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揭秘抗日名將郝夢齡上將的戰(zhàn)地遺書
“喝了百姓家的水,要還人家一滿缸,進了百姓的家門,要掃好地再出門。”這是著名抗戰(zhàn)將領郝夢齡嚴令部下必須遵守的軍紀,他部隊以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著稱,他不吸煙、不酗酒,最喜好誦讀文天祥的《正氣歌》、《過零丁洋》,他立志成為一名像文天祥、岳飛一樣的民族英雄。
1937年10月24日,一場隆重的公祭儀式在武漢舉行,來自社會各界四千余人素車白馬,在街頭恭迎一位剛剛在前線戰(zhàn)死的將軍的英靈,他被人們稱為民族英雄,此人就是郝夢齡。
一個多月前,郝夢齡與家人告別后開赴前線,音容笑貌猶存,如今卻陰陽兩隔。在公祭現(xiàn)場,大女兒郝慧英想起,父親臨行前,自己做的一件事,淚流滿面后悔莫及。
“盧溝橋”事變前,郝夢齡正被調(diào)往四川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在趕去進修的路上,得到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的消息,他立即返回駐地貴州,主動請纓抗戰(zhàn)。
郝夢齡將軍的另一個突出的人格魅力在于,他的軍人情結(jié)特別重,他認為國難當頭,作為軍人就應當以死報國,所以他積極主動請纓北上抗日。
郝夢齡在請戰(zhàn)書中說:“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nèi)戰(zhàn),對國家毫無利益。現(xiàn)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關頭。我們應該去抗戰(zhàn),去與敵人拼?!?/p>
郝夢齡上前線前,為五個子女寫下了訣別信,封好后交給大女兒慧英,囑咐她三天后再拆看。
率性的小慧英不懂父親的心情,立即要拆開看,父女二人在爭搶中,信被撕成碎片。郝夢齡走后,好奇的慧英把碎信拼湊起來一看,原來是他父親留下的遺囑,信中說:“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調(diào)教,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家戰(zhàn)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p>
給父親送行的當天,由于車站混亂,小慧英也沒來得及給父親多說句道歉的話。不曾想這一去竟成永別。
1937年9月中旬,日軍占領山西大同后,其主力一路西下,逼近太原。9月底,平型關陷落后,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閻錫山被迫撤向忻口。
忻口位于太原北面,地勢險要,是五臺山、云中山中間的一個隘口,這里成為太原最后一道防線。為了保衛(wèi)太原,中國軍隊決定利用忻口的地理優(yōu)勢阻擊日軍。
中國軍隊在忻口集結(jié)了二十余萬人。在衛(wèi)立煌、傅作義的指揮下,分為左、中、右三個兵團抵擋日軍。其中,郝夢齡直屬衛(wèi)立煌的中央兵團,擔任忻口正面戰(zhàn)場總指揮,負責南懷化等主陣地的防御。
10月5日,郝夢齡進駐陣地后,夜以繼日地搶修工事,部署兵力,他對部下反復強調(diào):“此次戰(zhàn)爭,為民族存亡之戰(zhàn)爭,只有犧牲;此謂我死國活,國活我死?!?/p>
板垣征四郎,原關東軍參謀長,是此次郝夢齡嚴陣以待的日軍指揮官。他的第五師團是日軍的王牌之一,組建最早,戰(zhàn)斗力強大,在日軍中素有“鋼軍”之稱。
板垣自幼學習中國文化,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是個地道的“中國通”,1931年,曾參與策劃了“九一八”事變。日軍占領東三省后,又積極策劃成立“滿洲國”。
10月10夜,原平中國守軍第196旅堅守十日后全部殉國。
10月11日,板垣征四郎開始命第五師團主力向忻口主陣地——南懷化發(fā)動猛攻。在日軍飛機、大炮的攻擊下,南懷化陣地幾乎成為焦土。郝夢齡面對強敵毫無懼色,雙方士兵近距離互扔手榴彈,并一度展開白刃戰(zhàn),一時間,陣地前喊殺聲震天,炮火蔽日。
10月13日,雙方展開拉鋸戰(zhàn),一晝夜內(nèi),南懷化陣地竟13次易手。郝夢齡的第9軍因此損失慘重,有的團甚至只剩下一個營的兵力,其中第322團僅剩百余人。
郝夢齡在陣地上對官兵說:“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一天就不算完,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若是先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
16日凌晨,中國軍隊分數(shù)路反攻日軍,郝夢齡和師長劉家麒親自在前線督戰(zhàn)。郝夢齡率部追擊中,不幸腰部中彈,在倒地的瞬間,他仍高喊“殺敵報國”。
忻口戰(zhàn)役是抗戰(zhàn)初期最為激烈的四大戰(zhàn)役之一。日軍三易其帥久攻不下,最后在防守力量薄弱的娘子關才找到了突破口,忻口守軍被迫撤退。
郝夢齡的靈柩運回武漢后,這位抗戰(zhàn)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以國葬儀式,安葬于武昌伏虎山。
他的大女兒慧英后來看到父親的血衣,那身他經(jīng)常穿的灰布軍裝上,全是血,全是洞……
隨同靈柩一起運回來的,還有他在前線的一份遺囑:“……此次抗戰(zhàn)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后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取最后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即犧牲后,只要國家存在,諸子教育當然不成問題……”
他生前關心的孩子們的教育,在蔣介石、馮玉祥的關照下,他五個子女學費,即便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也全部由政府報銷,后來有四個還讀了大學。
郝夢齡參與指揮的忻口戰(zhàn)役,是抗戰(zhàn)初期華北地區(qū)最為慘烈的一場戰(zhàn)役,國共兩黨軍隊等無數(shù)抗戰(zhàn)將士在這場戰(zhàn)役中協(xié)同配合,共同譜寫了一部全民族共御外侮的壯麗詩篇。
他們的抗日精神,就是民族魂,是中華民族在復興道路上前行的永久的精神基石。
1983年,國家民政部追授郝夢齡為革命烈士,頒發(fā)了烈士證書,武漢市人民政府重修郝夢齡墓,并將漢口吉林路復名為“郝夢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