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諸葛亮為什么跟張飛之死脫不了關(guān)系?
張飛原是幽州涿郡人,家世頗豐,曾經(jīng)做過屠夫,也賣過酒,愛好結(jié)交天下英雄豪杰。他天生豪爽,一身熱血,遇到皇室破落戶劉備和逃難而出的關(guān)羽后,豪情沖天的他被他們二人折服,桃園三結(jié)義后更是將他們看作至親好友,情愿為他們兩肋插刀、披肝瀝膽,以至于后來跟著劉備他們走上了參軍之路,成為一方豪強。但是張飛的目的性并不是很強,他沒有追權(quán)逐勢的強烈愿望,只愿憑著一腔豪情為自己崇敬的人賣力經(jīng)營。
所以張飛心甘情愿地為劉備效勞,對于劉備可以說是赤膽忠心。張飛在心里是有著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的,他始終崇拜著自己的結(jié)義大哥。張飛曾對劉備說過:“所有不姓劉的都能做天子,何況哥哥又是劉漢宗親,別說是漢中王,就是皇帝哥哥也能做!”可見,張飛一心支持劉備。除此之外,張飛又打心眼里厭惡曹操等奸邪之人,一度因為懷疑關(guān)羽轉(zhuǎn)投曹操而想要與兄弟決斗??梢?,張飛這人直性子,又有懲惡揚善的淳樸天性,與心機頗深的劉備等人其實大不相同。
后來當(dāng)劉備依靠諸葛亮和桃園兄弟的力量建立劉漢之后,張飛顯然不能看清劉備心中的腦回路。任何一個得權(quán)者通過手足之力清除異己后,必定要守護自己的位置,而這些輔政之臣便是首當(dāng)其沖的皇位的威脅者。于是思想簡單的張飛便在關(guān)羽之后成了劉備的靶子。作為三兄弟這些年打拼成果的首要既得利益者,劉備清楚地認識到,一個普通人可以有兄弟來同甘共苦,而一個上位者卻只能有下屬來分擔(dān)責(zé)任,而不能有兄弟來分享權(quán)勢。
也就是說,當(dāng)一個人有一塊肉餅時,他可以毫不猶豫地將其分給自己的兄弟,而當(dāng)一個人得到了一塊金餅,他就很難再找兄弟們前來分餅了,相反,他會在手里攥得緊緊的。關(guān)羽張飛等人的存在對于劉備來說,是自己后代繼承皇位的阻礙,是自己家天下理想的絆腳石。于是,劉備為了阿斗能順利繼承皇位,勢必要著手為兒子清理門戶。而兄弟相殘自古為人詬病,況且于禮于義,劉備都找不到一個可以除掉張飛的理由。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張飛送與自己的敵手,如此一來,既能除去張飛,又能在之后的復(fù)仇中全了自己忠孝兩全的名聲,還能激得民眾上下一條心,這種打算可謂是一舉數(shù)得。
有人說,劉備的一大才能是“哭”,裝弱博取同情、收攏人心,那么,劉備的另一大才能便是借力。在劉備的奮斗之路上,少不了一眾猛將與智者的扶持,借著他們的付出,劉備終于走到了巔峰之上。這次,對于兄弟張飛的暗算,劉備也是借了諸葛亮之手。諸葛亮足智多謀,但心機也頗深,早前因為政見上的不合,怕是早已對關(guān)張二人起了殺心。而且,諸葛亮擅長權(quán)謀之術(shù),喜歡使用心理戰(zhàn)和遠程戰(zhàn)殺人于無形,保證安全可靠。此外,諸葛亮精通神鬼之道,能托旨上天實行陰謀,不會引人懷疑。后來,諸葛亮果然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
諸葛亮對于張飛采取了若要一人瘋狂,必先讓其膨脹的策略。諸葛亮慧眼識人,能認清每一個人的長處,然后將其放到合適的位置,所以鎮(zhèn)守華容道的關(guān)羽聲名更盛,當(dāng)陽橋勇退百萬兵的張飛也志得意滿。此次諸葛亮在將張飛吹捧到極高的地方后又對其采取放縱政策。瓦口關(guān)一役,諸葛亮送張飛三車美酒助其計取張頜,張飛成功之后抑制不住地得意。本來就貪杯的他如此一來更加好酒,整日里沉醉不醒,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一只腳已經(jīng)踏進了鬼門關(guān)。果然,張飛醉后鞭撻親衛(wèi),最終被殘忍殺死。
如果說諸葛亮是張飛之死的直接推動者,那么劉備就是遞刀的那個人,并且事發(fā)時還在暗地旁觀。劉備表面上雖然顧忌著張飛的貪酒而并不贊成諸葛亮的送酒一事,但是劉備并沒有阻止這一行為,并且在派人去增援張飛的時候也并沒有捎去節(jié)酒的囑托。在征討吳國之前,劉備曾這樣囑咐張飛:“我一向知道你好酒后發(fā)瘋,用鞭子打人后還允許別人在近前伺候,這樣極其容易招致災(zāi)禍??!從今往后你要寬以待下,千萬不能像之前一樣了??!”但是,劉備在稱帝三年后才決定為關(guān)羽報仇,全不顧在這三年里張飛等得抓心撓肺,成日里借酒消愁,身體早已被酒傷透了。此時劉備發(fā)兵征吳,讓身體漸傷的張飛領(lǐng)兵,又不替張飛換掉平日里被他鞭撻過的士卒,這不是明擺著讓張飛去送死嗎?然后借諸葛亮之手前去送酒,好一招借力殺人于無形!
張飛去后,桃園三兄弟便只剩劉備一個孤家寡人了。要知道蜀漢的建立尚且需要兄弟鼎力相助,那么一統(tǒng)三國豈不是更應(yīng)該兄弟齊心?如今只有劉備一人帶著諸葛亮在紛爭中求生存,讓自己越來越大的胃口永無止境地張著,最終將自己也葬送了進去。白帝城托孤,劉備又是依靠自己的殺人于無形之術(shù)暗中鏟除了作為自己兒子潛在競爭者的諸葛亮,可謂是堅持算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