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的性生活為何那么開放?宣太后有幾個男人
羋月的性生活,為何那么開放?
熱播劇《羋月傳》海報秦宣太后在性生活上放蕩不羈,與商鞅變法排斥仁義、貞廉有關電視劇《羋月傳》播出后,劇中主人公秦宣太后的歷史,被媒體一再“普及”。其中秦宣太后在性生活上放蕩不羈,與商鞅變法排斥仁義、貞廉有關。
電視劇《羋月傳》播出后,劇中主人公秦宣太后的歷史,被媒體一再“普及”。其中最津津樂道者,莫過于秦宣太后超級開放的性觀念。史載,宣太后執(zhí)政期間,韓國曾向秦求救。宣太后在朝堂上對韓國使者大談性生活:“從前服侍先王。先王把大腿壓在賤妾身上,賤妾很難受;先王把身子壓在賤妾身上,賤妾卻很愉悅。為什么呢?因為承寵交歡,對賤妾有利。韓向秦求救,要拿什么讓秦不覺得沉重,而感到愉悅呢?”①這種開放,不止于言辭,且見于行動。執(zhí)政期間,宣太后曾與秦國北方強敵之主“義渠君”私通生了兩個兒子,換來秦國北方邊境的三十余年平靜;晚年又在甘泉宮詐殺“義渠君”,徹底剿滅了義渠國。②此外,宣太后長期豢養(yǎng)情夫,也是當日人所共知之事。
這種開放,一般被解讀為兩大原因:1、秦國地處西陲,受戎狄文化影響較大,故不似中原國家那般重視禮教;2、宣太后取得執(zhí)政地位后,權勢熏天,自我放縱。其實呢,還有第三大原因,也是特別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商鞅變法。商鞅曾把禮樂、詩書、良善孝悌、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zhàn),列為毒害國家的“六虱”。認為國家要想強盛,必須先鏟除仁義、和平、善良、孝悌;只有杜絕了“六虱”,兵民才會爭先恐后樂于被國君所用。③
商鞅于秦孝公時代將上述理念付諸實踐。孝公死,秦惠文王即位,商鞅被車裂,但其法未變。秦惠文王,即是宣太后的丈夫。秦國的立國理念,既然排斥禮樂詩書、誠信貞廉,宣太后如此作風,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秦宣太后執(zhí)政前后秦國世系。宣太后約去世于公元前265年商鞅為了建立自己的理想國,不惜以整個社會的道德大倒退為代價
細說起來,商鞅的理想國,本就是以整個社會的道德大倒退為代價而建立的。
消滅大家族后,小家庭面對國家機器毫無抵抗力;家庭倫理也隨之墮落
譬如,為強化國家對民眾的控制,商鞅用律法阻絕了任何大家族存在的可能性,即所謂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家中有兩個男丁而不分家者,田賦加倍征收。如此,大家族制消亡,原子化的小家庭直接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自然毫無抵抗力。同時,也直接導致秦人家庭倫理的墮落,漢人賈誼后來形容說:秦時,兒子借給父親一把鋤頭,常流露出施恩的神色;母親拿幾只瓢碗笤帚,兒媳就會說難聽的話,簡直快趕上禽獸了。④
制造“特務國家”,連同床共枕的夫妻,也負有互相告密的義務
再如,商鞅還規(guī)定:編民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一個編制里的百姓,若有人犯法,其他人不向政府告密,會被株連腰斬,告密者則可得到重賞。⑤如此,整個秦國就變成了一個遍地告密者的“特務國家”。不獨鄰里之間,同床共枕的夫妻也負有互相告密的義務。據(jù)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秦律規(guī)定:丈夫行盜,妻、子知情,并共享所盜之物,妻、子與丈夫以同罪論處。凡盜竊及其他犯罪,同戶之親屬都須連坐。反之,如丈夫犯罪,妻子在案發(fā)前主動告密,則妻子的嫁妝可以不被沒收。⑥這種告密制度,將民眾牢牢捆綁在國家機器上不得動彈,也導致社會風氣的嚴重敗壞。史載,直到漢文帝時代,民眾樂于告密的風氣才得到扭轉。⑦
以“愚民”、“弱民”為基本統(tǒng)治手段,扼殺民眾求學啟蒙的可能性
再如,商鞅為秦國制定的國策,以農、戰(zhàn)為核心。民眾生活在秦國,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從事農耕,要么出征作戰(zhàn)。如果想去經商、求學,或者耕作不積極,達不到政府的要求,那么,對不起,本人及妻子兒女要被抓起來淪為官奴。⑧在商鞅看來,除了農耕和作戰(zhàn),其他行業(yè),如商賈、隱士、學者、游士、手藝人,對國家都是有害的,合稱“五害”,因為這些職業(yè)的存在,不利于讓民眾保持愚昧。國家要強盛,必須消滅“五害”。
