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下垂怎么治療是比較好的
子宮下垂怎么治療比較好是患有子宮下垂患者最想咨詢的問題,要治療子宮下垂必須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采取治療,患者可使用非手術(shù)治療,也可使用手術(shù)治療、中醫(yī)治療,治療時要按照醫(yī)囑用藥,防止術(shù)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子宮下垂的治療方法。希望通過小編的講解,大家能夠有所認識。
一、手術(shù)療法
1)適應(yīng)癥
一般應(yīng)用于二度重、三度及/或陰道壁中度膨出,或非手術(shù)治療無效而自覺癥狀重的患者。
2)禁忌癥
心臟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肝硬化或肝功能損害,活動性肺結(jié)核、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精神異常,嚴重貧血,慢性咳嗽及出血性疾病,惡性腫瘤,全身性傳染病等。泌尿系炎癥,重度宮頸糜爛,宜在治療控制后施行手術(shù)。
3)術(shù)式選擇
(1)陰道前后壁修補術(shù):適合于無明顯宮頸延長及宮頸、宮體無病理改變的患者。
(2)曼市手術(shù)(陰道子宮頸部分切除及陰道前后壁修補術(shù)):適合于具有宮頸延長的患者。
(3)經(jīng)陰道全子宮切除及前后陰道壁修補術(shù):適合于年老子宮脫垂患者,子宮脫垂且伴有宮頸非典型增生,功能性子宮出血,小的子宮肌瘤或子宮脫垂伴有陰道壁角化嚴重不能回納者。
(4)陰道縱(磺)膈成形術(shù):適合于絕經(jīng)后,宮頸光滑,無性生活要求,且陰道前后壁中度或重度膨出的患者。
中醫(yī)治療子宮脫垂的原則是補氣提升,溫陽益腎,益氣固脫。治法上應(yīng)按“虛者補之,陷者舉之,脫者固之”的原則,臨床上根據(jù)辨證,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補腎固脫為主,即氣虛者著重益氣升提,腎虛者著重補腎固澀,虛中挾濕熱者,先清濕熱以治其標,繼用升提固澀以治其本。
二、中醫(yī)治療
1、氣虛
治法:補氣升提。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味。黃芪30g,黨參20g,白術(shù)12g,陳皮9g,柴胡9g,升麻10g,川斷15g,金櫻子12g,炙甘草6g。繼發(fā)濕熱,帶下量多,色黃質(zhì)稠,有臭氣者,可于原方去金櫻子、黨參,加黃柏15g,敗醬15g,薏苡仁15g等以清熱利濕。
2、腎虛
1)治法:補腎固脫。
2)方藥:大補元煎加味。當歸15g,熟地15g,杜仲15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山藥30g,炙甘草10g,鹿角膠15g,紫河車10g,金櫻子20g,芡實20g。如命門火衰,元氣不足者,可酌加破故紙20g,肉桂10g。
3、濕熱
1)治法:清利濕熱。
2)方藥:龍膽瀉肝湯加味。柴胡15g,木通10g,澤瀉15g,車前草15g,生地15g,當歸15g,梔子15g,黃芩15g,黃柏15g,蒼術(shù)15g,土茯苓15g,甘草10g。
子宮下垂怎么治療比較好?其實子宮下垂的治療對癥治療是最好的,治療子宮下垂的方法較好,每種治療都有一定的治療指征,患者在治療時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醫(yī)治方案就可以了。但在治療的時期要注意疾病的護理,有效的護理可幫助疾病早日恢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