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么厲害怎么在取經(jīng)時武力值驟降
看過西游記的讀者朋友心里應該會生出一個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大圣爺在天庭里那么折騰時,都沒什么人能攔的住他,可是一到了西天取經(jīng)的時候,卻是干啥啥不行了呢?其實這個答案并不難找,我推薦大家再去回顧一遍封神榜,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端倪。問題的關鍵并非出在大圣爺?shù)纳砩?,而是因為那些妖怪,原本就跟他們的主人實力差不了太多?/p>
像是文殊的坐騎,乃是一頭青獅,曾在烏雞國讓大圣爺吃了不少的苦頭,還有那普賢的坐騎六牙白象,以及觀音座下的金毛吼,這三位都在西游記中出現(xiàn)過。我們都知道,上述的三位菩薩共同的師父就是元始天尊,也就是玉虛宮的第二代弟子。而在封神榜中,而那三頭坐騎乃是通天教主的弟子,也就是碧游宮的第二代弟子,這么說來的話,他們其實都屬于鴻鈞老祖的同輩徒孫,雖然一個是主人,一個是坐騎,但身份上其實就是師兄弟。
西游記之中因為大圣爺受了五百年刑罰,又被玄奘大師洗滌了心靈,后來已經(jīng)變得頗為乖巧,就算是出于對他們的尊重,他也不會跟文殊等人真正動手,一決高下。不過青獅他們因為跟自己的主人都是師兄弟,所以實力上應該差距不會太大,而且是在封神百年之后,大圣爺才剛剛出生,再加上期間浪費掉的時間,他們的道行比較之前應該更加強橫才是。
除卻上述三大妖怪,還有太乙座下的獅子以及太上老君的青牛,實力應該更加強大,實力甚至超越了文殊等人。要知道他們可都是師叔輩的,按照麾下坐騎實力與自己相仿來推斷,文殊等人在青牛面前也就是個小小的師侄,實力相差太多了,甚至連那高高在上的佛祖都清楚地表示他對這頭青牛也是無濟于事。
不僅是這方面的原因,大圣爺之所以上崗之后,職業(yè)能力迅速下滑,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水平評測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非常大的漏洞,給他造成了一種自己天下無敵的錯覺,而當真正的踏入社會,他卻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跟他想象的不太一樣。說白了,就是當初他大鬧天空的時候,有人因為一己私利而放過水。很多人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尤其是在看過封神榜之后,這種說法就更容易受到肯定。
首先,實力雄厚的三清并沒有出手,或者說沒有真正出手,例如太上老君,他作為鴻鈞的大弟子,怎么可能連一個小小的石猴都收拾不了。不僅是他,我國自古以來都是道教為尊,佛教作為舶來品地位很低,但是在西游記中卻占據(jù)著最為巔峰的位置,這其實也是放水的一種,那么為什么他們選擇放水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性的人物,那就是統(tǒng)御天庭的玉皇大帝。他本是鴻鈞老祖座下的一個小書童,被委以掌管天下的重任,可是我們在大圣爺收拾他的過程中也都看到了,雖然平日里她威風八面,但是真到了動手的時候,根本沒有半分實力,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他是沒有資格掌控三界的。
而那三位大弟子,見師父居然將天下交給了這樣一個無用之人,心里沒有怨恨是假的,早就憋著要整整玉皇大帝這個毛頭小子,現(xiàn)如今大圣爺自告奮勇,他們當然是樂的清閑,既泄了心頭只恨,還免掉了惹禍上身的麻煩,一手借刀殺人可謂是使得出神入化。
另外關于那些稱大圣爺是鴻鈞老祖的第四位弟子的也都歇了吧,我們知道在他入世之前,他是拜在菩提老祖的門下,山門在靈臺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先看這地名,“靈臺方寸山”,簡稱就是靈山,與如來佛祖的道場名稱不謀而合。當然我的意思并非是指他的師父是如來佛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位所謂的菩提祖師,應該也是跟如來佛祖同宗同派的一位西方尊者,為什么這么說呢?
早在第一回大圣爺上方寸山的時候,作者就曾這樣描述過:“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這句話明確的點名他就是西方來的。再者菩提也并非是道家產(chǎn)物,現(xiàn)今的菩提子多產(chǎn)自于印度、尼泊爾等地區(qū),跟這個稱號多半是源自于同一片地域。之所以看起來他像是道家圣人,主要是因為佛法中化身無量的說法,也就是說他既然已經(jīng)成佛,就可以化身成任何人,成為道人模樣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