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 小兒自汗盜汗的治療
2017-06-23 21:42:1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汗證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證,即在安靜狀態(tài)下,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甚則大汗淋漓。小兒汗證一般分為自汗和盜汗。盜汗是指在睡眠中出汗,
汗證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證,即在安靜狀態(tài)下,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甚則大汗淋漓。小兒汗證一般分為自汗和盜汗。盜汗是指在睡眠中出汗,醒后汗止者;自汗是指不論白天、黑夜、稍活動就出汗者。家長平時常說的小兒“虛汗”,往往是盜汗和自汗兩者兼而有之。
中醫(yī)一般把小兒汗癥分為表虛不固、營衛(wèi)不和、氣陰兩虛3個類型。
表虛不固型 頭部、肩背部汗出明顯;動則加劇,或伴盜汗,平時易感冒,面色少華。舌質淡、苔薄。
營衛(wèi)不和型 以自汗為主,汗出遍身,畏寒怕風,神疲,胃口不佳。舌淡紅,苔薄白。
氣陰兩虛型 睡眠中汗多,或動則汗出,身體消瘦,手足心熱,哭聲無力,神萎不振。舌紅少苔或苔花剝。
此外,也有因臟腑積熱、濕熱熏蒸而致自汗、盜汗的。
汗證治療以補虛為基本法則。氣虛者補益肺脾之氣;陽虛者重在溫振衛(wèi)陽;陰虛者養(yǎng)陰清熱。凡虛證皆可配合斂陰止汗,標本兼施。濕熱熏蒸者治以清熱瀉脾。除內服藥外,尚可配用外治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