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Baltic Sea),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德語作Ostsee,瑞典語作Ostersjon,俄語作Балтийское море,芬蘭語作Itameri,波蘭語作Morze Baltyckie。波羅的海得名于芬蘭灣沿岸從什切青到的雷維爾的波羅的山脈,波羅的海被西歐各國(guó)(如英國(guó),丹麥,德國(guó),荷蘭等)稱之為東海,而被東歐的愛沙尼亞稱為“Lä auml nemeri”,亦即西海之意。波羅的海的地理位置
波羅的海是歐洲北部的內(nèi)海、北冰洋的邊緣海、大西洋的屬海。世界最大的半咸水水域。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從北緯54°起向東北展伸,到近北極圈的地方為止。長(zhǎng)1,600多公里(1,000哩),平均寬度190公里(120哩),面積42萬平方公里(16萬平方哩)。波羅的海位于北緯54°~65.5°之間的東北歐,呈三岔形,西以斯卡格拉克海峽、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大貝爾特海峽、小貝爾特海峽、里加海峽等海峽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
波羅的海四面幾乎均為陸地環(huán)抱,整個(gè)海面介于瑞典、俄羅斯、丹麥、德國(guó)、波蘭、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9個(gè)國(guó)家之間。向東伸入芬蘭和愛沙尼亞、俄羅斯之間的稱芬蘭灣,向北伸入芬蘭與瑞典之間的稱波的尼亞灣。
波羅的海的作用
西部通過斯卡格拉克(Skagerrak)海峽與北海相連。稍東的卡特加特(Kattegat)海峽把丹麥和瑞典隔開。海域中有波恩霍爾姆(Bornholm)島、厄蘭(Oland)島、哥得蘭(Gotland)島和奧蘭(Aland)群島。北部是波的尼亞(Bothnia)灣,東部有伸入芬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芬蘭灣。圍繞波羅的海的國(guó)家有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波蘭、德國(guó)和丹麥。波羅的海原是冰河時(shí)期結(jié)束時(shí)斯堪的納維亞冰原溶解所形成的一片汪洋的一部分,大水向北極退去,地面下陷部分積貯的水域形成此海。最深的地方在瑞典東南海岸與哥得蘭島之間,水深超過459公尺(1,506尺)。海底有淺脊隔開的許多海盆。
波羅的海鹽度極低的奧秘
波羅的海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域,這是因?yàn)椴_的海的形成時(shí)間還不長(zhǎng),這里在冰河時(shí)期結(jié)束時(shí)還是一片被冰水淹沒的汪洋,后來冰川向北退去,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羅的海,水質(zhì)本來就較好;其次波羅的海為海區(qū)閉塞,與外海的通道又淺又窄,鹽度高的海水不易進(jìn)入;加之波羅的海緯度較高,氣溫低,蒸發(fā)微弱;這里又受西風(fēng)帶的影響,氣候濕潤(rùn),雨水較多,四周有維斯瓦河、奧得河、涅曼河、西德維納河和涅瓦河等大小250條河流注入,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437立方公里,是波羅的海的淡水集水面積約為其本身集水面積的4倍。因此波羅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海水含鹽度只有0.7~0.8%,大大低于全世界海水平均含鹽度(3.5%)。
波羅的海的海水含鹽度自出口處向海內(nèi)逐漸減少,大貝爾特海峽和小貝爾特海峽海水含鹽度15‰,西部為8‰~11‰,默恩島以東降至8‰,中部為6‰~8‰,芬蘭灣為3‰~6‰(靠近內(nèi)陸處僅為2‰),波的尼亞灣一般為4‰~5‰(最北部為2‰)。深層和近底層的鹽度,西部為16‰,中部為12‰~13‰,北部為10‰左右。當(dāng)流入的大西洋海水增加時(shí),西部的鹽度可增加到20‰。波羅的海深層海水鹽度較高,是由于含鹽度較高的北海海水流入所致。
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來源:360常識(shí)大全網(wǎng) http://www.sykyb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