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劊子手 背后的這些秘密你知道多少
在各類古裝或歷史影視作品中,幾乎從來都不會缺少一類人——刑場上冷血無情的劊子手。當(dāng)然了,這影視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劊子手并不是導(dǎo)演憑空加進去的,而是封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類職業(yè)。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行規(guī),那么,這看似普通的劊子手這個職業(yè),背后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門道呢?
劊子手與驗尸的仵作、替人縫合尸首的二皮匠一起被稱為撈陰門錢的職業(yè),而這其中又以劊子手最讓人懼怕。因此,可以說,劊子手并不是一個孤獨的職業(yè),它也有自己的“朋友”。
影視劇中的劊子手幾乎都是兇神惡煞、長相丑陋的的彪形大漢。其實,廣大導(dǎo)演們還真沒有“冤枉”劊子手。歷史上真實的劊子手確實是讓人不敢直視的彪形大漢。那么,劊子手為何都是這樣的一群人,其實也很好理解,劊子手就是專門斬他人頭顱的,這就必須要求劊子手從外形到內(nèi)心都要有一種讓人懼怕的感覺,自然的,兇神惡煞的彪形大漢就是最好的人選。
劊子手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這就要求想要成為劊子手的人也必須經(jīng)過特殊的培養(yǎng)。最初的劊子手幾乎都是屠戶出身,而且一般要求進入屠宰行業(yè)十五年以上。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劊子手很少有子嗣的,但為了繼續(xù)培養(yǎng)新人,那些老的劊子手就會領(lǐng)養(yǎng)孩子。領(lǐng)養(yǎng)后,這些師傅們都會手把手的教他們殺生,從最初的屠宰雞鴨開始到最終的上刑場斬殺犯人。因此,劊子手與劊子手之間很多都是養(yǎng)父養(yǎng)子、師徒關(guān)系。
劊子手在施刑前幾天都會苦練刀法,在上刑場之前,他們都會做三件事情:喝酒敬天地、拜鬼神。而這其中又以喝酒最為講究,劊子手喝的酒油童子尿、露水、烏鴉血、蛇果等配成,此外,劊子手還會將酒噴到刀上,據(jù)說是為了遮擋怨氣。
影視作品中,我們都會聽到判官發(fā)出的判決:將某犯人午時三刻進行斬首。歷史上斬首犯人的時間的確幾乎都是定在午時三刻。之所以要選在此時,據(jù)說是午時三刻時陽氣最盛,此時斬首犯人,陰氣即時消散,犯人練鬼都做不了。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從未見過劊子手與犯人說話的,這其實時劊子手的行規(guī)。行規(guī)規(guī)定:劊子手不能與犯人交頭接耳、不理會犯人的攀親、不與犯人目光對視。
據(jù)說刑場上給犯人施刑的劊子手一般有兩人,一人在犯人前面,作用是分散犯人的注意了,而另一人則趁犯人不注意時手起刀落將其斬殺。
幾乎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祖師爺。劊子手也不例外。而劊子手的祖師爺相信很多人都難以想象,據(jù)說是樊噲、張飛、魏征三人共同組成。之所以有樊噲張飛,是因為他們在成名之前都做過屠戶,而魏征也在其中就很難讓人理解了,有個說法是,魏征有個斬龍典故,且他在做官前做過道士,懂得一定的道術(shù),而這些道術(shù)又被劊子手掌握,但這個說法很難得到考證。
如今,劊子手這個古老神秘且兇狠的職業(yè)早已離我們遠去,這也充分說明了人類進入到了一個更加文明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