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24名將排行 最后都是怎么死的?
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這句順口溜起源于元末民間說書人之口,出處不得而知,但說到的人確實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良將。
呂布怎么死的
三國最強實力兼具最高名氣的武將當屬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劉備三兄弟都只能和他打個平手,你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變態(tài)。
呂布是三國時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他和他的坐騎赤兔馬都曾是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人們心中的尤物。但是呂布的命運并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國歷史的天空像一顆流星一樣劃過,并沒有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不過,由于他的出現(xiàn),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格局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制造了三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三大變局。由于小說《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影響,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于人們的心目之中。
呂布有著非常勇武的性格,可是他又無謀而多猜忌。初為丁原部下,后殺丁原而投董卓,認其為父。遷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小事失意,拔手戟擲布。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fā)覺,心亦難安。時司徒王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卓,用連環(huán)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蟬。王允以布為奮威將軍,儀比三司,封溫侯,共秉朝政。
呂布是一個有魅力的人,在亂世之中也占據(jù)一席之位,這也說明他的能力。但是可惜的是他雖然有諸如陳宮、張遼等名臣名將,卻始終不能發(fā)揮他們的作用,這也歸結為他性格中有剛愎自用的一面。呂布更是一個愛家愛美人的人,他原可以逃出白門樓之難,但是為了家人,為了貂蟬,他放棄了,這也側(cè)面表現(xiàn)出他顧家的一面,卻不是一個在亂世中稱雄爭霸的形象。
董卓死后6個月,舊部攻入京城。呂布攜妻倉皇出逃。呂布出京后曾先后投靠軍閥袁術、袁紹、張楊、張邈、劉備等。與當時的另一大軍閥曹操多次作戰(zhàn),由于呂布的驍勇善戰(zhàn),數(shù)次打敗曹操。漢建安三年,曹操部隊攻打呂布的根據(jù)地—小沛,由于呂布剛腹自用,不聽謀士陳宮的建議,導致部下侯成、宋憲、魏續(xù)反叛,呂布被曹操擒殺于白門樓下。臨行刑前,呂布請求曹操留用而免死,劉備卻提醒曹操呂布為人無信,多次背叛。最后曹操還是將呂布處死。
趙云怎么死的
趙云是劉備手下最強的一位大將,據(jù)說他的武力只屈居呂布之下,當然這也可以從很多他的事跡可以看出來,但是他也是劉備手下最低調(diào)的一位。
漢末軍閥混戰(zhàn),趙云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后,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zhàn)、長坂坡之戰(zhàn)、江南平定戰(zhàn),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zhàn)、漢水之戰(zhàn)、箕谷之戰(zhàn),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zhàn)果。除了四處征戰(zhàn),趙云還先后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云于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于關羽張飛被害之后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后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于建興七年壽終正寢。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令追謚趙云,姜維與眾臣商議后建議劉禪追謚趙云為順平侯。
典韋簡介
典韋是陳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jié),性格任俠。
其時同鄉(xiāng)劉氏與睢陽人李永為仇敵,典韋便為劉氏報怨。李永曾任富春長,家中備衛(wèi)甚為嚴謹。典韋駕車,載著雞酒,偽裝正在等候別人的閑人;當李永府前開門,李永親自出府時,典韋便懷匕首向前截殺李永,并殺李永妻,再慢慢走出來,取出車上刀戟,步行離去。由于李永的居所鄰近市,此事發(fā)生后全市驚。從后而追者雖有數(shù)百人,但卻無人敢近。典韋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眾,雙方轉(zhuǎn)戰(zhàn)不久,典韋脫身而去,自此為豪杰之士所賞識。
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zhàn)死。
