻兒子女移民順便“移心”夾帶出國享受美國綠卡去了?反正:失民心者失天下!是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說的;不是我說的!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shí)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