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風俗習慣 土家族的“初夜權”是什么意思
在石門土家山區(qū),常??煽吹絻蓚€嗩吶手領著一隊花枝招展的送親人兒招搖過市,引出不少眼熱的青年男女欣賞走在前面的大紅艷裝姑娘。這個穿大紅襖的女子就是新姑娘無疑,因為石門土家女子出嫁結婚都要穿大紅衣,稱“露水衣”。
這件大紅衣是新郎特意為新娘準備的,多是大紅棉襖、出嫁前夜新娘穿戴好新裝后,把大紅棉襖套在上身,敞襟不扣。據(jù)說穿著它可以避邪,婚后幸福無邊。
湘西北土家族女子出嫁一定要穿一件大紅襖?這與土家族先祖巴楚崇火,尚赤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本身折射出在土家族地區(qū)曾流行過“初夜權”風俗。
什么是“初夜權”?就是女子在結婚之前,初次的性交必須與丈夫以外的男子進行。誰享有“初夜權”?據(jù)專家介紹:執(zhí)行初夜權的人各有不同,一般為祭司,僧侶或術士,如印度的某種族和柬埔寨便是;有些部落的社會,由酋長或族人執(zhí)行,如新西蘭和加納利島的土人便是;歐洲在封建時代,則由君主、諸侯、領主執(zhí)行這一習俗。更有些地方把這種權利讓給新郎的親友,如澳洲及日本的古俗,或給族中的長老……但湘西土家族的“初夜權”執(zhí)行者則是“土老司”或土王。據(jù)介紹,明洪武年間,湘西俄梯城俄梯土王無道,不但要土民年年進貢,還要實行新婚“初夜權”。王姓首領墨拉秘密邀約土民提前在臘月二十九過年,然后在臘月三十向俄梯土王拜年,輪翻進獻豬羊果酒,乘其不備將他殺死。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后,“初夜權”也逐漸廢止,土家女兒從此免除一大災難。但出嫁女子經(jīng)過“土王廟”時,不論背著或坐轎都必須下來步行,男方還必須準備好一個豬頭,一只雞,敬土王,九叩八拜祈求土王保佑婚姻吉利。如果不敬土王失了禮,婚姻就不安寧。
那么這個初夜權是怎么來的?謝彬的《云南游記》說,云南有請宗教人士為少女“開窟窿”的習俗。又據(jù)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載,“室女應于每歲四月內(nèi)由僧道為之去童身?!庇秩纭啊《鹊哪撤N族,到近時為止,把由僧侶行使初夜權一事看做榮譽,特別是僧侶年紀老的,愈受尊敬,以由那些禿頭的僧侶去施行這個初夜權為感激呢?!鄙罏槭裁聪碛羞@種“權利”?他這種“權利”是誰賦予的呢?既然讓他享用“初夜權”,讓他嘗了新,為什么還要“感激他?”原來僧侶、土王的“初夜權”并不是他固有權利,是神對人擁有的權利,他們只是代表神來行使權利的。既然僧侶土王是神靈的代表,那么人們把女子最珍貴的東西敬獻給神當然會得到神的保佑了。得到了神的賜福獻貞的女子當然要感恩戴德了。
只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外面的時代早已進入封建時代,土司地區(qū)還處在原始氏族統(tǒng)治時代,氏族統(tǒng)治的土王依靠自己的絕對王權對自己的屬民任意統(tǒng)治包括“初夜權”,因而“初夜權”的最初意義獻貞于神來祈福的方式變成了氏族土王的所有權了。土家族新郎眼看著忠貞于自己的新婦要無端地讓給土王去“嘗新”,當然心生怨恨和反抗,自然就有了前面故事中反抗“初夜權”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