關羽怎么死的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zhuǎn)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度龂萘x》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馬超怎么死的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馬超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人,漢末諸侯馬騰之子,早年隨父親征戰(zhàn),參與攻克蘇氏塢,馬韓互攻等戰(zhàn)役。官渡之戰(zhàn)后,助司隸校尉鐘繇在陽平關擊破袁氏和南匈奴聯(lián)軍。
后與韓遂不和,請求入京做官,馬休、馬鐵各封官職,家屬被遷往鄴城居住,唯獨馬超未隨馬騰入京。曹操拜馬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統(tǒng)領馬騰的舊部。
建安十六年,曹操以假道滅虢之計準備治兵關中,馬超遂與關中諸將聯(lián)合抵抗曹操,曹操先派曹仁等拒守潼關,而后率大軍前來支援。雙方在河、渭之地大戰(zhàn),據(jù)《山陽公載記》記載,曹操曾一度感嘆道:“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辈痪?,關中聯(lián)軍在在渭南被曹操擊破,馬超逃往涼州。
馬超失敗后不到一年,又反攻隴上諸郡,意圖東山再起,卻再次失敗,后投奔漢中張魯,但被張魯部將排擠,于是暗中密書請降劉備,與劉備合圍成都。又參與漢中之戰(zhàn),劉備進漢中王時,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jié)。劉備稱帝后,馬超被封為驃騎將軍,爵位斄鄉(xiāng)侯。
章武二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臨死前托付其弟馬岱。有一女嫁于安平王劉理,后被追謚為威侯。
張飛怎么死的
張飛(?-221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后,據(jù)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云掃蕩西川時,于江州義釋嚴顏。先是關羽被東吳呂蒙殺死,劉備氣極派兵準備討伐東吳,而張飛也接連死去,沒有死于戰(zhàn)爭可悲死在自己的暴脾氣。
漢中之戰(zhàn)時又于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xiāng)侯,后被范強、張達刺殺。后主時代追謚為“桓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于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黃忠怎么死的
黃忠是蜀漢五虎大將之一,原為韓玄手下將,年近六旬有萬夫不當之勇,弓箭射術天下無雙。黃忠與前來取長沙的關羽連戰(zhàn)三日,不分勝負。黃忠感動于關羽的義氣,不忍用弓箭相傷,太守韓玄以忠戰(zhàn)關羽不利要處斬忠,為魏延所救,投降于劉備。黃忠隨劉備入西川,所到即克,戰(zhàn)功赫赫。后又率軍取漢中,定軍山親斬夏侯淵,為取漢中的第一功臣。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黃忠不顧年邁,請令擔任先鋒,為吳將馬忠偷襲射中,回營后不治而亡。
據(jù)《三國志》記載,黃忠原在荊州軍閥劉表麾下任職中郎將,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攸縣。及后曹操南侵荊州,仍擔故任,假行裨將軍,統(tǒng)屬于長沙太守韓玄手下。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征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及零陵太守劉度投降。黃忠隨韓玄投靠劉備,并隨劉備軍隊入川。后劉備與劉璋決裂,黃忠于葭萌關受任進攻成都,作戰(zhàn)時不顧年邁,身先事卒、勇冠三軍。益州定后,被封為討虜將軍。
219年,劉備北攻漢中時,老將黃忠在定軍山戰(zhàn)役中,對著曹軍將領夏侯淵的精英部隊,仍帶領士卒奮勇殺敵,更斬殺魏國名將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升為征西將軍。同年,劉備稱漢中王,改封黃忠為后將軍,賜關內(nèi)侯,與張飛、馬超、關羽同位。次年,黃忠病逝,追謚剛侯。黃忠與嚴顏、廖化共稱為蜀漢三老將?,F(xiàn)在四川成都西郊營門口黃忠村,建有“黃忠墓”。
許褚怎么死的
許褚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的一名大將。長八尺馀,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與葛陂賊交戰(zhàn)時在箭矢耗盡的情況下擲石攻敵,后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詐作與賊和解并以耕牛交換糧食一但在牛突然狂奔的情況下拿著牛反方向行百余步,由此在淮汝一帶的人提起許褚之名皆畏憚。隨曹操屯官渡時發(fā)現(xiàn)欲謀害曹操者,將刺客全部殺掉。
關中之戰(zhàn)時在身披重甲的情況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漿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發(fā)現(xiàn)早已身中數(shù)箭,在與馬超、韓遂會面時只讓許褚相隨,期間馬超欲襲曹操,但聽聞許褚之名兼懷疑從騎就是許褚,便問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著許褚,許褚怒視馬超以令他放棄。當曹操去世時許褚哭至吐血,曹丕其遷作武衛(wèi)將軍,負責宮中安全。曹叡繼位時封其為牟鄉(xiāng)侯,謚曰壯侯。
孫策怎么死的
