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劉淵為何自稱漢皇帝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簡介
坐擁天下的司馬氏可能在最后也沒想到,把自己江山斷送的竟是自家人。西晉末年,一場宗室之間自相殘殺的“八王之亂”,讓本來搖搖欲墜的西晉政權(quán),在風(fēng)雨中更是飄零。此時,蠢蠢欲動的匈奴人正靜靜地等待一個時機,劉淵的出現(xiàn),讓匈奴人的夢想成為現(xiàn)實。
劉淵的生平簡介
一個匈奴人為什么要取一個漢名,又為何要自稱是漢皇帝,要了解這些我們要先看看劉淵的生平簡介。劉淵(249年至253年之間——310年),字元海,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領(lǐng)冒頓單于之后,南匈奴單于于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權(quán)開國皇帝,304年——310年在位。
劉淵是西漢時期匈奴首領(lǐng)冒頓單于的后裔。漢高祖劉邦將一位宗室之女,作為和親公主嫁給冒頓單于,并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為姓。劉淵的叔祖劉宣、父親劉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并取了漢名。承襲父祖,劉淵也跟著姓了劉。 劉淵生得體貌偉岸,姿儀不凡,深得時人崇重。由于他文武雙全,語出驚人,司馬昭對他另眼相看。
劉淵年幼時,就非常聰慧。劉淵七歲時母親呼延氏去世,他傷心得捶胸頓足,嚎啕大哭,旁人都被他的悲傷所感動,宗族、部落的人都贊賞他的孝順。當(dāng)時,曹魏司空王昶等人聽說后也非常贊賞劉淵,并且派人前去吊唁。
劉淵自幼愛好學(xué)習(xí),于是劉淵開始學(xué)習(xí)武學(xué)知識和技能,精妙出眾,他臂長而善于射箭,體力超過一般人。姿態(tài)、儀表魁梧。又拜上黨人崔游為師,學(xué)習(xí)《毛詩》、《京氏易》和《馬氏尚書》,他尤其喜愛《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這兩部書,大致都能誦讀,而《史記》、《漢書》及諸子的著作,沒有不閱讀的。
咸熙年間(264年―265年),劉淵作為人質(zhì)住在洛陽,受到當(dāng)時曹魏權(quán)臣司馬昭厚待。泰始年間(265年―275年)以后,王渾多次在晉武帝司馬炎面前推薦他,于是晉武帝召見劉淵,與他交談,非常賞識。西晉時,劉豹去世,劉淵代父之職,成為南匈奴左部帥,歷任北部都尉、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等職。期間,劉淵“明刑法,禁奸邪,輕財好施,推誠接物,五部俊杰無不至者”(《晉書》),幽冀一帶的名儒,也不遠千里紛紛前來拜見,個人威望與日俱升?;实凵磉叺拇蟪?,開始擔(dān)憂起來,并說:“劉淵與我們不是一個民族,他必然會有異心?,F(xiàn)在,委任他治理本部的事務(wù),我們已為陛下您感到擔(dān)心,若是還要將天然險阻之地賜給他,恐怕是不行的。”這次晉武帝沉默了。朝廷中一度引發(fā)了一場爭執(zhí),如果讓劉淵去平定叛亂,那么,西部的秦州、涼州便指日可定。但恐怕涼州境內(nèi)又要亂了,而蛟龍得到云雨就能為所欲為了,于是晉武帝徹底放棄了重用劉淵的念頭,并且放過了劉淵。
晉惠帝時,因八王之亂戰(zhàn)火再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及長沙王司馬乂先后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quán),司馬倫更曾篡位稱帝,當(dāng)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當(dāng)時,因為戰(zhàn)亂,中原漢人大量流徙江南,并州境內(nèi)的胡漢勢力對比和人口分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趁此機會,劉淵于永興元年(304年),在南郊筑壇設(shè)祭,自稱漢王,赦免境內(nèi)囚犯,建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立妻呼延氏為王后。
劉淵自稱漢皇帝的原因
劉淵是匈奴人,一心想著興邦復(fù)業(yè),可他為何要稱漢皇帝呢?這與能劉淵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當(dāng)時的社會形勢有關(guān)。我們知道晉朝是個相當(dāng)講究門閥的時代,劉淵本來就是匈奴人,他的出身并不高貴,本就沒有什么支持率的劉淵來說,要想取得士族大家的支持,必然要將自己的姿態(tài)放下,親近漢文化,使劉淵傾心接受漢化;而劉淵在官場上受到的種種遭際和不公,也是逼使他主動向漢人、漢文化靠攏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其二,晉武帝時,王渾、王濟等人舉薦劉淵擔(dān)當(dāng)消滅孫吳的重任,卻遭到了孔恂、楊珧等人的強烈反對,特別是諫辭中“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晉書》)八個字,既刺痛了劉淵的自尊心,也反映了漢匈之間難以消除的民族隔閡。 孔恂、楊珧是朝廷重臣,代表著朝野相當(dāng)一部分漢人的思想和觀念,他們鄙視、仇恨胡人,更抵觸像劉淵這樣文韜武略的匈奴人,使劉淵屢不得志,甚至一度險遭不測。
其三,劉淵自幼居于漢地,酷愛讀書,癡迷漢文化,曾拜上黨名士崔游為師,遍習(xí)中原的儒家經(jīng)典和歷史、軍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誦之”,深受漢文化影響和熏陶。劉淵7歲喪母時“擗踴號叫,哀感旁鄰”,所表現(xiàn)出的孝道禮儀上不難看出,他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極大。在日后與太原名儒王昶、王渾、王濟的密切交往中,劉淵逐漸成為一個漢化程度相當(dāng)深的匈奴人。
親近漢文化,大力推行漢文化的劉淵,直至晚年也沒能撫平匈奴和漢民族之間的種族隔閡,但是沒有關(guān)系,起碼他為了民族的融合邁出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