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的桃色緋聞與他的離奇暴斃之間有關系嗎
龔自珍在京做官時,是明善堂主人的上客。主人的側福晉顧太清慕其才,二人有曖昧事。有人說,龔自珍詩集中游仙詩及詞中《桂殿秋》、《憶瑤姬》、《夢玉人引》諸闕,倘恍迷離,都是為這件事而引發(fā)的。后來被明善堂主人察覺,只好引疾歸鄉(xiāng)。結果還是被明善堂主人鴆殺了。
還有一說。龔自珍晚年眷戀一個私娼,叫靈蕭,而靈蕭卻另有所愛。有一天,他去靈蕭家,遇見了那個人,龔自珍讓靈蕭與他斷絕往來。靈蕭明應,而暗中往來愈密切。半年之后,龔自珍在靈蕭家又遇到那人。龔自珍回家拿了鴆毒交給靈蕭,命她毒死那人。這種毒藥本出自宮內(nèi),服下后并非立即死,死后也沒有傷痕可驗。那靈蕭收下藥,隨即放入酒中,端給自珍。龔自珍飲下,回到家就感不適,數(shù)日后死了。
雖然日子過得苦哈哈,龔自珍詩歌中卻不乏艷情之作,這與他的生活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他對女性的欣賞,讓他一生中有過許多短暫的情緣。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他與清代女詞人顧太清的情感糾葛。這一段情事,是清代最廣為人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段秘聞,稱為“丁香花公案”。
這段公案,起源于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一首。詩歌寫道:“空山徒倚倦游身,夢見城西閬苑春。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遞與縞衣人。”篇末并自注云:憶宣武門內(nèi)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這里的“宣武門內(nèi)太平湖”,指的是乾隆曾孫、宗室才子、貝勒奕繪的府邸;而“丁香花”、“縞衣人”,則被附會為奕繪的側福晉顧太清。
奕繪和顧太清都能詩善文,與京中文人墨客過從甚密。龔自珍本是他們夫婦的座上賓。人們認為這首詩表明顧太清與龔自珍之間存有曖昧之事。清末學者冒廣生《讀太素道人〈明善堂集〉感顧太清遺事輒書六絕句》首次將此事書之成文:“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來。人是傾城姓傾國,丁香花發(fā)一徘徊?!边@起“丁香花公案”遂廣為流傳,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辟謠者有之。清末的曾樸曾將此事虛構一番,寫入了小說《孽海花》的第三、四回,兩人的所謂“情事”更是得以盛傳。
龔自珍與顧太清一為當世才子,一為聞名才女,二人的情緣是真是幻,直到今日仍然爭執(zhí)不休。只是,這件事對兩位當事人的一生影響深遠。顧太清被逐出王府,從此流落市井。1839年(道光十九年),龔自珍也辭官回鄉(xiāng)。他匆忙離開京師之后,對進京心有余悸,曾遣仆人入京迎接家眷,自己并不親往。兩年后的八月廿十,龔自珍暴病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