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軍師的歧途 韓信功成名就
中國古代的文人士子其實都有一個夢想,遇到賞識自己的“主公”,成為神機妙算的軍師謀士,成天搖搖鵝毛扇,搖頭擺尾發(fā)感嘆,到了關鍵時刻給主公蹦出幾個“關鍵詞”,就徹底扭轉政治軍事局面。韓信就懷揣著這樣的夢想。
秦末天下群雄并起的時候,韓信投靠項梁、項羽,但是韓信孑然一身,還有胯夫的惡名,無論項梁還是項羽都不能驟然提拔韓信成為統(tǒng)兵一方的將領。只有想英布、彭越、張耳、陳余這樣自己招募拉起一支隊伍的人,項梁、項羽、劉邦才會足夠給予重視。項羽給一個持戟郎的可以獻計獻策近侍,已經(jīng)是對韓信最大的提拔(如果是三國時期,這樣近侍的持戟郎可是謀士夢寐以求的位置)。想不通的韓信只有跳槽,但是到劉邦那里,他依然是一個治粟都尉,是一個后勤官僚。
得到蕭何的竭力推薦,韓信成為漢軍的“大將”。但這個大將其實與幕僚沒有任何區(qū)別,依然是給劉邦獻上一些計策,韓信自己沒有一個部下和一個編制的部隊,具體的作戰(zhàn)還是劉邦親自下令、部署(曾在軍隊服役的人會明白,一把手才是作戰(zhàn)指揮的中樞,具體作戰(zhàn)只能是這個一把手)。因此三秦戰(zhàn)役的勝利和后來的彭城之戰(zhàn)的失敗,韓信起到不過是一個參謀長的功勞和責任。
但是機會還是終于降臨了,彭城之戰(zhàn)的失敗,漸漸領悟的韓信抓住機會,在亂軍中趁勢而起,收集亂兵臨時直接指揮他們,敗退了數(shù)百里后,在京索之地終于擋住了強弩之末的楚軍,立下的第一個實實在在的戰(zhàn)功,進入了劉邦的法眼。于是劉邦自己親自率軍在“成皋——滎陽——敖倉”與項羽的楚軍開始決戰(zhàn),而韓信被任命為“右丞相”,第一次獨立領兵去北方對付叛盟的魏王豹,韓信從此真正走上統(tǒng)兵作戰(zhàn)的生涯!
韓信終于領悟到做搖頭擺尾的狗頭軍師是沒有出路,只有統(tǒng)帥一支部隊,立下實實在在的戰(zhàn)功才能真正出人頭地,成為一方大員!也因此,韓信在漢初的地位,其實遠在張良之上。而像獨立領兵的盧倌等人,地位也遠遠在張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