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歷史上在南方定都的王朝都比較短命
2017-06-07 22:12:1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dǎo)語:首先中國歷史上主要的威脅基本上是來自北方和東北的異族。如匈奴、鮮卑、羯族、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滿族等等。而來自南方異族的威脅幾
首先中國歷史上主要的威脅基本上是來自北方和東北的異族。如匈奴、鮮卑、羯族、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滿族等等。而來自南方異族的威脅幾乎很少,而且最多在邊境上搶劫幾座城池,很難突入珠三角,別說進入長江甚至黃河流域。
其次長期以來,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重心一直都在北方,尤其隋唐之前,在隋唐之后南方經(jīng)濟開始和北方并駕齊驅(qū),宋代開始南方經(jīng)濟全面超過北方,而即便宋代以后,也只是經(jīng)濟上超過,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
所以,大部分強大的大一統(tǒng)王朝都把國度建立在北方,如秦、兩漢、西晉、隋、唐、北宋、元、明(明成祖之后)、清。
等到一個朝代不得不把都城建在南方,多半要么國力衰落,北方淪陷,殘部逃往南方,茍延殘喘,如東晉、南宋、南明;要么建國時,北方已經(jīng)淪陷異族多年,如南朝的宋齊梁陳;要么北方始終有強大的中央王朝,自己只是利用長江天譴和北方王朝暫時無暇南下,暫時裂土而王,如孫吳、南唐等。當(dāng)然,朱元璋和建文帝時期的明朝除外。
所以就是不奇怪,南唐,南宋,南明為什么被北方的強敵滅亡,因為本身就力量弱小到只有南方的半壁江山。有能力的話要么很早就北伐成功,要么就不會北方失陷,以致逃到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