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島趣事 韓先楚潿洲島巧借戰(zhàn)船
古有孔明借箭,今有韓先楚借船。
話說1950年初,解放海南島的戰(zhàn)役即將打響。然而,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解放軍的面前:我軍的船只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遠遠滿足不了渡海作戰(zhàn)的需要。若沒有足夠的船只,解放海南島便將成為空談。
但到哪去找船呢?
正當官兵為難之際,時任第40軍軍長的韓先楚得到了一個令人驚喜萬分的消息:在廣西北海南部潿洲島上,盤踞著自稱為“廣東反共自衛(wèi)軍”的國民黨地方武裝,他們掌握著從百姓手里劫掠來的400多艘多桅大船。若能將這些大船奪取過來,將能極大地緩解缺船的燃眉之急。
潿洲島橫臥于北部灣北端,距大陸北海市僅30多里,是海南島之敵的前哨據點,島上有守敵約700多人,島周圍設有野戰(zhàn)工事和火力點,除400多艘大木船外,還有兩艘炮艇日夜環(huán)島巡邏警戒。守敵企圖固守待援,阻止我軍渡海作戰(zhàn)。
如何才能順利奪取潿洲島和這些大木船呢?韓先楚決定先麻痹敵人,乘敵不備,突然襲擊。
韓先楚立即將119師356團組建成突擊團,每天以“海練”為名到潿洲島附近海域演練半天,黃昏時返航。剛開始,敵人非常緊張,對我軍的訓練也一直虎視眈眈,但數天后,敵人就慢慢放松了警惕。一天,突擊團照常開進到潿洲島附近海域,表面上是在演練,實則已經做好了一切進攻準備。黃昏時分,他們并未揚帆返航,而是航向一轉,直指潿洲島。
驚慌失措的敵人未曾料到,解放軍的炮彈已經朝自己飛來,倉促應戰(zhàn),節(jié)節(jié)敗退。敵參謀長甘中正一面指揮炮艇掩護,一面指揮海灣里的400多艘民船揚帆起航,企圖帶船逃跑。我軍一土炮艇見勢迅速沖到海灣里,咬住敵人的船隊一通暴打。敵炮艇比我土炮艇大六七倍,且火力強大,見我艇勢單力薄,便掉轉船頭以猛烈火力轟擊我土炮艇。酣戰(zhàn)之時,我軍另外幾艘炮艇及時趕到,對敵炮艇進行合圍,上演了一場群獅啃大象的好戲。只見山炮、機槍同時開火,子彈、炮彈如狂風暴雨般飛向敵炮艇。一番激戰(zhàn)后,敵軍迅速潰敗,400多艘大木船全部成為我軍的戰(zhàn)利品。
此次戰(zhàn)斗不僅拔掉了潿洲島這根釘子,更為我軍贏得了渡海作戰(zhàn)最佳的運載工具,為后來解放軍成功渡海解放海南島創(chuàng)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