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了逃命三次把自己的兒女踢下車
都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為了自己的千秋霸業(yè),為了自己的江山,有的人居然罔顧親情,在逃命的馬車上數(shù)次把自己的親生兒女趕下車,這樣的男人即便成功了,也能叫做男人嗎?
剛才是爆炸君的爆炸式言論,熟悉歷史的朋友大概已經(jīng)猜到爆炸君說的是誰了。沒錯,他就是被譽為草莽英雄的大漢的創(chuàng)建者劉邦。說起劉邦,吹棒者大都說他是“斬白蛇起義”的英雄好漢,但是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有幾件事做得確實不大“地道”。比如今天咱們要大書特書的“趕兒女下車”。
關(guān)于此事,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里記載得很詳細——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qū),柰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這段話有幾個名字需要給大家特別解釋一下,“漢王”指的就是劉邦;“孝惠、魯元”指的是劉邦的兒子漢孝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名不詳);滕公指的是劉邦手下大將夏侯嬰。當(dāng)時劉邦在彭城被項羽大敗,夏侯嬰駕著馬車載著他拼命跑路,在路上遇到了劉盈和魯元公主,于是就帶著他們一塊逃跑。但是劉邦這家伙害怕多載兩個人會讓馬兒跑得慢,所以就接連三次將自己的兒子和女兒趕下馬車。
面對這種情形,忠厚老實的漢子夏侯嬰也看不下去了,“死則死耳,豈能拋兒棄女!”這或許是夏侯嬰的內(nèi)心獨白,于是夏侯嬰三次將被劉邦推下車的孝惠和魯元公主扶上馬車。也正因為如此,后來霸道的呂后大權(quán)在握后雖對一干重臣進行了打壓,但始終對夏侯嬰極為照顧?;蛟S是在感念他這個老實人曾在孩子他爹手里救過她的孩子們吧。
“雖急不可以驅(qū),柰何棄之?”——雖然情況危急,但馬也不能趕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們?nèi)拥裟兀烤褪窍暮顙氲倪@句話,孝惠、魯元姐弟倆的命保住了。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兵荒馬亂中,一個男人的偉大和一個男人的渺小。
當(dāng)然,大概也存在為數(shù)不少的男人很贊同劉邦當(dāng)時的做法。“管他呢,只要老子能活命,哪怕洪水滔天呢!”這大概就是當(dāng)時劉邦內(nèi)心的獨白吧。當(dāng)然他不會知道他當(dāng)時的舉動竟被史家如實記述下來,不過奇怪的是,很多人在《史記》中讀到這一段時都無不感嘆劉邦的“大人物胸懷”呢!
不過要爆炸君說,作為一個父親,劉邦在危難面前只想著自己活命卻罔顧親情倫理,接連三次把從死亡之淵爬上來的兒女趕下車。說實話,很難想象這兩個孩子會懷著怎樣的悲哀看待他的父親。與此同時,劉邦作為一個坐在里車的男人,簡直和駕車的那個男人夏侯嬰有著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