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著導彈“打游擊” 美U-2機曾被我軍擊落
1962年,中國加緊研制原子彈。美國急于了解中國核武器的進展情況,派出的B17、RB57D高空偵察機、P2V低空偵察機先后被我空軍擊落后,便利用臺灣空軍飛行員駕駛性能更優(yōu)越的U-2飛機,深入大陸西北核試驗基地上空偵察照相,搜集情報。
U-2飛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設計的高空偵察機,飛行高度21000米,遠遠高于當時世界上所有高射炮和殲擊機的作戰(zhàn)高度。
早在1960年,臺灣從美國接收了U-2飛機,挑選飛行員編成“第35氣象偵察中隊”。飛行員經過美國的長期訓練培訓,技術精湛。隊徽是個黑貓頭,所以稱為“黑貓中隊”。有了U-2,臺灣重新恢復停止了一年半之久的內陸縱深偵察,1962年間,便飛越內地七省,在銀川、蘭州、包頭、西安照相后返臺。沿途我殲擊機多批攔截,均不成功。
當時解放軍的防空兵器中,只有蘇制薩姆2導彈才能對付U-2,1958年從蘇聯(lián)引進,到1962年蘇聯(lián)停止供應,空軍僅有50余枚,裝備了5個導彈營。
原來導彈部隊是拱衛(wèi)首都的,但U-2不去北京。中國領空這么遼闊,把導彈部隊擺在哪里呢?空軍司令劉亞樓根據匯總上來的情報分折,發(fā)現半年多來,U-2飛機對大陸腹地的11次偵察飛行中,有8次經過南昌。劉亞樓決定改變“守株待兔”的策略,命令導彈2營營長岳振華拉著導彈打游擊,在南昌布下陣地,埋伏待機。
一個導彈營的運動,在當時極為困難。一具導彈發(fā)射架凈重11噸,一個連就有6具。還有用途各異的天線收發(fā)車、指令車、發(fā)射控制車、配電車、電源車、牽引車、天線拖車,這些粗大笨重的家伙一怕震動顛簸,二怕風吹雨打。數以萬計的電子管元器件,任何一個出了毛病都會導致全營不能作戰(zhàn)。一個導彈營要用二個火車專列、65節(jié)車廂來保證。部隊和鐵路運輸各方克服種種困難,將2營指戰(zhàn)員和全部裝備運到了南昌附近的陣地。
1962年9月7日,一批轟炸機從南京起飛,公開轉場到江西向塘機場。這是劉亞樓拋給臺灣那邊的誘餌。第二天,一架U-2果然過來了,但飛到廣州上空后,突然掉頭返航。
又過了一天,9月9日7點32分,一架U-2由福建平潭島上空進入大陸,經福州、南平、沿鷹廈鐵路上空北進,解放軍雷達緊盯不放。U-2接近南昌,卻突然改變航線,向九江方向飛去。導彈2營的伏擊似乎要落空。還打不打?因為薩姆導彈的發(fā)射程序相當復雜,除了一系列準備工作外,必須接通電源,而接電時間稍長,設備會自動斷電,要等22分鐘后才能再次通電。這期間無法發(fā)射導彈,如果飛機到了上空,再重新準備發(fā)射就來不及了。
岳振華經過緊張思考,決定部隊保持準備發(fā)射狀態(tài)。8點24分,在九江上空,U-2突然掉轉回頭,朝向塘機場飛過來,8時32分,當U-2距離39公里,進入導彈射程之內時,岳振華果斷下令打開天線捕捉目標,連續(xù)發(fā)射三枚導彈。隨著一聲聲怒吼,三條火龍從隱蔽的松樹林中騰空而起。第一發(fā)導彈飛越目標后自毀,第二、三發(fā)命中目標。U-2飛機殘骸墜落在南昌市東南15公里的羅家集,飛行員陳懷少校被民兵俘獲后,因傷重搶救無效身亡。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擊落的第一架U-2飛機。周恩來聞訊后,第一個給劉亞樓打來電話祝賀:“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美國U-2飛機前幾天侵入蘇聯(lián)境內,他們只提了抗議,我們卻把這種飛機打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