孫策是東吳一方的大將。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jù)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yè)而屈事袁術,后脫離袁術,統(tǒng)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后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并于稱帝后,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策乃吳氏所出,是長沙太守孫堅的長子。據(jù)《搜神記》記載,吳夫人夢懷日月,而生孫策、孫權的故事。在東漢末期的動亂年代里,作為一方軍閥的孫堅,往往是常年征戰(zhàn)在沙場上,而撫養(yǎng)、教育兒女的重任也就落到了吳夫人的身上。而吳夫人教育兒女也很有辦法,總是寬容、誘導,諄諄教誨,讓兒女自己領悟,明辨是非,于是孫策、孫權兄弟禮賢下士,尊重人才,二人依次接手父親基業(yè),最終把吳國推向最高峰,和蜀,魏呈鼎足之勢。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埋伏所殺,享年三十七歲。當時虛歲十七的孫策因此繼承了父業(yè)。孫策的舅舅吳景當時任丹楊郡(治所在宛陵縣,今安徽省宣城市)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吳郡曲阿縣(今江蘇省丹陽市),于是孫策用船載著母親前往曲阿與舅舅吳景會合,也將父親孫堅暫時葬在曲阿。
太史慈怎么死的
太史慈是孫權手下的一名大將。慈忠義,北海孔融敬之,黃巾賊管亥圍北海,慈助融抗之,為融結劉備,大敗賊眾。后歸揚州刺史劉繇,於神亭同一小將斗孫策十三騎,更支身與策大戰(zhàn),奮勇莫當。后繇敗死,策擒慈,慕其高義,求為其將,慈降。慈招諭繇殘軍歸,守言應諾,恪遵信義,始終如一,弭息誹論。自此慈為孫氏大將,慈助其掃蕩江東。后孫權領事,委以重任。群英會上,周瑜付劍與慈為監(jiān)酒,赤壁戰(zhàn)中,權用慈為先鋒。后於合肥城中伏,為張遼所遣弓弩兵射至重傷,回營發(fā)遺世之言,不治身死,壽止四十一歲。
太史慈身長七尺七寸,有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fā)。其箭術相當了得,享譽當代,他在北海為孔融求援時,曾帶弓箭沖突黃巾重圍,當黃巾軍隊上前包圍太史慈,他引弓射殺數(shù)人,箭無虛發(fā),令黃巾賊不敢再追。投降孫策后,某次太史慈隨孫策討伐麻保賊時,有一敵將于城樓上攬著城上梁木,向?qū)O策軍大肆叫罵,太史慈便引弓一射,一箭貫穿敵人的手,直中樓中短梁,弓術如此精妙,此“貫手著棼”一事更成為千古佳話。太史慈畢生展現(xiàn)了多方面的才能,其智勇雙全的表現(xiàn),可謂一代名將。而他盡義守信的性格,更是為古今所稱道,既能報恩于孔融,又能守諾于孫策,均可見其為人磊落。然而壽命不長,所以臨終有“所志未從,奈何而死”的遺憾。
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少年時以勇氣聞名于鄉(xiāng)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zhèn)守后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筑陂塘灌溉農(nóng)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xiāng)侯,死后謚為忠侯。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chǎn)業(yè),至死家無余財。
夏侯惇好學、專師,雖身在軍旅,但也會親自迎接老師來講學。且為人剛烈,14歲時有人羞辱其師,他便將那人殺死。為人極重外表,每每照鏡看到自己盲了眼都會十分憤恨,將鏡子推往地上,更不喜歡被人叫自己“盲夏侯”。雖然他位高權重,但生性儉樸,一生淡泊,有多余家財便會分及部下。
夏侯惇忠心于曹操,當時各將領都受與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將軍的漢官官職,便上書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號,夏侯惇便受任,可見他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當時無人能及。
夏侯淵怎么死的
夏侯淵是曹操一方的大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zhàn),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zhàn)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后率軍駐涼州,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張魯降曹操后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于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zhàn)死,謚曰愍侯。
夏侯淵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軍事將領,擅長打運動戰(zhàn),所以當時軍中流傳著一句話,“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淵參加過曹操指揮的歷次戰(zhàn)役,并且經(jīng)常受委派到各地平定叛亂。最出色的一次戰(zhàn)役是攻打韓遂的興固之戰(zhàn),韓遂的部下多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銳。夏侯淵長途奔襲,襲擊了韓遂的后方,韓遂來救,又當機立斷,以疲勞而且不占質(zhì)量、數(shù)量優(yōu)勢的軍隊一舉擊敗了韓遂,韓遂從此一敗涂地,坐待夷滅。又消滅了割據(jù)河西長大三十多年的宋建。涼州各族的族長酋長看到夏侯淵,都心驚膽戰(zhàn)。
他對士兵、下屬很好,當打敗敵人后,都會將軍糧分發(fā)給缺糧的軍士,令軍心重新振作。為人也極重義氣,曹操年少時在家鄉(xiāng)犯了案,夏侯淵居然為他頂罪,后來曹操把他拯救出來才免于難。又有一年饑荒,他放棄了自己親生兒子,而為了養(yǎng)活死去弟弟的孤女。
張遼怎么死的
