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怎么舉辦葬禮?基諾族的葬禮習(xí)俗
在喪葬方面,基諾族每個村寨都有一個公共墓地。這個墓地是固定的,不分等級,墳?zāi)沟囊粋€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就是死者的腳一定要正對著杰卓山那方,意為讓死者爬起來就可往祖先住過的地方去。從墓地通往正路上的一段,基諾族從不刈草修路。說路好走死的人就會更多。
在基諾族中,一般死了人,除老人外,均為當天埋葬?;Z山的各村寨辦理喪事時也跳喪葬舞。目的均是幫死者與鬼打斗,好讓死者順利地去祖先所在的地方。蓋土后在上面搭一草棚,象征死者的居室。
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基諾族漢文獻記載史于清代。據(jù)考,因基諾山盛產(chǎn)普洱茶,明未清初有漢族商人進入,推廣種茶制茶技術(shù),對基諾族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朝在基諾山司土寨設(shè)攸樂同知,筑磚城,帶“馬步兵丁五百名”駐守。但六年之后,因瘴氣厲害而裁撤,委任基諾族頭目為攸樂土目,管理基諾山區(qū)。在清代以前,傣族土司對基諾山已實施統(tǒng)治,傳說傣族召片領(lǐng)曾拜認過司土寨的基諾族長老為干爹,還娶過一個基諾族美女為妻,并生一子,后來此子當了召片領(lǐng)。
傣族土司在基諾族村寨任命了叭、鮓、先級基層頭人,而且還以前、后半山為單位,任命兩個金傘大叭,各賜以金傘一把,鋩鑼一對,鎖鏈一條。每年這兩個大叭都要在金傘的張蓋下,在手持鐵鏈、大刀和鳴鑼開道的隨從簇擁下,巡游各基諾族村落,以宣揚傣族召片領(lǐng)的統(tǒng)治權(quán)威。民國時期,地方政府在基諾山委任保甲長,保甲長與傣族土司任命的基諾頭人相結(jié)合,主要職責(zé)是為地方政府催繳貢賦。1941年11月至1943年4月,基諾族在操腰的領(lǐng)導(dǎo)下,聯(lián)合瑤、哈尼、布朗、漢等民族進行反抗,最終迫使云南省地方政府把車里縣長撤職查辦,3年內(nèi)未在基諾山征稅。
在1949年以前,基諾族社會尚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向階級階段渡階段,由父系氏族制取代母系氏族制,大約也只有300余年歷史,21世紀初日常生活中母系氏族公社的遺俗還相當多。如在隆重的“上新房”儀式中,第一個手持火把登樓點燃火塘的是氏族內(nèi)最年長的女性;在成語和古老的祭詞中有“母親是家長”的古訓(xùn);只有母親才有權(quán)為生病的子女殺雞“招魂”;村社長老雖已是男性,但至今人們?nèi)匝赜媚赶凳献骞鐣r代的稱號“左米尤卡”,即村寨的老奶奶。
由父系公社取代母系公社,大約有300余年的歷史。個別村寨在20世紀40年代尚有百余人共居的大竹樓,這個父系大家庭公社雖然共居一處,但分居各房間的小家庭卻又是個體經(jīng)濟,單獨生產(chǎn)和消費,呈現(xiàn)了父系大家庭公社末期的過渡狀態(tài)。這些原始社會古老遺跡可謂基諾村社的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