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悶悶不樂犯抑郁 有8項快樂技能就不怕
快樂是一生的追求。英國《流行病學與社區(qū)健康期刊》刊文發(fā)現(xiàn),老人若能有更多積極的情緒,不但提升幸福感,更有助于健康長壽。因此,上年紀了也要不斷追求老有所樂,下面這劑專家開出的快樂妙方可以送給所有的老人。
想生氣時數(shù)到10
常言道:“氣大傷身”,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更難長壽。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表示,受前額葉功能退化的影響,老年人的情緒控制力較差,稍有不如意,更容易急火攻心。老年人要快樂生活,先要學會控制情緒。生氣的時候,建議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先不要說話,深吸一口氣,心里有規(guī)律地從1默數(shù)到10。如果非常憤怒,再數(shù)到20或者100,直至怒氣消解。在數(shù)數(shù)的過程中,可以退一步想想,過激的行為和言語可能會帶來的后果。
積極參加志愿活動
相對年輕人而言,老年人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充足。參加志愿者活動,能增加與社會溝通交流的機會,減少孤獨感和不安全感。身體機能得到改善,罹患疾病的風險也會降低。李娟認為,喜好社會活動的老年人,要考慮自己的身心狀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發(fā)揮自己的一技之長。比如,愛好書法繪畫的老年人可以參加社區(qū)、街道的社團或老年大學,給小孩講解相關知識;熱心的老年人可以成為地鐵志愿者、公交疏導志愿者;充當社區(qū)、居委會管理員,或參與其他志愿者活動。需注意的是,一定要參加正規(guī)的志愿者組織,以防上當受騙。
多到外面走動
“宅”是快樂的阻力。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8%的50歲以上美國人幾乎從不運動。長期“宅”在家的老年人,不僅免疫力下降,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更嚴重的是,長期下去,人會變得封閉,甚至引發(fā)抑郁癥。李娟建議,老年人每天都應出去走走,哪怕是出門買菜或逛超市。此外,每周最好進行3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散步和慢跑皆可。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出門旅游、散心,但要注意備好藥物、買好保險。實在不愿動的老年人,自己可以制定個計劃,如一周至少出門兩到三次,下樓倒垃圾、飯后遛個彎等。同時,社區(qū)也應定期組織活動或比賽等,號召老年人參與。
不濫用藥物和飲酒
飲酒過量傷害肝臟,增加中風和高血壓風險。英國??巳卮髮W研究人員對5000多名65歲以上老年人研究的結果發(fā)現(xiàn),一個月中過度飲酒兩次及兩次以上的受調(diào)查者,認知能力大幅下降的風險比其他受調(diào)查者高147%。李娟指出,同樣存在過度問題的還有藥物濫用。很多老人一有頭疼腦熱,就吃去痛片,用藥劑量隨意,導致中老年人因藥物引起的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日益增多,這些都會阻止快樂因子的產(chǎn)生。因此,老年人應按醫(yī)囑服藥,不可自行服藥。飲酒也要限量,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學會和他人分享
人生有一程山水,就有一程體驗。歷經(jīng)喜怒哀樂、悲觀離合,老年人有太多的經(jīng)驗和感悟值得分享。李娟認為,分享能夠幫助老年人排解生活中的不良情緒。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和別人分享藝術、音樂等感受,能有效提高老人記憶力和快樂指數(shù)。建議老年人可將生活中美好的點滴與朋友分享:畫了幅畫、寫了書法、拍了照片等等。也可將家庭中不稱心的事情與老友分享,聽取朋友的建議。在閑暇時,偶爾和朋友一起追溯往事,懷故憶舊。但不要沉緬于往昔,過分嘆息感傷,避免心中郁結。
學會傾聽和理解