張遼乃曹操手下的一名大將。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zhàn)后,歸順曹操。此后隨曹操征討,戰(zhàn)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zhàn)后,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zhàn),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jīng)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曹丕登基后,仍令張遼守御孫權。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謚剛侯,享年五十四歲。后世將其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并稱為曹魏“五子良將”。
張郃怎么死的
張郃是曹操手下的大將之一,應募參加鎮(zhèn)壓黃巾起義,后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后在官渡之戰(zhàn)中投降曹操。此后,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zhàn)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后任蕩寇將軍。219年,從夏侯淵迎戰(zhàn)劉備軍于定軍山,當夏侯淵戰(zhàn)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陳倉。
曹丕稱帝后,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后與夏侯尚圍攻江陵。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于利用地形著稱。
徐晃怎么死的
徐晃是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后轉(zhuǎn)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勛,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zhàn)役。樊城之戰(zhàn)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于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于公元227年病逝,謚曰壯侯。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戰(zhàn)中,徐晃隨曹操擊敗了投靠袁紹的劉備,又隨曹操擊敗顏良,攻克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進至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此擊敗文丑,被拜為偏將軍。后與曹洪擊(氵隱)人祝臂,破之。九月,曹操出兵與袁紹作戰(zhàn),不勝而還,堅壁自守。時袁紹數(shù)千車糧草至官渡。謀士荀攸對曹操說:“袁紹的運糧車旦夕間就到了,其押運糧草的將領韓勇猛但輕敵,出擊可以將他打敗”。曹操問:“誰可以擔當這個重任?”荀攸說:“徐晃可以?!庇谑遣懿倥尚旎魏褪窚o帶著幾千騎兵共同攻打韓猛,在故市(今鄭州西北)截燒其輜重。此戰(zhàn),徐晃功勞最大,被封為都亭侯。
徐晃一生儉樸,對自己約束很嚴,病死前還特別囑咐叫埋葬他時斂以時服。而且他每戰(zhàn)有功,但很少邀功請賞,所以在曹操的軍隊中流傳著一句話“不得晌,屬徐晃?!毙旎斡帽鲬?zhàn)都把斥候派到很遠的地方。先做出打不贏的樣子,然后再奮勇作戰(zhàn),追殺敵人奪取勝利,兵士們常常忙得沒有空閑吃飯,可謂別具一格。徐晃常嘆息著說:“古代的人常會憂慮遇不到賢明的國君,我現(xiàn)在有幸遇到了明主,尤其應當立功報效國君,哪里是為了個人名譽才做的!”所以徐晃把為曹魏的統(tǒng)一事業(yè)而戰(zhàn)斗當作自己效力的機會,以此為動力,鞭策著自己的行動。顯出了他那可貴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勛,也是中國古代的優(yōu)秀戰(zhàn)將。
龐德怎么死的
龐德是曹操手下的大將之一,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zhàn)功。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征戰(zhàn)平陽,抵御袁將郭援、高干,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nóng)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zhàn)斗。每次出征常沖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隨張魯歸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nèi)亭侯,食邑三百戶。
219年,龐德協(xié)助曹仁抵御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斗,箭鏃射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膽氣愈壯,力戰(zhàn)多時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jié)。
曹仁被關羽包圍在樊城,龐德為征西都先鋒,隨左將軍于禁引軍赴救。其時諸將皆以龐德兄長龐柔、故主馬超均在蜀,都懷疑龐德有貳心;龐德抬棺決死,遂力斗關羽父子,又箭射關羽,深為關羽所忌憚。然而于禁懼其立功,加以制肘。魏軍戰(zhàn)敗,龐德被周倉在水中擒獲,誓死不降,為關羽所殺。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
甘寧怎么死的
