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公主召幸駙馬 為何要給管家婆行賄送禮
清朝皇室對公主的要求更加嚴格。
公主從呱呱落地到出閣成婚,只能與母親見上幾十面。
更有一些奇怪的規(guī)矩:每個公主出嫁,都會按例賜給她一套府第,但是,卻不準公公與婆婆居于其中。公公婆婆若想見一見兒媳婦,還必須施以謁見皇帝的大禮節(jié),即跪拜于地,向兒媳婦請安。
駙馬爺雖說與公主同居于一府之中,卻也是“內(nèi)外有別”:公主居于內(nèi)室,駙馬卻只能住在外舍;若非公主宣召,駙馬就不得進入內(nèi)室與公主團聚。而公主每宣召駙馬一次,公主與駙馬就得花費無數(shù)錢財。
為什么呢?因為公主即使成了婚,仍然有保姆跟隨,這些保姆被稱為“管家婆婆”,權(quán)力大得很,公主的飲食起居都由管家婆婆“照管”,連公主宣召駙馬,也必須得到管家婆婆的批準。因此,公主如不賄賂管家婆婆,或者沒有滿足其欲壑,宣召時必然遭到管家婆婆的百般阻撓,甚至指責公主“厚顏無恥”。
深宮女子大多性格懦弱,又特別愛惜面子,一遭斥責,往往只有暗自吞聲飲泣,怎能不受其挾制呢?即使入宮見了生身母親,也不敢曲訴衷情,何況因繁文縟節(jié),母女很難單獨相聚,哪有傾訴的機會?即使有機會傾訴,礙于“祖宗之制”,母親也無可奈何。
因此,有清一代的公主,很少有生兒育女的,即使有子女,往往也是駙馬的側(cè)室所出。這樣,清代的公主十有八九是害相思病而死。如若公主死在駙馬前面,駙馬就會被逐出府第,府中的房屋、器具、衣飾、珠寶等,則盡數(shù)納入宮中,唯獨進入管家婆婆腰包中的那一部分,除了房屋帶不走外,其余都歸她所有。
清人入關兩百多年來,其公主、駙馬與民間老百姓一樣夫婦相諧、子女眾多者,只有道光帝的大公主與丈夫符珍一對。大公主剛結(jié)婚時,要宣召駙馬,也遭到管家婆婆的阻撓,以致一年多也未能見上丈夫一面。大公主又氣又怒,但還是耐著性子沒有發(fā)作。一次入宮時,大公主跪在道光帝面前問:“父皇究竟把臣女許配給誰了?”道光帝奇怪地反問:“不是把你嫁給符珍了嗎?你怎么會不知道呢?”大公主道:“符珍是個什么模樣?女兒出嫁一年多了,連面也沒有見過?!钡拦獾塾謫枺骸盀槭裁匆姴坏剿??”大公主恨恨地說:“保姆不讓臣女與他相見,臣女又有什么辦法?”道光帝惱怒了:“你們夫婦之間的事,保姆怎么管得了許多?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有了父皇的這句“金口玉言”,大公主回府后,就把符珍召進內(nèi)室,長期相伴。保姆借祖宗的規(guī)矩阻攔,被她用父皇的口諭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保姆也是欺軟怕硬,哪敢再多嘴多舌。此后,大公主與符珍伉儷情深,共生了8個子女,可謂有清以來,首屈一指。
從大公主的事例可以看出,公主夫婦被保姆阻隔,皇帝并不知情,只是兩百多年間的公主們,都因臉皮太薄,羞于啟齒,因此每每容忍,寧愿自傷而死。管家婆婆虐待公主,甚至超過了鴇母虐待妓女。但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清宮有太多“祖宗之制”,授給了管家婆婆以“照應”之權(quán),才釀成了公主們的悲劇。唯獨道光帝的大公主,敢于蔑視這些“祖制”、“禮法”,不愿屈服于殘酷的現(xiàn)實,敢于為追求幸福而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