學會傾聽和理解,對于老年人提高社交能力至關重要。然而,老年人與新事物的接觸相對較少,加上年紀大了,反應能力減弱,聽力水平也下降,所以在與子女或朋友的溝通交流中,會因缺乏耐心而出現(xiàn)矛盾。李娟建議,老年人要多聽一下子女帶來的最新信息,尤其出現(xiàn)婆媳矛盾等問題時,要多給年輕人解釋的機會,聽聽別人的意見。子女也應站在老人的角度,更多地體諒他們。
拒絕不好的人和事
快樂地生活,需要學會拒絕。李娟認為,拒絕不好的人和事,能讓老年人卸下精神包袱,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更瀟灑更自在。比如,被家庭矛盾困擾時,老年人要意識到子女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能避免爭吵就盡量避免,所有的事情并非得按自己的想法進展。對于一些想要拒絕的人,先考慮一下,他們是否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如果不拒絕的話會有怎樣的后果,一旦這種后果自己不能承受,就要減少與這些人接觸的機會,直截了當?shù)乇砻髯约旱膽B(tài)度。
適當糊涂點
老人要想健康,也必須糊涂一點。一味地瞎操心,只會增加自己的負擔。適當糊涂,能減少煩惱和壓力,利于養(yǎng)心靜氣、延年益壽。李娟認為,學點糊涂,首先要理清主次。老人最需要關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其他國家大事、家長里短的,都盡可能往后放一放。其次,不要為省錢過分精打細算,一定要保證自己的生活品質。最后,對于還沒發(fā)生的事,不要想太多,正在發(fā)生的事,不要過于困擾;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就由它去。不爭不搶不氣,才是適當糊涂的最高境界。
老人養(yǎng)生保健注意事項
跑不如走
運動有益長壽,但要量力而行。有些老人喜歡在晨練時快跑,這并不值得提倡。因為,跑步時機體耗氧量會增加,易導致呼吸短促、機體缺氧,而大多數(shù)老人本身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很容易誘發(fā)心肌梗塞或腦血管意外。對老人來說,運動的最佳選擇是散步,同時甩甩手、拍拍肩膀、扭扭腰胯,適可而止。體質很好的老人可以嘗試慢跑,但一定要做好跑前熱身和整理運動。
聽不如唱
聽個小曲兒排遣寂寞,是不少老年人的愛好。但如果要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光聽就不夠了。老人最好選擇開口唱出來。經(jīng)常放聲歌唱,除了增加肺活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肺功能之外,還能提高認知能力,增強思維活力及記憶力。從心理學角度說,唱歌能有效調(diào)節(jié)情緒:憂傷的歌有助于宣泄不滿、壓抑,輕快的歌能增加快樂,經(jīng)典老歌還能喚起人們對青春的回憶,增添朝氣,對生活充滿希望。
藥補不如食補
時下,越來越多的老人追求口服液、維生素片的藥補效果,或者過度迷信大補的中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實際上,不論哪種保健品,都容易出現(xiàn)成分不明、藥不對癥、應用過量等弊端。相比之下,食補從日常食物而來,雖見效緩慢,但作用溫和。對于身體狀況良好的老人來說,只需合理安排三餐,食物新鮮、多樣、均衡即可。老年人合理膳食組成包括:每日谷類300克左右、肉禽50克、魚蝦50克、蛋25克、豆及豆制品50克、蔬菜500克、水果250克、奶及奶制品250克、食用油25克。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jù)老年人的身體特點,飯菜要軟爛、溫熱,味道清淡。
多吃不如好睡
民間有句俗語,“吃人參不如睡五更”。意思就是說吃得再好也不如充足的睡眠。老年人隨著年齡變化,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都會慢慢下滑,這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睡眠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老人對疾病的抵抗力。一般情況下,60~80歲的老年人,每天最好睡足6~8小時。但睡眠時間超過10小時以上或者少于4小時對健康都不利。建議每天21點準備睡覺,22點至23點就寢較佳,最晚不應超過0點。此外,要重視每天的午睡,時間半小時到l小時為佳,睡前可喝一杯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