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魏忠賢在明朝只手遮天 卻斗不過16歲崇禎
明朝魏忠賢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大太監(jiān)之一了。他在明朝天啟年間權傾一時。古代皇帝被人稱為“萬歲”,他卻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以至于當時的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然而,盡管魏忠賢只手遮天,誰都不放在眼里,可當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后,迅速將他拿下。魏忠賢為何斗不過16歲的崇禎皇帝?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為什么能夠在天啟年間擁有那么大的權力?
其實,從朱元璋開始,明朝就對太監(jiān)的權力進行了限制。朱元璋規(guī)定太監(jiān)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干預政事,對他們控制很嚴。還制了一塊鐵牌放在宮門,明文規(guī)定“內(nèi)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只不過,從明成祖朱棣以后的那些皇帝,或者為了感謝太監(jiān)的幫助,或者為了對抗文官集團,使得太監(jiān)逐步得到重視。太監(jiān)的權力變得更大,“內(nèi)臣不得干預政事”基本上成了一紙空文。
這是魏忠賢得以崛起的大背景。魏忠賢之所以能夠獲得那么大的權力,還得益于天啟皇帝的特殊性。
天啟皇帝朱由校,就是我們熟知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當皇帝時還不到16歲。他小時候沒有讀過什么書,一心只是貪玩,對于處理軍國大事之類根本就不感興趣。他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孜孜不倦地研究木匠活。
別說,朱由校干木匠活還頗有“天分”,他心靈手巧,自己設計制作的床,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而且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此外,還會制作許多精美的娛樂器具,甚至還能制造房屋、花園之類。如果他不是一個皇帝,而是真的來做木匠,搞不好就是另外一個魯班。
但是,皇帝到底是皇帝,每天都必須處理浩如煙海的軍國大事。怎么辦呢?朱由校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將皇帝的職責,轉移給身邊最信賴的人——魏忠賢。于是,魏忠賢就有了號令天下的機會。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之所以魏忠賢能夠擁有那么大的權力,完全是因為皇帝的授權。正是因為皇帝的授權,才成全了大太監(jiān)魏忠賢。
而一旦下一個皇帝想要回收權力,魏忠賢就什么都不是。
巧的是,天啟皇帝朱由校繼承者,即崇禎皇帝,與朱由校的性格完全相反。朱由校不關心軍國大事,崇禎則事必躬親;朱由校信任太監(jiān),崇禎則相對更信任文官;朱由校做事大大咧咧,崇禎則城府很深……這就注定了,一旦崇禎皇帝掌權,魏忠賢的下場就不妙了。
魏忠賢何嘗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因此,崇禎上任后,他百般巴結,想要繼續(xù)保持地位。為此,在崇禎皇帝上任之初,魏忠賢就送上絕色美女。只不過,崇禎皇帝不為所動。只是為了不引起魏忠賢的疑心,才納入宮中。
很快,崇禎就對魏忠賢痛下殺手。魏忠賢苦心經(jīng)營多年的王國,立即遭遇滅頂之災。魏忠賢被迫自殺,他的黨羽被盡數(shù)清除,暴尸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