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城后妃寢宮的分布有何玄機?
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后宮 常常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盡管大家都知道古代帝王有后宮這么回事,但大部分人也只是知道個大概。下面,我么就來詳細的說說。
要是往細了說,比如后宮制度怎樣形成,各個朝代后宮嬪妃的級別,紫禁城內后妃寢宮怎樣分布,還有嬪妃如何侍寢等等,這些問題恐怕很少有人能說清楚。
言歸正傳, 紫禁城后妃寢宮的分布到底有什么玄機呢?
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宮廷劇,大家從這些宮廷戲中對后宮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但這些宮廷戲在故宮取景大多是外景,真正在故宮建筑內拍攝的十分有限。
因為劇組拍攝會給建筑及文物帶來安全隱患,所以故宮博物院早已禁止拍攝,大部分的宮廷戲都是在橫店影視城拍的。
明清兩代后妃的寢宮都分布在紫禁城內廷的東西六宮,只是在明代時,皇后住坤寧宮,其余嬪妃住東西六宮;清代皇后嬪妃都住在東西六宮。
在乾清宮和坤寧宮東西兩側有兩條長巷,長巷兩邊就是東西六宮了。東六宮的兩條長巷叫東一長街、東二長街,自然西六宮的兩條長巷就是西一長街和西二長街。
東西六宮的每一座宮殿都十分大,平均下來每座占地也有2500平米,分別由前殿后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當然,每座宮殿少不了的還有太監(jiān)宮女的住所,稱之為耳房、水房。
關于后妃侍寢,明清帝王略有不同。在明朝皇帝和嬪妃交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妃子去皇帝寢宮侍寢;另一種據(jù)說是在每座宮苑前掛一個紅燈籠,皇帝去哪個妃子那里,就將其宮苑前的紅燈籠摘下。在清朝,關于侍寢的排場更講究了。
每晚皇帝用膳時,各宮嬪妃都會在養(yǎng)心殿候旨,當敬事房的老太監(jiān)把寫著各宮嬪妃的名字的綠頭簽擺在皇帝用膳的餐桌上時,皇帝翻誰的綠頭簽,首領太監(jiān)就會傳喚誰,其他嬪妃各回本宮。
此外,皇后從不參加這種候旨行列,因為皇后可以住在養(yǎng)心殿體順堂,皇上若是要皇后侍寢,可以直接去養(yǎng)心殿體順堂。
這就是紫禁城內后妃寢宮怎樣分布以及嬪妃如何侍寢的大概了。大家或許會在某些宮廷劇上看到把嬪妃用被子包起來,然后太監(jiān)將其扛到皇帝寢宮侍寢,小編提示此說多為野史、巷議杜撰出來的情節(ji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