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族文化 土家民歌黃四姐的來歷
黃四姐兒——喊我干啥子兒?給你送根絲帕子兒,要你絲帕子兒干啥子兒?
戴在妹頭上,行路又好看,坐著有人瞧,四姐好漂亮!我的妹兒啥——
哎呀我的哥,送上這么多。我東西雖說少些啥,何必這么說——
這是在建始縣三里鄉(xiāng)、紅巖鎮(zhèn)廣泛流傳的經(jīng)典民歌《黃四姐》,它以喜花鼓的明快節(jié)奏和生動歡樂的情愛內容,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互相愛慕追求、饋贈定情信物的情節(jié),被譽為中國民歌中鮮艷盛開的奇葩,經(jīng)歷百年而不衰。解放后曾多次被省州縣文藝工作者改編,1980年后曾被灌制成錄音帶在全國發(fā)行。隨著時代的變遷,《黃四姐》的歌詞不斷的演變更新,顯示出無窮的魅力和蓬勃的生機。
《黃四姐》原名《貨郎歌》,源于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東龍河畔的老村寨子里,住著農(nóng)民黃聰明。黃聰明有四個女兒,三個姐姐先后出嫁,小姑娘四姐兒年方二八,花容月貌,聰明絕頂。
有一天,俊俏后生“賀二郎”手搖貨郎鼓,擔著貨郎擔穿鄉(xiāng)叫賣,走進四姐院子里,咚咚咚的貨郎鼓聲引得大黃狗搖頭擺尾親熱賀二郎。身著翠花紅布衫的四姐出來買洋火,賀二郎眼前一亮,癡了:四姐天生麗質,正是紅櫻桃綠芭蕉的季節(jié),她伸腰、捋鬢、轉眼、低眉以及舉手投足之間,都是小伙子眼中的詩與畫。頓生愛慕之心的賀二郎相博取四姐兒歡心,便以低于成本的價錢給四姐兒賣了許多小百貨。四姐兒也對賀二郎的坦誠和英俊有了好感,留他吃飯。
賀二郎見東龍河碧水長流,兩岸桃紅柳綠,能長出天仙般的姑娘,是塊寶地,便鐵心非四姐兒不娶。他隔三岔五哼著花鼓小調搖著貨鼓鉆進黃家賣貨。
次數(shù)多了,人更熟了。賀二郎接二連三獻殷勤,給四姐兒送日用商品小百貨。又一次,他走進院子,就拖長聲音快活的喊:”黃四姐兒—”
四姐兒在屋里歡快的回應:“你喊啥子兒?”
賀二郎唱:“我給你送根絲帕子兒——”
四姐唱著問:“你送我絲帕子兒干啥子兒?”
賀二郎問:“戴在妹頭上,行路又好看,坐著有人瞧,四姐好漂亮!我的妹兒啥—”
四姐兒回他:“你個賀二郎,嘴巴像蜜糖,唱得鳥兒叫,唱得心兒癢!”
此后時間,賀二郎又給四姐兒送綢緞、手鐲子、絲襪子等物品。經(jīng)過一年多的熱戀,賀二郎走進黃家,當了倒插門女婿。小兩口相親相愛,成就一段佳話。兩人的歡歌對話便用喜花鼓的曲子,譜成了經(jīng)典民歌《黃四姐》:
黃四姐兒——你喊啥子兒?給你送一根絲帕子兒——要你一根絲帕子兒干啥子兒?
戴在妹兒頭上,行路又好看,坐著有人瞧,四姐真漂亮,我的妹兒喲!
哎呀我的哥,你送上這么多。我東西雖說少些啥,何必這么說。
黃四姐兒——你喊啥子兒?給你送一節(jié)綢緞子兒——要你一節(jié)綢緞子兒干啥子兒?
穿在妹身上,細腰真好看,老遠有人瞧,四姐好身段,我的妹兒喲—
黃四姐兒—你喊啥子兒?給你一只金鐲子兒——要你一只金鐲子干啥子兒?
戴在妹手上,巧手真好看,飛針又走線,織出幸福網(wǎng),我的妹兒喲—
黃四姐兒——你喊啥子兒?給你送一雙絲光襪子兒——要你一雙絲光襪子兒干啥子兒?
穿在妹腳上,花鞋更好看,邁開新步伐,迎郎進洞房,我的妹兒喲——
從此,《黃四姐》優(yōu)美的旋律和生動的歌詞,便在建始三里、紅巖一帶廣為流傳。1958年,老村女藝人張前秀放開歌喉,將《黃四姐》唱進了省城武漢,成為楚文化民歌的奇葩。這是第一次大放異彩。后來,歌詞被不斷的更換新鮮內容,唱成了多種版本,成為男女青年戀愛的歡樂情歌。
比如:
王四姐兒——你喊啥子兒?給你送輛摩托兒——要你一輛摩托兒干啥子兒?
妹兒騎摩托上,威武又好看,想著哥時像打閃,一路好風光——
吳二姐兒——你喊啥子兒?給你送送部手機子兒——要你一部手機子兒干啥子兒?
別在妹腰上,瀟灑又好看,想著哥時打開機,情話悄悄講——
《黃四姐》還被中央電視臺錄成民族風情片,在西部頻道的“黃金旅游線”播出,受到好評。它正以獨特的民族藝術魅力和嶄新的時代風貌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