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不適宜吃水果?
在瓜果旺季,對于不同體質的人來說,吃水果也是很有講究的。虛寒體質的人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chǎn)生的熱量少,在吃水果的時候應該選擇溫熱性的水果。這些水果包括荔枝、龍眼、石榴、櫻桃、椰子、榴蓮、杏等等。相反,實熱體質的人由于代謝旺盛,產(chǎn)生的熱量多,經(jīng)常會臉色潮紅、口干舌燥,這樣的人群要多吃些如香瓜、西瓜、水梨、香蕉、芒果、黃瓜、番茄等涼性的水果。而平和類的水果如葡萄、菠蘿、蘋果、梨、橙子、芒果、李子等,無論是虛寒體質或者實熱體質的人均可食用。
平常我們在看望病人的時候,總是喜歡帶些水果,但您知道嗎?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適合病人吃,買水果的時候要考慮病人的病情。潰瘍和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吃酸梨、檸檬、楊梅、李子等含酸較高的水果,以防有損潰瘍愈合。哮喘的病人不宜吃棗等易生痰助熱,有礙脾胃功能的水果。便秘和有痔瘡的患者不宜吃柿子、山楂、蘋果、蓮子,因為這些水果含鞣酸較多,會澀腸止瀉,加重病情。患有貧血的病人也不宜吃含鞣酸較多的橙子和柿子等水果,因為鞣質易與鐵質結合,從而會阻礙肌體對鐵的吸收。腎炎、浮腫和腎功能不好的病人不宜吃香蕉,因為香蕉中含有較多的鈉鹽,吃了會加重浮腫,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
相關鏈接:營養(yǎng)專家對于吃水果的觀點
我們吃的水果都有自己的醫(yī)療保健作用,在患病的時候,如果您有選擇地對癥吃水果,就會對自己的身體康復大有幫助。相反,如果您只是盲目地去選擇,不但無益,反而會有損于自己的健康。看來,這吃水果還真有不少的學問,我們還真得上點心多學學。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應在飯前一小時,飯后兩到三小時時為宜。
大多數(shù)人都有這樣一個飲食習慣,那就是飯后吃水果,不論是宴會的上菜程序,還是大多數(shù)人的日常飲食均是如此。營養(yǎng)專家認為,飯后吃水果實際上是一種飲食誤區(qū),這種習慣實際上對健康不利,易導致體重超重和肥胖現(xiàn)象的發(fā)生。
部分營養(yǎng)專家在重慶召開的首屆中國西部營養(yǎng)和健康、亞健康學術論壇會上表示,當前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攝入熱量過多。飯后吃水果往往是在吃飽或吃得過飽的基礎上,再添加食物,而這部分的熱量幾乎全部被儲存。相反,飯前進食一定量的水果有很多好處。
首先,水果中的許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有維生素C以及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的可溶性的植物纖維、果膠等。其消化吸收不需要復雜消化液的混合,可迅速通過胃進入小腸吸收?崭箷r的吸收率要遠高于吃飽后的吸收率。其次,飯前吃水果有利于健康飲食“八分飽”的把握。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面食的四分之一,同等豬肉等肉食的約十分之一。先進食低熱量的食物比較容易把握總的攝入量。第三,許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敗,先吃水果可縮短其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降低其氧化腐敗程度,減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
營養(yǎng)學家建議,從水果本身的成分和身體消化吸收的特性分析,建議成年人最好在每頓飯前吃水果(柿子等不宜在飯前吃的水果除外)。兒童正處于長身體時期,部分婦女屬于中醫(yī)講的“脾胃虛寒”體質,不宜或不適應飯前吃水果。這部分人群可兩頓飯之間加食一次水果,而不要在飯后立即吃水果。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sykyb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