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各朝皇上駕崩后 后宮三千佳麗何去何從?
古代皇帝一人坐擁“后宮佳麗三千人”,堪稱最有艷福的人。但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當(dāng)皇帝駕崩之后,其妻妾們又將何去何從?下面盤點了三千后宮佳麗的幾種人生出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應(yīng)該是最好的結(jié)局了。如果碰上新皇帝比較年幼,甚至有獨攬大權(quán)的可能。一般而言,她們可得奉養(yǎng)于別宮別院,如紫禁城的西北角有專門為先皇妃嬪修建的宮殿群,包括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英華殿及慈寧花園等。著名的如西漢的呂后、竇太后,清代的慈禧太后,都曾經(jīng)權(quán)傾一時,連皇帝的性命都可予取予求。
北齊有位婁昭君甚是厲害,他生了六子二女,其中的四個兒子都相繼做了皇帝,另有兩個女兒做了皇后,被稱為“九龍之母”。后宮妃嬪有生養(yǎng)皇子,且其子有封國者都可以出宮,前往其子的封國安享晚年,稱王太后。這樣的結(jié)局,也算是比較圓滿的,既遠離權(quán)力爭奪的中心,又可以平平靜靜地待在自己的兒子身邊。漢高祖妾侍薄姬,是一個好命的女人。她原來只是個織布工房的女工,被漢高祖臨幸后生下代王劉恒,丈夫死后隨其子來到代國。后來劉恒即位做了漢文帝,她也就從王太后升格為皇太后了。
改嫁也是后宮佳麗的一個出路。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改嫁對象不同,她們最后的命運也不會相同。隋煬帝楊廣的皇后蕭氏,一生迷倒過六位皇帝,曾一度嫁給兩任突厥可汗,最后被唐太宗納為昭容。她在唐宮中度過了18年平靜的歲月后壽終正寢。一生歷盡千般滄桑,卻也落得個不錯的結(jié)局。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王朝里,皇帝的女人也可“父死子繼”。比如窩闊臺即位后,經(jīng)常按照蒙古人的習(xí)俗寵幸鐵木真遺留下來的妃子。對于一些低級的嬪妃,也有遣散回家的列子。不過,有的朝代只許嬪妃回家但不許她們改嫁。
南朝的高門大族權(quán)勢很盛,故其嫁入帝王家的閨女在皇帝死后回家的可能性較大。明英宗曾下旨給周憲王弟朱有爝:“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遣歸。”雖只說是親王家,但也可以看出皇帝的態(tài)度。幾乎每位皇帝有建有巍峨壯麗的皇陵,皇帝死后失去依靠的嬪妃便成為了守陵人的重要來源。漢代的才女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嬪妃,她為成帝陵守墓直到去世,每天陪著石人石馬,很是冷清。從其賦“永終死以為期,愿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中可見一斑。晨鐘暮鼓、青燈古佛、遠離塵世、面壁修佛的比丘尼生活也是一些無子的低等級嬪妃最后的歸宿。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武才人便出家于感業(yè)寺?,F(xiàn)今感業(yè)寺中扔留有武則天汲水井一口。嬪妃為夫殉葬的情況歷代不絕,三千佳麗就這樣隨帝王而去,香消玉殞,甚至慘絕。經(jīng)考古發(fā)掘,在秦始皇帝陵內(nèi)城西北部,有將近一百座妃子的墓葬。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用了46名妃妾、宮女殉葬。直到第六位皇帝英宗,他生前無甚大作為,但在死前下了一道遺詔廢除了殉葬制度,果真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對于有些嬪妃來說,皇帝死了,便失去了靠山,等待她們的,竟是被殺的命運。
漢高祖死后,其寵妾戚夫人被呂后囚禁,貶做舂奴,留下了“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dāng)誰使告汝”的悲歌。最后,受盡孽待,成為“人彘”,慘絕人寰。以上列舉的都是古代嬪妃歸宿的通常情況,也一些不少非正常的情況,想來也是傳奇味十足。北齊滅亡后,武成帝皇后胡氏,竟拉上兒媳穆黃花(亦是齊安帝皇后)做起了妓女。她打著前朝太后、皇后的旗號,生意異常興隆。最為成功要數(shù)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了,她經(jīng)歷了出家感業(yè)寺、改嫁唐太宗、被冊封皇后、升級為太后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以九五之尊為最后的歸宿,也算是空前絕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