在這個問題上,商鞅說得非常直白:“民愚則易治也”——民眾愚昧,就易于治理;“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強國之道,在于讓民眾保持孱弱;“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勝強敵,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夠制服天下的統(tǒng)治者,必須先制服他的百姓;能戰(zhàn)勝強敵的國家,必須先戰(zhàn)勝他的百姓;“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虱,……故國富而貧治,重強”——民眾貧困,就會有求富的上進心,就會努力勞作,一旦富了,就會有額外的追求,這些額外的追求,會產生危害國家的“六虱”。所以讓國家富有,讓民眾保持貧窮,才是強國之道;“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民眾沒有知識就弱,有知識就強;民眾弱,就安分守己,民眾強,就會逾越本分對抗政府。⑨
那要怎樣讓民眾保持愚昧呢?商鞅的辦法有三:一是要驅逐知識分子,燒毀詩書;二是政府不要因戰(zhàn)功、農耕以外的任何理由獎賞百姓,如此,“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勉農不偷;民不賤農則國家不殆”——民眾鄙視學問,就會變愚昧,就不會有多余的外部交往,就會安心耕種,國家就不會衰弱。三是大臣、士大夫,不許做展示自己博學多聞、能言善辯的事情,以免成為百姓的榜樣。⑩
上述政策,確實產生了商鞅所期待的效果。據(jù)秦宣太后執(zhí)政時期成書的秦《日書》,秦人普遍沒有讓自己的子女讀書上進的期望。幾乎都在祈禱兒子出生后孔武有力,利于耕戰(zhàn);希望生子做“吏”,生女兒“為邦君妻”。宣太后死后不久,荀子來到秦國,其所見所聞是:秦國沒有知識分子,百姓都很愚昧,服飾簡樸,相當害怕官府,相當服從。(11)
睡虎地秦簡最終,宣太后時代的秦國,已經成了一個“笑貧不笑娼”的國家
學者秦暉曾謂:“秦制就是赤裸裸的強盜政治”。(12)古人亦有定論,“秦國之俗,貪狠強力,寡義而趨利”。(13)這種自商鞅時代開啟的強盜政治,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秦國社會的道德水準;另一方面,又徹底扼殺了秦國民眾受教育的機會,窒息了一切監(jiān)督統(tǒng)治集團的輿論場。略言之,政府一手鼓勵民眾致富(努力耕作),一手控制、壓榨民眾(愚民弱民),最終使秦國淪為一個“笑貧不笑娼”的國家——秦律公開“笑貧”,把窮當成原罪,如規(guī)定:對那些無力娶妻只能入贅的窮人,不但不能分給他們田地,作戰(zhàn)時還要強迫他們沖鋒在最前線,早死早了事;他們的后代發(fā)達了,也要在檔案中明白寫上祖先是窮鬼,是贅婿。秦律當中,還給窮人設置了一個專用的侮辱性的代詞,叫做“人貉”。(14)
這種“笑貧不笑娼”幾乎成了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自然不會對宣太后的淫亂,造成任何輿論壓力。宣太后臨終前,會很有自信地公然要求以自己最喜歡的情夫來殉葬,也與此有關。
時至今日,仍有諸多國產歷史劇如《大秦帝國》等,對商鞅推崇備至。
注釋
①《戰(zhàn)國策·韓策二》。②《史記·匈奴列傳》。③“六虱不用,則兵民畢競勸而樂為主用。”見《商君書·靳令》。④見《漢書·賈誼傳》:“商君遺禮義,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嶹,立而誶語。抱哺其子,與公并倨;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獸者亡幾耳?!雹菀姟妒酚洝ど叹袀鳌罚骸傲蠲駷槭参椋嗄了具B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雹蕖端⒌厍啬怪窈啞?,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78,P97-98。⑦見《漢書·刑法志》:“及孝文即位,……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yè)。”⑧見《史記·商君列傳》:“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收為孥?!雹嵋姟渡叹龝と趺瘛?、《商君書·畫策》、《商君書·定分》。⑩《商君書·墾令》。(11)見《荀子·強國》:“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边@是荀子對秦相范睢所說的客套話,其真實意見很可能更激烈。(12)秦暉,《秦制就是赤裸裸的強盜政治》,騰訊文化,2015/11/07。(13)《淮南子·要略》。(14)秦暉,《共同的底線》,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P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