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 朝鮮視中國崛起為障礙 欲擺脫中國干預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12月12日發(fā)文稱,中國的崛起可能會成為朝鮮難以逾越的障礙,但金氏王朝正在擺脫中國長期的干預,以便最大化地爭取行動自由。
12月13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12月12日發(fā)表肯尼迪學院助理研究員羅伯特·波特的文章稱,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朝鮮著手進行了大量的外交努力,接觸了一些傳統(tǒng)對手如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同時,與俄羅斯的關系也開始回暖。但是,有一個國家不在朝鮮“魅力攻勢”之列,那就是中國。對金氏王朝來說,利用朝鮮的弱勢地位爭取最大的收益,一直是其外交政策的特色。不過,雖然求生存的方式變化了,但這只是眼下的策略,平壤并未從根本上發(fā)生轉變。中國的崛起可能會成為朝鮮難以逾越的障礙,但金氏王朝正在擺脫中國長期的干預,以便 最大化地爭取行動自由。
文章稱,中朝邊界線是大量投資活動的焦點。不過,通過仔細觀察就能看出,中國沿中朝邊境的投資投資巨大,而朝鮮那一邊則不盡相同。這種投資的象征——可能也是兩國關系的象征——就是橫跨丹東鴨綠江的一座新大橋。這座橋橫亙1.5公里,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壯舉。除了橋以外,還有一條新高鐵從沈陽連到丹東,正計劃在鴨綠江上開辟新的過境點。橋的另一端是朝鮮,除了泥地以外什么都沒有。
朝鮮東北部的羅先口岸得以開發(fā),是朝、俄、中三方努力的一部分。該口岸以其規(guī)模來說,顯得特別空蕩。一座孤零零的海邊酒店,獨自坐落在泥地的盡頭,周圍是一些低矮的基礎設施。這些投資的規(guī)模是顯著的,但是結果卻不好說。北京包攬了所有投資,卻并未換來中朝外交關系的進一步加強。就朝鮮方面而言,如此嚴重地依賴中國顯然是犯下了錯誤。因此,朝鮮正在努力尋求多樣化的外交關系。
平壤已經接觸了韓國和俄羅斯。今年10月,朝鮮一個高級代表團突然造訪仁川,參加第17屆亞運會閉幕典禮。而且,普京在接見了平壤的高級代表團后,看起來也愿意進一步發(fā)展兩國關系——不僅取消了朝鮮在蘇聯(lián)時期的一大筆債務,而且還承諾再貸款10億美元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俄羅斯已經涉足朝鮮的經濟特區(qū)(SEZ),而中國卻沒能如愿。在2013年羅先貿易展會上,中國公司的10多個經營攤位都讓給了俄羅斯,韓國也占了其中一個。如果平壤在試圖減少對北京的依賴,尋求投資規(guī)模擴大,那么它這樣做就是有合理理由的。
朝鮮還接觸了日本。在朝日雙方的歷史中,兩國關系一直存在著困難。對日本方面來說,朝鮮的問題在于發(fā)展核項目,以及綁架日本公民。對朝鮮方面來說,日本是侵略朝鮮的歷史性敵人。平壤已經就綁架問題表達了妥協(xié)的意愿,這可能會成為發(fā)展兩國穩(wěn)定關系的基礎。
雖然美國的對朝立場還沒有明顯轉變,但平壤已經暗示兩國關系存在改善的可能。未來美朝關系的最大絆腳石是朝鮮關押了2位美國公民。在釋放他們之前,朝鮮向美國暗示,很有興趣歡迎美國內閣級官員赴朝促成此事。 一向機警的美國派遣了詹姆士-克拉珀——內閣級官員,但并非內閣成員或外交官——赴平壤解救2位美國公民。讓朝鮮感到困惑的是,克拉珀的到來并不意味著美國已經準備好與朝鮮開展高級別對話了。
如此看來,朝鮮最近一輪的外交活動,明顯地表明了其正在從前兩年的對抗轉向合作。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朝鮮領導人已經改變了根本的戰(zhàn)略目標。朝鮮所有的協(xié)商本質上都指向同一個目標——促進外交關系多樣化,削弱對中國的外交依靠。
朝鮮的動作其實沒什么特別,也不是沒有先例的。冷戰(zhàn)時期,朝鮮依靠蘇聯(lián),但從那時起,朝鮮就開始尋求外部力量的支持,來使自己的利益和獨立性最大化。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策略——朝鮮擁抱了韓國(“陽光政策”時期)、中國、日本和美國。
對金氏王朝來說,利用朝鮮的弱勢地位爭取最大的收益,一直是其外交政策的特色。不過,雖然求生存的方式變化了,但這只是眼下的策略,平壤并未從根本上發(fā)生轉變。中國的崛起是朝鮮難以逾越的障礙,但金氏王朝正在擺脫中國長期的干預,來最大化地爭取行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