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太平輪為何成為臺灣“不容輕易開口言說”禁忌

        2016-11-29 13:43:4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事實上,太平輪的悲劇沒有紙醉金迷的氛圍,也從未夸耀無從撼動的鋼鐵外殼,甚至它欠缺了泰坦尼克號那股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戲劇性;太平輪

        事實上,太平輪的悲劇沒有紙醉金迷的氛圍,也從未夸耀無從撼動的鋼鐵外殼,甚至它欠缺了泰坦尼克號那股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戲劇性;太平輪的悲劇純粹是被時代所定義,是那個流離年代的插曲。這千余人搭了船,大部分是為國府這棟大廈將傾,不得不選擇逃離,很多人還以為有機會重回故國,只是沒想到留下盡是生離死別的淚水與悲愴。一如龍應臺《大江大?!?、齊邦媛《巨流河》,這是部屬于失敗者的史詩,一頁無從訴說的傷痛。凡事皆不確定的1949年,正是《太平輪》最重要的背景。

        1949年1月27日,除夕前一天,離蔣介石剛剛宣布“下野”僅一星期不到;中聯(lián)公司旗下豪華客輪太平輪,一如往常,載滿著擁擠的旅客與大批貨物,心急如焚地自上海外灘碼頭夜航臺灣的基隆港。其實早自1948年,隨國共內(nèi)戰(zhàn)越演越烈、國民黨節(jié)節(jié)敗退以來,大批人潮便跟著國府各機關(guān)預作播遷臺灣準備的同時,已想辦法來臺暫避一陣子。有的是家人先來臺安置,有人是先來臺謀個職務,不一而足,但極少人抱著來臺永久定居的準備,也沒什么購屋置產(chǎn)的打算。

        但等淮海戰(zhàn)役一敗,別提故宮國寶和中央銀行黃金都已展開秘密啟運,戰(zhàn)火硝煙沿著大地滾滾而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各城市人群更是往東南沿海大規(guī)模移動,紛紛涌往上海、廣州等港口,就是希望買張船票到臺灣或到香港,以備不時之需。尤其國府官員眷屬、國大代表、學生、公務人員,幾乎把碼頭擠翻了天,人聲鼎沸,所有人爭先恐后,就是希望先擠上船再說。據(jù)目前資料,光是1948年就有近9萬人來臺;1949年間,來臺人數(shù)更爆漲到30萬之譜,還不含國民黨旗下50萬官兵,足見情況慘烈。當時中興輪、太平輪等往來臺灣與上海的定期航班,船票價格飛漲,還是一位難求;沒有關(guān)系,連黃牛票都買不到,就連受蔣介石器重正隆的雷震,也是托湯恩伯安排,才能把家人與一些家當安排上船;到了船上還有一關(guān)關(guān)需要打點。

        當時,上海飛臺灣班機幾乎班班客滿;海運同樣棘手,一天最高紀錄有55艘船只穿梭兩岸,每天都有大批人來票口詢問票價與班次。情勢緊急,超載成了家常便飯;越?jīng)]位子,越有人想往上擠,甚至因此跌落船邊海面。為讓多一點人擠上船,國民黨部隊也常常下令,把還能使用的武器裝備直接棄置碼頭上,更別提一般人拿不上船的銀元、家當、古書典籍。套句當時親眼目睹這一波遷徙潮的見證者所說,幾乎全上海的有錢人都跑了,“就是逃難?。 ?/p>

        太平輪也不例外。太平輪原本是二戰(zhàn)時期的鐵殼運輸船,為船公司擴大營運,改裝投入客運僅幾個月,每星期往返上?;纱?,客貨兩載,票價極貴。1949年1月27日中午,千余人擠上太平輪,有票乘客僅508人、船員124名;更有600噸鋼條、《東南日報》印刷器材、100多噸紙張、中央銀行重要文件1317箱等貨物,船艙早已客滿。另擠進沒有船票、偷偷夾帶上船約300人,整條船水泄不通,“全無縫隙”。

        這些人,有名震一時的各方大員,也有家財萬貫的富商,還有商人是打算回臺過年、收賬,在連金條都不一定換得到船位的時刻,很多人走后門、靠關(guān)系才能擠上太平輪,急著到臺灣與親人相聚。上得了船,好歹松了口氣,不少人陷入熟睡,未來如何,也只能等到這蕞爾小島再作打算,起碼換得眼前短暫的太平。

