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踏白軍” 歷史上最早的職業(yè)偵察兵
我國唐宋時期的偵察兵叫“踏白”,擔任偵察的部隊叫“踏白軍”。古漢語“踏”,即檢踏,是勘察、搜索的意思。白,是薄的假借字,白與薄聲音相近可通假(現(xiàn)在吳方言區(qū)內的某些地方仍白、薄同音);而薄的意思是“草木叢生,交織,不可進入”。因草木茂密,敵人容易埋伏,就逐步成為“敵人設伏”的代稱。所以“踏白”二字合起來,就是“查察敵人隱伏”之意。這種偵察部隊的建制可大可小,可以是一個隊,約等于現(xiàn)在的一個排或者連,也可以是一個部,約等于現(xiàn)在的一個營;也可以是一個軍,那就相當于團或團以上了。
參加“踏白軍”的是一些精明強悍、智勇雙全的人。如五代后梁的李思安善于使用飛矛,作戰(zhàn)時如鷹飛風卷,可以在萬人之中擒獲敵人,出入自在,如入無人之境,因自恃勇猛,敢于夸口,在敵方中很有威懾力。梁太祖朱溫利用他所長,讓他去攻打擒拿。由于李思安有勇有謀,后被任命為踏白將。
“踏白”的任務之一是搜索探路,防止敵人設伏。據(jù)《宋史·吳挺傳》記載,當時作戰(zhàn)中,軍隊的序列排在最前面的是踏白軍,接下去才是“摧鋒”、“策先鋒”、“游奕”等名號的隊伍,可見踏白軍是在先鋒隊伍之前。又如乾符四年(公元877年)黃巢起義軍自和州渡江,向南進軍池州,便首先派出踏白軍騎兵在前探路,而遭到唐宣州觀察使王凝所轄寧國兵的狙擊,最后只得實行戰(zhàn)略撤退。由此可知,踏白軍的作用是在行軍中探明道路,以保證大部隊的順利行動,略似現(xiàn)在的尖兵。
“踏白”的任務之二是查明敵情。如李思安在作戰(zhàn)中經常馳聘于敵人陣地的后面,偵察敵人的多寡。朱溫需要情報的時候,總是叫他率先獨往,了解情況。李思安也往往能圓滿完成任務,為戰(zhàn)爭的勝利創(chuàng)造條件。又如后梁的左踏白指揮使王檀跟從朱溫攻打青州王師范,在收復密州的戰(zhàn)斗中,他首先率領踏白軍在城外偵察一番,看到城頭上旗幟飄揚,而遲遲不敢入城。過了幾天,查明是座空城以后才讓大部隊進去。
“踏白”的任務之三是軍事突襲。光啟三年(公元886年),蔡州秦宗權的部將張存敢乘亂占據(jù)了朱溫統(tǒng)治的洛陽。朱溫便派王檀率敢死兵數(shù)十人進入張存敢的營壘,奪取了他的輜重,迫使張存敢逃離該城。當然,這是一個附帶的任務,它的主要任務正如胡三省在《通鑒》注中所說,是偵察敵人的伏兵和探明敵人遠近多寡。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 1抗戰(zhàn)中的朝鮮獨立志士 奮斗在抗戰(zhàn)的第一線
- 2相差258萬多人解放戰(zhàn)爭到底殲滅多少國軍?
- 3國軍抗戰(zhàn)時期投敵人數(shù)竟然超過殲日人數(shù)
- 4國軍上校眼中的戰(zhàn)后日本是啥樣?經常被美軍欺負
- 5國軍的奇恥大辱 抗戰(zhàn)勝利前一個月丟失18座縣城
- 6周康王攻鬼方之戰(zhàn) 古代鬼方是中國哪個地方?
- 7喋血南昌 日本侵略軍閃電戰(zhàn)與蔣介石的反擊戰(zhàn)
- 8淞滬會戰(zhàn) 15萬國軍為何抵擋不住5萬日軍的進攻?
- 9國軍猛將投降日軍后卻載譽歸來成為抗戰(zhàn)英雄?
- 10國軍抗日第一牛人 神奇的一炮打下三架日軍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