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反導或成中美爭奪焦點 美在韓強推反導系統(tǒng)
美國《華爾街日報》上月底報道,為應對朝鮮導彈威脅,美國醞釀在韓國部署戰(zhàn)區(qū)高空反導系統(tǒng)(THAAD),已經在韓國境內實地考察,尋找合適部署位置,但尚未作出最終決定。報道還稱,若在韓國部署這一反導系統(tǒng),意味著韓國加入美國已在日本營建、打算也在菲律賓部署的東亞反導體系。
《華爾街日報》這一報道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先是韓國國防部澄清"毫不知情",并強調韓方一貫立場是不加入美國主導的地區(qū)導彈防御體系。而中國外交部也明確表示出反對態(tài)度。
近年來美國所謂"東亞反導體系"漸漸浮出水面,與歐洲反導體系一樣,其目標也是攔截射向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在海外構建反導體系,可以實現(xiàn)對敵方洲際導彈的"上升段攔截",從而增加總的攔截層次,提高攔截能力。例如,美國未來若在日韓境內或海上軍艦部署SM-3 blk2A攔截彈。它可以在我國洲際導彈的上升段實現(xiàn)2次攔截,加上本土GMD、SM-3攔截彈的2、3次攔截,攔截層次可增加到5次。這樣它對單批導彈的攔截概率會大大提升,抗飽和打擊能力也有所增強。
美國一直以朝鮮、伊朗導彈威脅為口號,但從技術上看,歐洲、東亞反導體系對中俄核打擊能力不可避免地產生損害。我國核武庫規(guī)模有限,受影響程度相對俄羅斯會更大。
現(xiàn)在傳出美國欲在韓國部署戰(zhàn)區(qū)高空反導系統(tǒng)(THAAD)的消息,大概可視為美式的"投石問路"。THAAD的攔截彈本身能力并不算強,這是一款單級導彈,末端速度為2.7千米/秒,遠不及SM-3 blk2A的4.5千米/秒,最大攔截高度、射程大約是200千米。THAAD的攔截彈標稱可攔截最大射程約3000公里的彈道導彈,若部署在韓國進行"上升段"攔截,或許能攔截朝鮮那些較為原始的洲際導彈、遠程導彈,但對中俄的洲際導彈構不成威脅。
THAAD帶來的真正"破壞"是其配套的AN/TPY-2雷達。這是一款工作在X波段的大型相控陣雷達,天線面積9.2平方米,裝有25344個收發(fā)陣元,平均發(fā)射功率高達81千瓦。據外界估算,AN/TPY-2對雷達截面積約為0.01平方米的彈頭,探測距離約為870千米;而上升段洲際導彈的雷達截面積超過10平方米,AN/TPY-2的探測距離將超過2000千米,幾乎是現(xiàn)有宙斯盾雷達的3倍,僅次于SBX?;鵛波段雷達。
AN/TPY-2雷達若部署在韓國境內,比起部署在日本,大約能向西、向北前推大約300千米的探測距離,更好地監(jiān)視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及華南部分地區(qū)的洲際導彈發(fā)射活動。
但話說回來,美國早已日本全面進行反導合作,由于日本列島、沖繩列島在南北延伸跨度非常大,美國在日本及沖繩境內已獲得非常好的AN/TPY-2雷達部署位置。美國要對我國洲際導彈進行"上升段"攔截,韓國并非必要因素,導彈的最大射高、及加速能力更加重要。
自金大中總統(tǒng)時期起,美國就一直要求韓國加入其主導的全球反導體系,歷任韓國總統(tǒng)均拒絕加入。
韓國對加入美國反導系統(tǒng)不感興趣的根本原因在于,韓國距離朝鮮太近,首爾市中心與三八線的距離不過60公里。朝鮮不需要動用中遠程導彈,遠程火箭炮及近程彈道導彈即能對韓國進行核心都市圈進行大規(guī)模打擊,甚至是核打擊。遠程火箭炮及近程彈道導彈成本低、數(shù)量多,飛行時間還更短,反導系統(tǒng)很難進行有效攔截。韓國加入美國反導體系,實際上不過是為日本、美國作嫁衣。
但韓國畢竟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甚至戰(zhàn)時交戰(zhàn)權現(xiàn)在仍在美軍手中。到在盧武鉉總統(tǒng)時期,韓國還是承受不住美國壓力,推出了自主反導系統(tǒng)(KAMD)計劃,擬在2015年建成服役。
所謂韓國自主反導系統(tǒng)(KAMD),并非自主研發(fā),而是向美國購買愛國者2/3戰(zhàn)區(qū)末端反導系統(tǒng),僅用于攔截中近程導彈,并不與美國反導體系聯(lián)網。這其實是美國、以及韓國國內親美勢力的一種漸進式手法。
有了愛國者反導系統(tǒng)做鋪墊,韓國反導的架子將搭起來,未來再進口THAAD、宙斯盾反導系統(tǒng),乃至與美國反導體系聯(lián)網,這些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事實上去年以來,韓國軍方就一直傳出要購買THAAD反導系統(tǒng)、SM-3攔截彈的消息。
美國也在加大游說,2013年4月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鄧普西結束對中日韓三國的訪問后,在回國途中接受美軍新聞社采訪時表示,為了應對朝鮮的彈道導彈威脅,韓國應該與美日一道共同構建導彈防御系統(tǒng)。鄧普西希望通過日韓軍方勸說兩國領導人,集結美日韓三國的軍事資源,聯(lián)合建立一體化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
盡管美日已全面合作構建東亞反導體系,從地理、技術角度,多一個韓國加入,對我國核打擊能力的影響并不算大。但從政治角度來說,近年來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zhàn)略,在東海、南海頻頻出手制造緊張局勢,我國一直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tài),手中可打的牌并不多。是時候應該多拉攏韓國,對韓國軍方多做工作,阻止韓國加入東亞反導體系,對反導這一美國努力近20年、極為珍視的軍事利益發(fā)起挑戰(zhàn)。
所謂"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我們要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在軍事外交領域需要做到"有牌可出"、"敢于出"。(文/杜松濤)【轉自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