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民俗 > 歷史百科 > 正文

        冉閔簡介 冉閔真的殺盡胡人?他殺了多少胡人

        2016-05-22 23:32:5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冉閔出現(xiàn)在人們的眼中是因為他的一篇《殺胡令》,文中提到:永興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shù),擄掠漢女十萬,夕則奸淫,旦則烹食,

        冉閔出現(xiàn)在人們的眼中是因為他的一篇《殺胡令》,文中提到:“永興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shù),擄掠漢女十萬,夕則奸淫,旦則烹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dāng)嗔?hellip;…永嘉四年,圍獵漢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萬。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縱火,烤漢為食,死者二十余萬。”,描寫的大量胡人屠殺、吃人的行徑讓人感到震驚,但這篇檄文乃是偽作,一時間冉閔又被推到了輿論的風(fēng)口浪尖。

        一個生活在五胡十六國時代的歷史人物,以他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卻如流星般閃耀十六國史的夜空。在中國歷史上,冉閔同樣也是個飽受爭議的人,向來就引起歷史愛好者之間對立的爭論,一邊是贊美、歌頌,一邊是唾罵、疑惑,到底冉閔是個什么樣的人?

        冉閔(?——352年),亦作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nèi)黃(今河南內(nèi)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quán)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冉閔是后趙武帝石虎的養(yǎng)孫。冉閔的父親冉良,字弘武,是魏郡內(nèi)黃(今河南內(nèi)黃西北)人。其祖先曾任漢朝黎陽騎都督,家族世代擔(dān)任牙門將。

        冉閔的身世之謎

        給歷史留下諸多疑惑的冉閔,他的身世也是個謎團,為什么會這樣說?因為,有人說冉閔的祖先是孔子弟子冉有,然而冉有的姓氏是姬姓,冉閔能考證出來的祖先,只有他的祖父冉隆,是永嘉年間活躍在陳留一帶,乞活軍頭領(lǐng)陳午手下的小將領(lǐng)。冉閔和父親冉良(后改名冉瞻)都是漢族人和十六國中后趙的國君羯人石虎的部下將領(lǐng),并成為石虎養(yǎng)子,於是改姓石。石瞻在咸和三年(328年)石虎和前趙劉曜部隊交戰(zhàn)中被劉曜部隊殺死於新絳。但記載并無明確說明這位戰(zhàn)死的石瞻便是冉閔之父。石瞻一生大部分時候都在替石虎賣命,戰(zhàn)場上驍勇異常,石虎自己也是個殺伐無數(shù)的屠夫,對自己這個養(yǎng)子肯定是格外欣賞。石瞻死后,石虎把石閔收在身邊,可以想見石虎對石閔也是非常疼愛的。考慮到在后趙的羯族政權(quán)里,漢人身份和出身總是稍顯的弱勢一些,于是石虎一家善待冉閔,并且對其如己出,冉閔的一生都和石家有著牽連不完的聯(lián)系,這就與冉閔隨后改名字為石閔有關(guān)吧。

        冉閔殺胡真相

        349年,石虎死,石鑒得到冉閔支持發(fā)動政變推翻石遵,并答應(yīng)立冉閔為皇位繼承者。後來石鑒沒有這樣做。350年,冉閔劫持漢族將領(lǐng)李農(nóng)和王基推翻并殺死石鑒,建立魏國,依然建都于鄴城(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鄴城遺址,改年號永興。冉閔建立了自己的政權(quán)后又有沒有對胡人進行屠殺呢?

        《殺胡令》是冉閔的歷史標簽,網(wǎng)上盛傳的《殺胡令》洋洋灑灑幾千字,描寫了西晉滅亡五胡亂華期間,胡人對漢人犯下的種種暴行。文中提到:“永興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shù),擄掠漢女十萬,夕則奸淫,旦則烹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dāng)嗔?hellip;…永嘉四年,圍獵漢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萬。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縱火,烤漢為食,死者二十余萬。”,描寫的大量胡人屠殺、吃人的行徑讓人感到震驚,這樣的內(nèi)容看上去似乎是從一個晉朝漢人的角度來敘述國仇家恨。更是激發(fā)了漢人對胡人的不滿情緒。然而,如果我們再仔細一點,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篇所謂的《殺胡令》存在諸多的漏洞。

        其一,“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這句話直接照搬駱賓王的《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眾所周知,駱賓王(約619—約687年)是唐朝人,他生活的年代比十六國時期的冉閔(?——352年)要晚了約三百年,那篇號稱是冉閔所作的《討胡檄文》里面的語句竟然直接照搬駱賓王的《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

        其二:“太興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太興元年是公元318年,晉愍帝被害于317年,造假者連基本史實發(fā)生的時間都搞錯了。

        其三:“凡此種種,罄竹難書!”“罄竹難書”這個成語出自祖君彥為李密寫的討伐隋煬帝的檄文:“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舊唐書·李密傳》)。李密(582年——619年)是隋朝人,他生活的年代也要比冉閔(?——352年)晚兩三百年,那篇號稱是冉閔所作的《討胡檄文》里面的成語竟然出自李密的檄文。諸如此類的錯誤在這篇文章里還有很多,除此之外,說鮮卑,掠漢女十萬,晚上奸淫白天就把他們給烹煮了,這些都是毫無史籍記載的,說五胡尤其是羯人,把漢人當(dāng)做“雙腳羊”,這種說法是南宋時期的,跟五胡亂華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

        而正史對冉閔的評價也是比較公正和客觀的,比如司馬光:閔驍勇善戰(zhàn),多策略?;壑扔谥T孫。再比如《晉書》:永曾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冉閔殺胡是在公元349年末,當(dāng)時后趙的皇帝是石鑒,是基于當(dāng)時軍事政治形勢的考慮,這跟白起坑趙軍,項羽坑秦軍并沒有什么區(qū)別,是后世別有用心的人將這個問題夸大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