姜維是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zhàn)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xù)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后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jù)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xiàn)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從三國鼎力到蜀國被滅,曹操最后還是成為了三國時期最大的一個霸主,不過總的來說三國時期最大的贏家是司馬懿,另外補充下文鴦、張苞、關興、凌統(tǒng)、鄧忠、諸葛尚、曹彰這幾個人也有可能是實力超過以上的名將,他們名氣小但是同樣非常的厲害。
周泰怎么死的
周泰乃吳國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后孫權愛其為人,向?qū)O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于戰(zhàn)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后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死于黃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數(shù)有戰(zhàn)功,死于黃龍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繼承了兵權和爵位。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拉攏丹楊、宣城、涇、陵陽、始安、黟、歙等縣山賊頭目祖郎,作亂當?shù)兀瑫r孫策六縣山賊,而周泰與孫權住宣城,只有不到千人,斗志低下,而且沒有防護工事,山賊數(shù)千人蜂擁而至,孫權剛剛上馬,山賊就已經(jīng)殺到跟前,兵器已經(jīng)砍到了馬鞍上,士眾都難以安心迎敵,只有周泰奮起,激昂作戰(zhàn),用自己的身體來保護孫權,其他人受周泰的影響才與周泰一起慷慨應戰(zhàn),奮力將山賊殺退,周泰身上受傷十二處,很久才康復。孫策對其非常贊賞,任命周泰為春谷長。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術死后,其部將劉勛占據(jù)宛城,擊敗想要投靠孫策的楊弘和張勛,后孫策西討黃祖時,周泰隨從襲擊宛城,后又于江夏大破黃祖。周泰一直隨孫策打到豫章,被任命為宜春長。
明朝文學家李贄感慨道:“東吳周泰不減魏之許褚、蜀之趙云也。壯哉丈夫!可用可用!不獨救權,且再救徐盛,益不可及矣!而仲謀報之,亦可謂一知己矣?!笨梢娭芴?zhàn)神的稱號當之無愧。
魏延怎么死的
魏延初隨劉備作戰(zhàn),智勇雙全,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稱王后受封漢中太守,后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將軍,曾經(jīng)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奇謀”,但未采納。魏延為人孤高,深明大義,多立戰(zhàn)功,在后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這個“叛逆”不是古代意義上的謀反,而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比如我們會說某個小孩子挺叛逆),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時常發(fā)牢騷,不懂得處理官場上的人際關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與楊儀勢同水火。在諸葛亮死后,因為不甘心就此撤軍以及不能容忍兵權落到死對頭楊儀的手中,而擅自違背諸葛亮撤兵的遺令,率軍燒毀棧道、攻擊楊儀。最后被冤枉成謀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慘后果。
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統(tǒng)領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后與諸葛亮會師于潼關,如同前漢將領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jīng)常說諸葛亮膽怯,恨自己之才不能盡用。依《三國志》補注《魏略》的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愿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并認為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而諸葛亮認為此計懸危而不用。
魏延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唯獨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shù)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諸葛亮愛惜二人,費祎也常為二人調(diào)解。
張繡簡介
張繡(?—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jù)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后與劉表聯(lián)合。
后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與劉表連和。官渡之戰(zhàn)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zhàn),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在北征烏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說為曹丕逼死),謚定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