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走婚族?走婚族是什么意思
走婚族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走婚族?平時分居周末見面實屬“走婚族”的無奈!
走婚族名詞釋義
雖然結婚,卻沒有共同住所,平日各回各家,節(jié)假日才聚到一起——網友們把這樣的結婚者稱為走婚族。“走婚”,這個源自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古老傳統(tǒng),被現(xiàn)代人賦予新的內涵。
因為經濟、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以及年輕人對時尚生活的追求,武漢也漸漸出現(xiàn)了走婚族。而網絡調查顯示,武漢六成網友能夠接受走婚。
平時分居兩處,周末才能見面
昨日,說起走婚,在漢陽郭茨口一培訓機構上班的胡先生頗為無奈。今年28歲的他結婚已3年。“我們只在周末見面,平時各過各的。”胡先生說,他和妻子前年底從深圳回漢,在深圳幾年存下了10萬元,卻發(fā)現(xiàn)還是付不起首付。于是,胡先生暫住在單位附近,而妻子程女士則住在武昌街道口親戚家。“要見個面,坐公交還要轉車,來回3小時。”所以,只有到了周末,胡先生才會趕到武昌和妻子見面。胡先生說,因為“走婚”,他們暫時無力要小孩,承受了很大壓力。
相較于胡先生的被動“走婚”,在漢口天門墩一事業(yè)單位上班的呂小姐,則是主動為之。呂小姐告訴記者,她和丈夫結婚后,住在一起時常吵架,“我就是想換種生活方式,有朋友推薦了走婚。”呂小姐介紹,她現(xiàn)在住單位宿舍,只有周末兩天才和丈夫相聚,這樣的生活已持續(xù)半年了。“丈夫現(xiàn)在變得更體貼了,每天把婆婆做的菜專程送給我,周末還會訂花送到宿舍來接我。”呂小姐透露,她決定就住在宿舍,享受這樣的走婚生活。
走婚背景
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夜間生活,你若細心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規(guī)矩。對于那些外面敲門的男人,或者客人,年老的舅舅們是決不會去開門的,也不問是誰,主婦也不予理睬。除非你在門外吆喝幾聲,說明你是外來的客人,家中老人或小孩才會給你開門。家中成年姐妹眾多,但來幽會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幽會暗號和傳情方式,如果不是自己的“阿注”就不會讓他進自己的閨房,姑娘的閨門一定要對好暗號她才會輕輕打開,大木摞平房母屋里住著年老婦女與兒童,她們一概不管院中之事。
在她們這里男女性愛關系與經濟關系牽連不大,結合是自由的,兩廂情愿的,離異更是無瓜無葛,不會發(fā)生任何糾紛。男女雙方都有主動權,社會、家庭不干預,即使發(fā)生糾紛,雙方母親、舅舅們也會妥善處理。結合并不是以謀生為目的,離異也不會危及誰的生存,經濟再富裕也不會為彼此結合穩(wěn)固構筑可靠的基礎。
“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結構中的事實,是當代人無法想象的,實行自由“走婚”其奧秘在于母子們無后顧之憂,“母系”大家庭是每個人的庇護所,對于成年男子來講,“母系”大家庭是他們賴以生活及養(yǎng)老送終的最好樂園。男子漢們當然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他們“走婚”習俗能延續(xù)至今的原因之一。
第1頁:走婚名詞解釋及走婚背景 | 第2頁:6成網友接受走婚,專家提醒別走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