        原本,海上大霧,加上裝貨延誤,上午10時出發(fā)的太平輪航班,延至下午4時18分才啟航;開船后,為回避管制夜航的戒嚴令,沒開航行燈就駛出吳淞口,改變航程,抄近路,直驅(qū)基隆港;途中風平浪靜,海象極佳,看來一路無事。未料就在舟山群島海域由西北向東南方向行駛時,竟攔腰撞上滿載煤礦及木材的建元輪,被撞的建元輪立刻沉沒;有些太平輪乘客聽到巨響與撞擊聲,還曾出來一探究竟,發(fā)覺無異狀,也就各自返回船艙就寢。但僅半小時,船上已有乘客驚呼前艙大量進水,原本船員還希望向白節(jié)山靠岸、擱淺沙洲;終究擋不住大海威力,僅一刻鐘就沉沒海里。無論有無名氣、是否身纏萬貫,一個個落水者受困于天寒地凍的大江大海,無分貧富貴賤,多因此凍死或溺斃,僅38人獲救,徒留身外物的珠寶、首飾、文牘在海面上沉浮。

        或正如幸存者徐志浩描述那人間煉獄景狀,“一個母親手緊緊地挽著她四個兒女,四個孩子也都緊緊地擁抱著他們那位唯一的最后的保護者,他們都知道這是死亡的一剎那,最后,他們完全被無情的海水吞了下去。我也看見用手巾滿包著的金條,在人們?nèi)碇皇R粋€頭在水面時,這時價值百萬金圓的金條也都不再戀惜地被送到了海的懷抱里。什么都在這時成了廢物。”后續(xù)賠償與善后當然是爛賬一場;因為太平輪沉沒后五天,北平失守;緊接著,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海上死了千余人,不過是這場大變局的序幕而已,自顧不暇的國民黨又哪有力氣幫罹難者家庭料理官司?

        相反地,無視命運女神的戾氣,越來越多對時局憂心的人,似乎渾不知太平輪噩運般,想以更快速度,擠上開往臺灣的客輪,難民絡繹不絕。是以罹難者家屬固然面臨生離死別的悲慟,甚至站在碼頭,眺望不可知的將來,內(nèi)心無比驚駭悲痛。但在這無情的大時代,誰又不是如此?但隨著一批又一批的人于1949年涌進臺灣,住房、物價、糧食短缺等問題迅速浮現(xiàn)。當時在臺主管政務的陳誠,也受不了這沉重的壓力,宣稱為防止人口過度增加,確保臺灣治安,實施嚴格的入境管制,規(guī)定凡登船者須有身份證、入臺證,否則一律原船遣返。為防堵可疑人、親共人士在臺灣境內(nèi)逗留,臺灣方面還厲行了戶口檢查,以求“肅清內(nèi)奸”,也為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揭開了序幕。

        船難,固然改變了一個個家庭的命運與生命軌跡,但當國難凝結(jié)成一滴滴觸手可及的淚水,映照著絕望的死亡,人才會有所感,這便是亂世;每個微不足道的片刻決定,都可能是一人、一家、一城、一國的命運轉(zhuǎn)捩點,生命竟是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蛘虼?,在臺灣,太平輪成了件不容輕易開口言說的禁忌;僅留基隆港東16碼頭,立有于右任手書“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10個大字刻在雪白石碑上,仿佛留住些許痕跡。但隨岸邊土石積累,碑石離海岸越來越遠,更被海軍基隆后勤指揮部圈進營區(qū);以軍管之嚴,連家人都難去吊唁;太平輪更一度遭人遺忘。

        畢竟,太平輪的覆滅代表了國民黨1949年之際,倉荒奔逃、不堪回首的過去,是那個驚慌失措、去日無多的年代注腳。既然,連中聯(lián)集團被扣押抵債的輪船都在高雄港的倉庫中銹蝕腐敗,何不把深海之中的太平輪一并遺忘?幾十年后,當我們再度望向臺灣海峽,兩岸武力僵持氛圍似已成往事,斷絕幾十年的兩岸航線重新啟航;只剩太平輪與許多罹難者仍長眠在嵊泗島西南方向、白節(jié)山海域55公尺的深海海底,1949年的倉皇失措、恐懼、悲慟恍如隔世。這船上的人們似乎從未離去,只是與許多渡海來臺、卻在海峽折戟沉沙的先民一般,俱成亂世悲歌的一頁。

        但即便幸存者,逃離也成了他們生命中的主題,有人自此骨肉分離、抱憾終生;有人畢生顛簸、備受坎坷。這許許多多有限生命,追求的不是桃花源,更絕非摩西式的出埃及記;或只是亂世之中的些許太平,求個安身之所。雖然卑微了些,卻是人們最誠摯的期待。一如北京永寶齋店主常子春,他帶著妻子、七名子女與弟弟搭上太平輪,為只是想來臺有個好發(fā)展,未料因此家破人亡。生死一瞬間的殘酷并未擊潰常子春,日子總要過下去;哀痛之余,他后半生協(xié)助當局創(chuàng)建臺北第一座清真寺,圓頂尖塔、氣象萬千,至今仍矗立在大安森林公園旁,為全臺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精神象征。

        “不因為悲劇而放棄,而是重新出發(fā)”,這重生的力量,足以超越傷痛、超越顛沛流離,甚至超越亂世,或許才是已然靜臥在寬闊的大海,安息于永恒平靜的太平輪,帶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