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飛得最慢的鳥是什么鳥?丘鷸是世界上飛得最慢的鳥類,它們的飛行速度僅為8千米/小時,與飛行速度最快為352千米/小時的尖尾雨燕比起來簡直有天壤之別。它們飛行時雖然能不斷變換方向在樹林中穿梭,但是看起來很笨重,身體總是搖晃不定。下面就跟360常識網(wǎng)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飛得最慢的鳥等相關內(nèi)容。
形態(tài)特征

丘鷸前額灰褐色,雜有淡黑褐色及赭黃色斑。頭頂和枕絨黑色,具3-4條不甚規(guī)則的灰白色或棕白色橫斑;并綴有棕紅色;后頸多呈灰褐色,有窄的黑褐色橫斑;少數(shù)后頸綴有淡棕紅色,并雜有黑色。上體銹紅色,雜有黑色、黑褐色、及灰褐色橫斑和斑紋;上背和肩具大型黑色斑塊。飛羽、覆羽黑褐色,具銹紅色橫斑和淡灰黃色端斑。其中外側顏色較深;內(nèi)側較淡;呈土黃色,且僅限于內(nèi)側羽緣。第一枚初級飛羽外側羽緣淡乳黃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具黑褐色橫斑。尾羽黑褐色,內(nèi)外側均具銹紅色鋸齒形橫斑,羽端表面淡灰褐色,下面白色。頭兩側灰白色或淡黃白色,雜有少許黑褐色斑點。自嘴基至眼有一條黑褐色條紋。頦、喉白色,其余下體灰白色,略沾棕色,密布黑褐色橫斑。腋羽灰白色,密被黑褐色橫斑。
丘鷸分布范圍很廣,種群數(shù)量最多的地方是歐亞大陸,它們喜歡棲息在陰暗潮濕的林地,有時也見于林間沼澤和濕草地上。丘鷸主要以雙翅類昆蟲和蚯蚓、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不過有時候也吃植物根莖和漿果。丘鷸的膽子非常小,白天時都隱藏在山林中很少出來活動,只有在黃昏或拂曉時才敢飛出來尋找食物。
丘鷸種群情況

丘鷸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雌鳥繁殖能力較好,丘鷸的種群數(shù)量比較豐富,在亞洲、歐洲、非洲和北美洲等地均有分布,而且數(shù)量趨勢穩(wěn)定,是沒有生存危機的物種。
丘鷸生活習性
丘鷸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部分夏候鳥。春季最早于3月末4月初遷到東北長白山,秋季于9月初至10月末南遷。多夜間活動。白天常隱伏在林中或草叢中,夜晚和黃昏才到附近的湖畔、河邊、稻田和沼澤地上覓食。白天隱伏不出。除繁殖湖在黃昏時能看到它在森林上空的求偶飛行外,一般白天很難見到它。遇到危險時被迫從地下驚起,也常常只飛很短距離就又落入地上草叢或灌叢中隱伏不出。飛行時嘴朝下,飛行快而靈巧,能在飛行中不斷變換方向穿梭于樹林中,但飛行時顯得笨重,身子搖晃不定。性孤獨,常單獨生活,不喜集群。也少鳴叫,僅起飛時鳴叫。

主要以鞘翅目、雙翅日、鱗翅目昆蟲、昆蟲幼蟲、蚯蚓、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食植物根、漿果和種子。覓食多在晚上、黎明和黃昏。覓食時用長嘴插入潮濕泥土中,并擺動頭部、探覓蠕蟲、蚯蚓和昆蟲幼蟲。也直接在地面啄食。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sykyb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