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功德碑難住了明成祖 最后竟這樣解決的
都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中國古代的很多人物都希望讓自己的事跡能夠千秋傳頌,有的人影響當(dāng)世,寫進(jìn)史書,不過寫進(jìn)史書也分名留青史和遺臭萬年,這件事不可控性太大。
還有的人修廟修塔,讓周圍百姓逢年過節(jié)的拜一拜,不過很有可能冷場,最后沒人搭理。還有的人就動了修碑刻字的主意,想怎么捧自己就怎么捧,保留時間還長。
明朝就有一代皇帝,他費了挺大勁從自己的親侄子手中奪取了皇位。雖然做皇帝很過癮,但是來路不明的皇帝就不是那么光彩了,所以他就想方設(shè)法為自己漂白。其中的一項措施就是為自己的父親修碑,表示孝心,也說明自己是高祖皇帝的親生兒子也有合法繼承權(quán),這個人就是明成祖朱棣。
朱棣為了表示誠意,這個石碑修的是十分華麗,也十分巨大。不過就是因為大問題就來了。這個石碑分成兩個部分,下邊是一個大龜石像,作為碑座。另一部分就是巨大的石碑主體??墒且驗檫@個大龜石像修高了,另一方面這石碑也修大了,當(dāng)組裝的時候,竟然沒法把這個石碑裝上大龜背上。
朱棣很苦惱,修碑表示孝心,沒表示成,反而成了笑話,那怎么行?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朱棣晚上睡覺做了一個和這個石碑有關(guān)的夢。夢里隱隱約約有人告訴他,要想石碑順利完工,必須人不見龜,龜不見人。
朱棣夢醒以后就琢磨這句話的意思,很快就想通了,他命人將大石龜用土填了起來,將石龜周圍都墊高了,然后在修一個緩坡,再讓人順著緩坡將石碑放到這個土堆上方,最后把周圍的土一點點的清理掉,等清理干凈以后,石碑也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穆湓谑敱成狭恕?/p>
這個事是《智囊》中關(guān)于明成祖朱棣的一個小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還有待考證,不過這個小故事的思路還是很棒,既然不可直中求,那就迂回曲中旬。將石碑直接放到石龜背上實現(xiàn)不了,那就將石龜埋了,將周圍墊高,堆出一個緩坡,然后這將石碑放上去,雖然費工夫,不過卻已經(jīng)可以付諸實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